顾海良谈“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

作者:顾海良谈“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 选择发布日期:2013-12-22

「顾海良谈“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正文

 

摘编:“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道理。正因为这样,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一再警示,这些“根本性问题”是不能动摇、更不能被颠覆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不可能也是不允许在这些“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坚定地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并对怀疑和动摇基本路线的某些社会思潮,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强调在“根本性问题”上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亚太经合组织2013年工商领导人峰会这样一个国际论坛的场合、选择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一个月的时间,作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这样一番论述,话所指、意所向,是十分清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总指南中对“根本性问题”的再次强调与说明,更加清晰地凸显了一种改革底线思维。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上的成功,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影响的日益扩大,在国际上引出了一系列新的话题。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势力在认可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时,并没有认可中国经济制度和体制改革上的成功,更没有认可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建设上的发展成就,反而以西方某些国家的政治观和价值观为圭臬,试图“发现”中国正发生着他们所希望的“变化”。他们在中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希望发现他们需要的“全面市场化”的“变化”;在中国积极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希望发现他们所需要的“全盘私有化”的“变化”;在中国加强反腐倡廉、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希望发现他们所需要的“颜色革命”和政治制度的“变化”等等。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复杂心理,千百次地“预言”中国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会发生他们极其武断地预测的“变化”,甚至是所谓的彻底“颠覆”。中国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范围确实既受到“冷战”遗产的遏制压力,也受到新近兴起的各种“促变”的压力。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中机遇与挑战、发展与危机交织在一起;中国社会的经济形式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都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各种观念意识呈现多样、多元、多变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围绕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制度选择上的较量更为显著,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也日趋复杂。在国内,有试图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道路,走西方新自由主义邪路的种种思潮和认识;有曲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矛盾、困难和问题,试图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的种种思潮和认识。所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要“改变”乃至“颠覆”当代中国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根本性问题”蕴于“基本结论”中

当代中国的“根本性问题”,蕴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结论”之中。回溯历史,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选择、体制改革和思想路线建设结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邓小平首先提出的是道路选择的问题,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道路选择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基本立场和思想路线,要正确对待“别国经验”、“别国模式”。邓小平还提出“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我们要抓紧四件工作”,这里提到的“四件工作”包含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健全,以及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和作风建设问题等。

道路选择开辟了制度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制度体制改革又提供了道路实践的根本保障。这两个方面集为一体,才得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才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结论”,才形成了贯穿于当代中国“根本性问题”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八大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习近平在谈到如何历史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执政之道

在“基本结论”上生成的当代中国的“根本性问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结合、交互作用、协同推进中,在党的十二大之后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中逐渐扩展,由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这“五个基本”构成的。

在党的十二大确立“基本结论”之后,党的十三大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之后五年,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受严重挫折、国内经受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中,基本路线经受了实践检验,党的十四大肯定:“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一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体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的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根本性问题”的提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本结论,同涵盖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在内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总结连为一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结为一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为宝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执政之道。

 

“根本性问题”的精神实质

蕴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根本性问题”就是这一“结合起来”的成果。例如,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的十个方面,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无不体现着这一“结合起来”的精髓。党的十七大从十个“结合起来”上,对“根本性问题”的这一精髓作了概括,其中提到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当代中国“根本性问题”的深刻意蕴。

当代中国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创新的科学概括,坚持和坚守“根本性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和深化、丰富和完善这些“根本性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胜利前进的基本思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的警示和现实指向

“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道理。正因为这样,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一再警示,这些“根本性问题”是不能动摇、更不能被颠覆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不可能也是不允许在这些“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坚定地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并对怀疑和动摇基本路线的某些社会思潮,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强调在“根本性问题”上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坚贞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凝聚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在国内外各方面政治力量、政治势力、思想舆论高度关注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昭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基于这样的基本立场和思路,“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显示的决不会在“根本性问题”上 “改变”,相反,“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些,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发展的信心和信念的一种国际表达,是我们进一步全面地推进更高水平、更为深刻的改革开放的一种思想宣言,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力量的一种政治宣示。

 

顾海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教授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