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勇:吴仁宝-华西村模式的不可复制――对中国政治典型华西村的合理想象

作者:李伯勇发布日期:2013-03-30

「李伯勇:吴仁宝-华西村模式的不可复制――对中国政治典型华西村的合理想象」正文

一、社会主义农村典型的定格

自“中国最富裕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辞世到殡葬,海内外主流媒体中都给予了大量报道。从吴仁宝追悼会的高规格及其高规格报道,可以确定华西村决不是一个经济典型,更是一个政治典型。大陆的主流媒体,报道的侧重点在“华西村经济奇迹”、“华西村农民共同富裕”和“华西村有个为民谋利的威权人物吴仁宝”,威权加民生,说明华西村现有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符合当下中国的政治内涵,符合当下政治意识形态,当然显示了现代中国乡村发展--“中国模式”的一个愿景,也是“中国模式”的一个刍形。

随着吴仁宝的逝世,“吴仁宝-华西村模式”作为新时期中国新农村典型,至少在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上已经定格。跟以前诸如大寨一类乡村成为典型一样,华西村承载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使命。在我看来,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数十年的经济活动中,一开始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在基层滚打打摸索,肯定踩过“红线”,研究过执政党管理社会的运作方式,懂得在中国做事业“上头满意下面满意”的奥秘,研究过在某种情形下,就是踩了“红线”也能得到权力的理解和默认,当然也研究过把“小涉红线”当作违背重大原则而受到严肃处理的事例。理论总结可归于“共同富裕”,其实是因有看得见的“政绩”让上头脸上有光,至于这“政绩”靠什么手段取得或获得,是可以忽略的,当然在总结起来,笔杆子们总会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说成是“N个代表”“发展观”指导的结果。

这种体制之下,好大喜功总是受到褒奖,终于有了吴仁宝的华西村这个大典型。

我没有到过华西村,但见过太多的基层搞总结评比让上头满意的做法,拿会计帐打比方,就是明暗两本帐,在报送材料上当然是滴水不漏的“学习”“贯彻”正确理论和路线的成果,其实际操作是包含做了许多见不得阳光、见不得亲戚的事。“上头满意”的另一效果,就是大笔一挥批准某个“建设项目”,或者上头因下属有骄人的政绩批准起来师出有名。我不是说华西村全凭此招而做大的,我只是按照“村村鸭子皆扁嘴”的定律,揣测他们肯定应用了此招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以正面来理解,这就叫吴仁宝-华西村的“农民智慧”吧,何况他没肥个人的腰包,为了事业。吴仁宝是如此农民智慧的集大成者,加上他个人素质、人格魅力,也就成就了“吴仁宝-华西村模式”(简称吴华模式)。自然吴仁宝也是以此法管理(统治)华西村的。如是,华西村有意无意竟成了中国一个空前绝后的社会主义乡村典型。

我注意到,上述诸如与吴仁宝联在一起的“奇迹”、“共同富裕”都是物化的、可数字化显示的,即民生的,可对内在的、软件(制度)的、精神上的成功之术,则说得非常模糊,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会主义农村典型。

我还注意到,在正视了吴仁宝治下的华西村的辉煌物质性存在的前提之下,对吴华模式的叙述及定位,可分为“肯定”和“质疑”的两极,“肯定”者以何建明《吴仁宝的遗产》(文艺报2013/20)为代表,“质疑”者以黄慧敏《“中国最富裕农村”打造者吴仁宝逝世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将何去何从引人关注》(新加坡早报网2013/3/23)为代表。因为何文和黄文都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而是各有倾向性即肯定或质疑的叙述。实际上,因是海外且能被我们官方所接受的媒体,报道的角度更具客观,而我们的主流媒体所载的文章,依然是看起来堂皇灿烂,褒奖与拔高之词成轰炸之势,其实不过是一种“政治定位”的政治表述,滔滔不绝似乎讲了很多,可“吴华模式”还是模糊,其内部的操作规程犹抱琵琶半遮面。确切地说,在实际生活中,“吴华模式”囊括了华西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具体的,有些能在台面上吹嘘,有些“家丑不可外扬”做消音处理(有的说家丑不如说特色,写文章者碍于当今世界大潮故意含糊其词),但写成文章却是“大帽子”多,虚饰语多,回避和省略也多,客观上是为华西人好,而特定事物真实的发展,倒常常是那些被回避被省略的东西起作用,当下那些泛滥成灾的环境恶化社会风气败坏良知丧失的滔滔腐毒,不正是那些被捂着不讲、也不让别人讲的东西成大面积传染,恶性膨胀的结果么!

