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群众”内涵细说」正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群众”这个概念,是我们党在政治生活中经常使用和反复强调的词汇。什么是“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群众”具体内涵有着怎样的变化?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对待群众、制定符合社会历史阶段的现实政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群众”多带有贬义
在汉语中,群,是指人,也包括牛、马、猪、羊、鸡、鸭、鱼等在内的集合体。例如人群、牛群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群,辈也。”又:“辈,若军发车,百辆为一辈。”群即多的意思。众,也是指人或动物很多的情形。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众的释义是,“众,多也。”《后汉书・杨终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这里的众,就是民、庶民、芸芸众生。把“群”和“众”这两个字合起来使用,便称之为“群众”,但它已经剔除了其中的畜兽动物的内容,而专门指人类自身了,指的是普通的人民大众。
在历史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群众”曾被当作举止粗鄙、地位低下,甚至面目可恶可憎的群氓、阿斗,对群众所加的议论,多带有贬义。《荀子・修身》说:“庸众而野。”社会流传的语言中也多含有对群众的轻蔑,如:群枉(一群奸邪的小人),众群(各种邪恶),众医(一般医生、庸医)等等。儒家公开主张,群众就是供驱使之用,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西方进入近代社会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仍然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社会的溃疡、脓疮,他们只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无产又无知的大众。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群众”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直至此时,“群众”才获得了伟大的品格,赢得了应有的尊重。恩格斯说,“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历史唯物主义把封建帝王将相和资产阶级统治者赶下了历史舞台,确立了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历史地位,这是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了。
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评价了“群众”的作用之后,共产党和它所主张实行的社会主义就给予“群众”全新的诠释,包含着全新的意涵。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武器,获得了对“群众”的新认识,并把这样的新认识迅速传播,讴歌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指出:“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是合世界人类全体为一大群众。……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毛泽东在1927年3月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批评了当时党的个别领导者脱离群众、压制群众、做官当老爷的恶习流弊,逐步开创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清新风气。以后,毛泽东还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来看,党不但把群众视为自己依靠的强大力量,而且把群众当作自己甘心为之奋斗、为之服务的崇高目标和对象。以“群众”为核心,我们党还形成了“群众路线”、“群众方针”、“群众观点”、“群众工作”、“群众利益”、“群众监督”等一系列政治性语言。
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群众”概念涉及到与多个范畴之间的联系
其一,群众与阶级。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出发,群众与阶级是相联系的,包含着阶级关系。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群众,资产阶级也有相应的群众,尽管它的人数较少。因此,在“群众”之前,有必要加上阶级的定语,于是就有了“无产阶级群众”、“工人阶级群众”、“劳动人民群众”等等的提法。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群众或工人阶级群众、劳动人民群众的人数是最庞大的,他们是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掘墓人,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建设者,因而他们才是最有前途、真正的群众,这样,为了简洁明了,也是约定俗成,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只需讲“群众”就可以了,实际上指的就是“无产阶级群众”或“工人阶级群众”、“劳动人民群众”。
其二,群众与人民。在古代,群众本来就是指民、庶民、人民,二者之间可以划上等号,即群众或人民,是与达官贵人等有权势、有钱财、跻身上流社会相对应的平民百姓。但是到了现代,人民的范围扩大了,人民是与敌人相对立而言的。毛泽东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例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这里面包括那些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政权、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这里面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各进步的民主党派在内;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这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而且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很显然,群众与人民有着明显的区别。区别就在于,人民的范围比群众大,人民中有一部分并不属于群众范畴。人民中所包含的群众,只是指人民中的那些身份、职业、职位都普普通通的大众,即毛泽东所言的工人、农民、士兵以及其他劳动人民。
其三,群众与公民。群众和公民的区别在于,一是公民是个体的概念,群众是集体的概念;二是公民中既有国家政权机关中的官员(干部)或是拥有大量财产的富豪,也有平民百姓,而群众则只能是平民百姓,因而,公民中只有作为平民百姓的集合体,才等于群众。
第四,群众与党团的关系。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把未加入政治党团的人称为群众,而加入政治党团的则称为党员、团员。另一种情况是,在政治党团内部凡是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可以称为群众,即党员群众、团员群众,而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则称为干部、领导人。
把以上四个关系分析、梳理清楚了,我们就不难理解“群众”的基本涵义。
现阶段,“群众”的对象是十分具体的
群众,主要就是指平民百姓。从群众的分布来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由于贫富悬殊,社会基本只分为上、下两层,群众拥塞于社会的下层或底层;而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国家里,社会可分为上、中、下层,并且“两头小、中间大”,群众则充盈于社会的中、下层。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层开始日显活跃,呈多样化、扩张化趋势,因此,群众与阶级的关联逐渐淡化、松散,而与阶层的连接变得更为密切、重要。在现阶段,我国的群众是十分具体的,如包括农民工群体,非公中小企业主群体,知识分子群体,还有如北漂、蚁族这样极富特色的群体。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已有5.91亿网民,网络群众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群体,包括其中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等。
在现阶段,只有全面认识了当代中国“群众”方方面面的变动情况,把握群众的具体内涵,才能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把蕴含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力量统一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来。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来源:《北京日报》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