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来: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制度空间

作者:周少来发布日期:2013-08-19

「周少来: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制度空间」正文

当代中国民主话语体系,从何谈起?如何建构?有一个切入的视角和逻辑脉络的问题。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民主政治,是和中国共产党的整个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相伴而生的。

从当代中国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脉络来看,有两个根本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视角: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总体性危机形势,这历史性的决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是“救亡图存”。谁能解决和胜任这一历史任务,谁将在历史博弈中胜出,谁将执掌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这一历史背景和历史主题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政治较量,解释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出和执掌国家政权。二是共产党的理念、政治逻辑和成长历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命运,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和政治制度类型,也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实践所依存的基本制度形态。

从以上这两个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主题中,可以看出考察中国民主的基本视角和切入点是:历史逻辑决定民主逻辑,历史空间决定民主空间。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中,并没有撇开历史场景和历史主题的独立建构的民主逻辑。这有以下具体解读:

1、从近代至今的历史主题依然是现代化。内外交困的历史夹缝中奋进的中华民族,面临着的首要任务一直是救亡图存和国家富强,唯一能实现此意目的的正途就是现代化:有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化因素不断增多、现代化内容不断丰富、现代化生活方式不断成长的过程,也就是现代性不断扩展的过程。这是任何民族国家要立于世界之林的无可逃遁的命运,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宿命。直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依然“还在路上”,还未“定型”,“中国道路”依然漫长。

2、由中国的“历史主题”所决定:政治和民主只是服务于现代化的保障和手段。中国没有经过彻底的“民主革命”,没有为了建构民主宪政体系而相对独立的历史行为,也就是说中国没有“为了民主而民主建构”的历史实践。紧迫的历史主题和历史任务始终决定了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只是具有手段性和工具性,只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的生存、发展和现代化。能够实现和胜任这一历史主题的政治制度就能生存和维系,从这一历史逻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一直倾向于集权和集中的体制,因为这一体制有利于集中和整合国家有效资源全力实现现代化。二是民主一直是依附于政治制度体系中的一种属性和一定空间。政治相对于现代化不具有独立性,民主相对于政治也不具有独立性,反过来说就是,政治服务于和依附于现代化,民主服务于和依附于政治。

3、当代中国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逻辑。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逻辑中的胜出,中国现代化进程转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得以建立。所以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就被定位在社会主义的属性上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轨道上,你可以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有不同的定性和理解,你可以说成根本性质和宗旨是“平等”,是“公正”,是“人人当家作主”。但“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民主的旗帜或“招牌”,这是始终不能放弃和丢掉的。

4、当代中国民主有基本的政治制度架构和制度限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民主所赖以存在和运作的政治制度架构,就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在基本制度层面是如何运作和如何发展的,也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是这些制度架构下所包容和限定的民主,这就是当代中国民主的基本制度空间和扩容范围。

5、当代中国民主发展和开拓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两条:共产党的民主执政制度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人民民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民主拓展有两对基本的政治关系:一是党和国家的关系,二是党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和制度化这两对关系,决定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建设进程,这也决定了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一是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是关键。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进一步落实到位,让人民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发挥作用,健全顺畅和制度化的意见和利益表达、协调机制是关键。“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找到了民主发展的问题关键,但似乎并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制度化办法。

以上当代中国大的历史场景和制度逻辑,决定了建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基本视角和逻辑脉络:现代化是主题和主线,共产党民主执政是关键,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社会主义民主是旗帜。如果承认历史过程,面对现实问题,中国民主的发展就必须在以上的制度架构和制度空间中前行。中国民主不是“一无是处”,更不是“无从谈起”,除非发生“革命”,另起炉灶,就必须在现有的基本制度空间中开拓和拓展。中国民主也不是“另类最好”,更不是“无需改善”,否则人类政治文明就无需吸收,中国政治文明也无需进步。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拓展政治文明的内涵,丰富民主的实质,提升民主的品质,也许构成了未来中国民主的发展空间和解释空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