一句话,这类文章还是沿用我们数十年塑政治典型的套路,作者是按政治需要撰文,而不是对真实的华西村民,更不是对健康健全的未来撰文。根据经验,以往诸多称许先进典型的文章(书籍),当时莫不是气吞山河激情万端,数年数十年过去,随着那些典型的销声匿迹或真实内囊披露,那些文章也就成了笑柄。

何文与黄文恰好成了我观察并比照吴华模式的两个视角,同时何文与黄文互相对比,让我对中国语境下政治典型的报道与实际运作产生了联想。当然我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长时段的农村体验,也是“联想”的一个隐在视角。

何文与黄文都认定:吴仁宝的华西村是不可复制的。让我从华西村典型的“不可复制”说起。

二、何文对“不可复制”的解释

(一)“世界上只有一个吴仁宝。吴仁宝用半个多世纪创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而他本人就是一个更大的传奇。”

(二)“(吴仁宝)他的华西村经验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很难复制,因为任何经济指标都可以攀比,任何巨额财富都有数量顶峰,但人的思想和精神拥有的独特性则无法完全复制和超越。”

(三)“你无论怎么评价吴仁宝和华西村都不会觉得过分,因为吴仁宝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无可比拟;吴仁宝的思想和能力,同样无可比拟;特别是吴仁宝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实事求是的执政能力和理念、一心为民谋幸福的精神境界、大公无私的品质、内以和外在强大的力量等方面,非常人可比。”

(四)“在何其多的曲折与困苦、艰辛与奋争、无奈与非议,甚至还有无数不可思议的诽谤与攻击、嘲讽与暗算,但吴仁宝都坚定地、坦然地面对并‘笑傲江湖’,显现出他共产党员的本色。”“吴仁宝确实是中国农民中‘可以称为伟人’的人物!”

(五)“有人认为华西村的‘毛病太多’,那是因为你其实就根本一了解华西村和吴仁宝,因为处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面对这么多扎根于土地的农民们,你并不知道真正要获得‘上头高兴、下面满意’,最终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强盛是何等的艰辛与曲折!何等的奥妙!何等的不易!”

(六)有人认为,吴仁宝和他的华西村无法学习。那么他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吴仁宝做的事和实现的奋斗目标,其实是条件最差的地方、最小的单位、最普通的人群都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你是否有吴仁宝那么大公无私、赤诚为民、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坚持不懈而已。

(七)华西村只要有吴仁宝在,每天都会有新的奇观、新的东西出现。党的十八大之前……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座屹立在田野上的摩托车天大楼--70多层高的“世界农村第一楼”。五星级,坪雕场绿,廊庭宽敞,金碧辉煌。智能楼控,出入只需“一卡通”,方便安全,童翁皆可自行。

(八)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吴仁宝说:“华西村坚持共同富裕,没有暴发户,没有贫困户,只有家家户户富……华西村与周边的一些村合并建成大华西,这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

(九)吴仁宝实际留下的实实在在的物质遗产应该接近500多亿人民币。华西每户村民的存款都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但这些钱由集体以特别的方式帮助农民保管和保存着--即一部分可以拿出来日常用,那是现金,这部分钱足够支付日常一般的开销;另一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由集体保管着,帮助你进行投资,所以华西村民的经济收入永远可以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

(十)《共产党宣言》早就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要奋斗的目标都是为了民众和人类的解放与幸福。吴仁宝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超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基本理想和基本责任。(这是作者结合当下的政治要求,为吴仁宝亮明的几乎唯一的思想资源。请看笔者所录的第十二条的内容,足见对吴仁宝的思想资源更起作用的正是传统的乡土宗族观念,就以《共产党宣言》衡量,吴仁宝奉行的其实是封建社会主义--笔者。)

(十一)吴仁宝慷慨地接待全国各方朋友,即使那些骂过他的人,他照样热情接笑脸地接待,让人吃好喝好还有一包土特产……

(十二)吴仁宝不是个没有缺点的人,他的许多做法也有待研究探讨,比如他的分配制度和招待方法,他的村组织包括村的党委会组织中设“常委”,而且人数不少;党委副书记一半是村里的骨干分子,一半是他的“吴氏家族”成员;他在那块远离城市的庄稼地里建起的摩天大厦和据说要建的华西村飞机场等等。

