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 王海滨: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硬道理」正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这段论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出来,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
■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突显出来的迫切问题,因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路径。
从历史看,促进公平正义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却日趋扩大,也存在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这既影响了社会创造活力,也影响了社会和谐。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发展必然使公平正义突显出来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发展程度制约着实现公平正义的程度。我们今天仍然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公平合理分割“蛋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同时,还要解决好公平合理分割“蛋糕”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又制约着发展和稳定。深化改革、深入发展需要促进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也需要深化改革、深入发展。
促进公平正义,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超越“公平正义仅仅与社会和谐稳定有关”这样一种认识。其实,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应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从本质来讲,公平正义既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分配公平而使人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从而能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也因公平正义注重结果公平而能使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由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是硬道理。
从学理看,公平正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从邓小平理论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直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始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其实,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本质上,此即公平正义。毛泽东思想中也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内在要求促进公平正义。
从人民群众的期待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在中国历史上,分配好财富,比生产财富更难,分配问题始终未真正解决好。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解决许多矛盾都聚焦到促进公平正义上来。如果公平正义问题不抓紧解决,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会成为风险的根源,从而会影响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由此,我们更能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讲话的精神: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出发,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尺度,创新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基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实质在于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把一切正能量都聚集到实现中国梦上来,促进公平正义能做到这一点,因而,促进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基石。
从中国梦与美国梦和欧洲梦的比较看,以追求自由发财、个人成功、只要劳动就有回报为核心的美国梦,不仅引领美国发展,而且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吸引力与示范意义。美国梦以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第一基础为理论依据,倡导个人自由和利益最大化。这种梦想具有吸引任何个体的独特魅力。然而,从本质上看,美国梦不是所有人的梦,只是适合美国自己的梦。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中,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竞争的存在,决定了人人成功的不现实性。同时,作为为美国自己谋幸福、以世界资源供一国享有的美国梦,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长期博弈中,终究是不合理且不可行的,世界人民最终不会接受任何损人利己、缺乏正义的梦想模式。
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征程中逐渐成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如今已是占有世界人口比例近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中国梦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当然,这一世界意义的具体呈现仍待历史与实践检验。里夫金[美]曾在美国梦与欧洲梦的比较中畅想未来:“我们美国人或许会愿意对人类同胞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承担更多的集体责任感。我们的欧洲朋友或许会愿意对他们在世界上个人的行为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感。我们美国人或许会在处世态度上更加谨慎、有分寸,而欧洲或许会在他们的处世态度上变得更加充满希望和乐观。通过分享两种梦想的长处,我们或许会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共同踏上通往人类意识第三阶段的旅途。”
中国梦是否能够踏上“通往人类意识第三阶段的旅途”?中国梦是否以及如何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路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有待中国梦的实现。然而,以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石,足以昭示中国梦与“自由发财、人人成功”的美国梦和“多元包容、互利共享”的欧洲梦之本质不同。具体来说:基于人和事物之关系的公平正义,它内在要求中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里的中国梦是激发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之梦;基于人和人的关系之公平正义,它本质上要求人们之间和谐相处,要求公平正义地对待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权利诉求和民主诉求。这样的梦想及其实现,有利于提高中国人即世界近五分之一比例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必然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所以,这样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和人生出彩之梦;基于国家之间的公平正义,它从根本上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不能也不会谋求世界霸权,反而要公平正义地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总之,以促进公平正义指导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显示出中国梦与美国梦和欧洲梦的差异,它不仅会为整个世界探寻新的发展方向贡献中国元素,树立中国形象,而且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破解中国问题。只有解决好中国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而才能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因而,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讲的,我们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于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经济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经济效率与社会活力问题,因而应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特别需要我们注意、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促进公平正义不仅能够通过激活创新能力,进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因公正即和谐,所以促进公平正义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如果缺乏公平正义,既不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也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而影响社会和谐,这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强调“更加注重公平”,是越来越凸显公平正义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在政治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反腐倡廉、增强认同(信任)与巩固对党的执政地位问题,因而应成为解决政治领域内一些问题的重要选项。习近平同志强调,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要求民主法治来保证,且内在要求注重民主法治。民主意味着人人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规则平等。
促进公平正义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把我们党的执政提高到科学化水平。因为“科学化”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只有公平正义地对待权力,才能限制权力且依法运作权力,从而使权力得以科学化运作。腐败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民主法治有所缺失,就是权利、机会、分配、规则不公平,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消除特权和腐败,因而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公平正义建设。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说到底是用人不公,即岗能配置不公平、机会不平等和分配不公,任人唯亲是最大的用人不公,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端正用人作风。总之,促进公平正义,是为人民大众立言、为人民大众说话、维护人民大众利益的,因而易赢得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进而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在社会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化解社会怨气、促进社会和谐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应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抓手。促进公平正义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稳定。具体来说,在社会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才有可能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只有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才能保障人民生活;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汇聚社会正能量,端正社会风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使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因为它不让老实人吃亏,鼓励人努力奋斗、发挥能力,激励人们凭本事吃饭、凭能力立足,从而使人们释放正能量,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因而,促进公平正义,易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当今中国社会,不少人之所以有社会怨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因而,促进公平正义又是化解民怨的有效良方。
在文化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民众信仰追求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问题,因而应成为解决文化问题的择优考虑。促进公平正义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只有建立公平正义的文化体制,才能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进而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只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文化舞台,享有公平的文化资源,才能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会使民众信仰并追求公平正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实现,必须有一套高瞻远瞩的思想体系做支撑。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能凝聚力量,进而能增强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并为人们提供理想信念支撑,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的思想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理念,还有利于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对广大民众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基于公平正义的文化理念、人生价值取向、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避免精神懈怠和抵制歪风邪气,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够弘扬社会正气,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的重要基点。
在生态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因而应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不二选择。只有牢固树立生态利益人民共享以及前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进而确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也可以说是绿色文明,主要是针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高级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果公平正义理念缺失,只顾本代人的发展,只顾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发展,而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发展,不仅会破坏本代人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