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强:香港决战之后将如何管治?」正文
对于香港将要面临的决战,建制派的态度很复杂。过去一段时期我花较多时间去批判反对派和跟他们合唱的建制派“鸽派”,其实建制派“鹰派”对事情的认知也存在一些盲点,需要正视。
建制派“鹰派”朋友谈起,许多时都听到“长痛不如短痛”的提法。不少人年纪大了,反而有点急躁,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到香港拨乱反正,重上有活力的正途。“决战”是一个很形象的名词,但最近才开始出现于我的文章,最早用的反而是反对派,特别是戴耀廷。他们是一种夺权心态,打赢一场仗,夺了权,便大功告成。至于香港有了“真普选”之后怎样生存和发展,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
我们建制派,尤其是建设派,只要一谈下去,大家都很清楚,“决战”也者,其实只是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的第一步。之后于无数的战线上,我们还要打无数场战役,才能逐步把面临全面失控,以至崩溃的局面扭转过来,让香港走上正轨,全面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分享当中的红利,重获生机和活力。痛不单不会马上停止,而且还可能是很长的,十年八载之后都很可能还在隐隐作痛,只是病灶已除,痛苦会陆续减轻,而且肯定不会危及生命。跟这无数战线的无数大小战役,我们将要面对的“决战”只不过是当中有决定性和标志性的战役之一而已。若论艰巨性,这场“决战”,小菜一碟而已。
过份重视这场决战,我们许多人犯了反对派同样的浅薄错误:只见“两制”中香港这局部地区性小问题,不见“一国”在复兴中的大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忽略了中美关系这大环境、国家要发展,和众多政、经、社问题需要解决的中环境,只把香港这小环境当前的问题无限放大,许多时会使我们颠倒了轻重缓急,拾了芝麻,丢了西瓜。
尤其是政改问题,今天连反对势力都承认政治制度的更改,权在中央,因而他们都以各种手法绕过特首和特区政府,直接向中央叫板,只是到了最后,主战场仍然在香港进行而已。这既然是中央的战争,包括特区政府在内的整个建制派,都要团结在中央的周边,严守纪律,服从调度。于决战的前夕,非黑即白,不容许有灰色地带,不容许摇摆骑墙,绝对不会继续容许建制派内部各自奇谈怪论,自行其是。所以于不久之后,市面应该再无“鹰派”、“鸽派”,只有一个精干了,但更加有统一意志和战斗力的建制派。
中央只要下定决心出手,“决战”的战果已经写在墙上,那是必胜无疑。但是之后的香港将如何管治,将如何发展,必将是更大的考验。但是在“决战”之后很长时期的无数大小不同的战役,这持久的战争则基本上是特区政府领导之下的任务,中央只能作支援。这有点像美国打伊拉克,打败了敌人之后,才是噩梦的开始。恐怖的是,特区政府上下都没有这一要打复杂持久战的预见性,因而连心理准备都没有,更不说计划和人手了。
香港人心思变,梁振英当选的政纲是“稳中求变”,但香港目前的系统则完全不让特区政府有任何作为,不许它变。梁振英努力执政一年之后,成绩并不显着,但市民还可以体谅他的困境。可是市民对香港的未来,是很合理地有所期盼的,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决战之后,香港一切依旧,完全像今天那样运作,那么糟糕,这场决战还有什么意义?
对梁振英来说,决战之后才是他工作的真正开始。好消息是他于过去一年多,已经在残酷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他应该知道他政纲中什么是可行,什么不是;班子中谁能任事,谁信不过。他应该能有更好的能力去掌握一个明显宽松的环境所带来难得的机遇,一展所长。换句话说,只有于电子游戏中,才有第二次从头来过的机会,但梁振英是极少数能在现实世界中享受到这待遇的幸运儿。问题是,他和他的班子准备好了没有?对于这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福祉的问题,相信绝大部份市民都有一定的顾虑,因为大家在过去一年多都见到,这并非一个很理想的组合。
到时将会怎样,目前大家都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但我们可以肯定,明天不会是今天的延续,而将会是很大的断裂。渐进式的改革已经不合时宜,代之的是决战之后乘胜追击的一大堆系统性变革,一举清除现有系统中的重大障碍和注入新的元素。那即是说,特区政府有需要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作靓丽的转身,使人耳目一新,认为决战的代价是值得的,并且对特区政府和香港整体前途恢复信心。
这是一个关键,特区政府成功转身,一下子便跃进良性循环之中,进入顺境;不然的话,麻烦会接踵而来,梁振英和他的班子将于泥泞中挣扎,凶多吉少。整个建制马上要面对的,是2015年区议会选举。从2003年的惨痛经验,我们可以预测,如何建制派继续依靠“蛇斋饼棕”式的所谓地区工作,将经不起一场严峻政治化选举的冲击,一下子失去多达三分之一或甚至更多的议席,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结果将会如何?谁也不敢说。之后是2017年特首选举…
为决战之后如何收拾残局,带香港再上坦途,这议题已经燃在眉睫,急须有关方面早作规划,紧贴着决战的结束而及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