(十三)今天的华西村不再是一条又小又破的船了,它已经是一艘“航母”,能载巨量的物质生产,又能抵挡飓风激浪。接承父亲重任的四儿子吴协恩是位非常有智慧和能力的人。

三、黄文对“不可复制”的解释

(一)华西村在中国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在已大步朝市场经济迈进的中国,华西村是极少仍遵照集体经济模式运营,根据社会主义分享财富的村庄。据媒体报道,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40余载的吴仁宝逝世,中国新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副总理回良玉,以及中共老一辈领导人的后代,如毛泽东长女和华国锋家属都送上了花圈吊唁。

(二)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还在倡导“农村学大寨”,吴仁宝便已领导华西村民搞工业,办五金厂。目前,由村委会设立的江苏华西集团公司旗下已拥有约100家企业,涉及业务广泛,即有生产钢铁、有色金属、香烟,也发展房地产、酒店等。

(三)华西村村民除了在企业里工作领得薪金外,也都分有华西集团的股权。虽然这个股权不得转让或兑现,但村民可利用股金“兑换”买房、买车。

(四)据当地干部透露,华西村企业2011年的销售总额就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00.6亿新元),村民人均收入逾8.8万元。当地村民每人分有一套别墅、每家拥有数辆轿车的现象,让涌往当地参观的国内外游客啧啧称奇。华西村更迎来了一栋高328米的豪华酒店,酒店内一座价值3亿元、重一吨的金牛毫不掩饰地向外界展示了华西村的财力。

(五)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运行典范,华西村早已成为中共党员和干部考察的“必到地”之一,而曾经誓言要“把乌托邦变成现实”、“把共产主义做个全国人民看”的吴仁宝也成了干部的导师。可是在现代中国社会里,华西村这样的模式已没有太大参照性。

(六)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只要华西村的经济能够顺利转型,由主要依赖传统工业升级至高端产业,这个模式就不至于崩盘。他说,“集体经济的关键就是利益。只要能确保村民继续分得利益,这个模式就能持续。”

(七)然而要再复制一个华西村,几乎没有可能。姚监复说:“这都是特殊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村庄,在本省里也没有几个同样的类型。(这类村庄)没有推广价值。”姚监复指出,早年国营企业还没有改革、无法适应市场,华西村和河南南街村等设立的乡镇企业这才有机会利用价格双轨制度的缺陷发展起来。其中,有部分是通过“说不清的关系”以低价购得国企商品,然后再以高价卖出,赚取利润。

(八)华西村的传奇也不无争议。特别是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人与人之间似乎并非真的那么平等。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日前刊登的英语社评就指,有舆论质疑吴仁宝的家属靠裙带关系占据村内企业领导职位。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于2003年从父亲手中接棒成为党委书记也被批是不民主的家族政治。这些指责一直遭到华西村干部的强烈否认。(据凯迪网,华西村党委据说有41个正副书记,26个党委常委,38个党委委员,16个候补委员。十八大以后,华西村党委居然与时俱进,进行了精兵简政,党委副书记已经从40多个锐减为18个。--笔者)

(九)另外也有报道指华西村实际上只有那数千名村民能分得别墅轿车,外来务工人员则无法享受这些福利。有分析质疑,通过“剥削”外来务工人员换取发展的经济模式未必能持续,成功只是个幻象。

(十)在姚监复看来,能够为华西村开辟一条独到的致富之路,吴仁宝本身已是个传奇,是个“少有的中国特色基层干部”。

四、样板人物和乡土的深层关系与对他意识形态化的叙说

显而易见,黄文比何文更真实质朴,道出了“吴华模式”的真实隐忧。其实,黄文也为“吴华模式”留足了脸面,只是提到“吴华模式”有“说不清的关系”,而且略有叙述,如“早年国营企业还没有改革、无法适应市场,华西村和河南南街村等设立的乡镇企业这才有机会利用价格双轨制度的缺陷发展起来”。这种“利用价格双轨制度的缺陷而发展”在当时也是不能明说的,也就是“说不清”的,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