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香港和内地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正文
香港社会近来有少许所谓“港独”的声音,内地高调坚决反对。如果两边都对此极度敏感,广东则首当其中,因此必须尽快设法化解。据我观察,决不能从字面上来看所谓的“港独”,因为这在香港也不被认同。所谓的“港独”情绪,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首要的是内地游客量失控的趋势,而调整的工具不难找到。
内地游客增长失控
过去的十至五年里,两岸三地关系有个显著的变化。五六年前,两岸三地关系中最具挑战性的话题是所谓的“台独”问题。这几年来,媒体上有关“台独”的话题越来越少见,越来越不具有爆炸性;也就是说,反映了客观上这问题越来越可控。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所谓的“港独”说法倒是意外的浮现了。但那只是极少数人的一种情绪夸张。在香港,我不觉得任何一个负责的观察家,不管是在政府还是在民间,会把所谓的“港独”当成有实际意义的趋势。
不过,在这个很刺激的说法后面,有个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香港和内地的关系虽然在一些重要领域里,有改进有发展,但也有深层的负面因素,一定要直面和尽快解决。
据我多年的观察,不受控制的内地游客的增长,是内地与香港关系产生问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有几组最近的香港统计数据可以提供有力证据。
2003年SARS,使香港几乎成为一个死港。中央政府为了帮助香港经济景气和信心复苏,首开自由行。当时香港各界都热烈欢迎、衷心感谢,2004年就见到了效果,内地人有1224万人次访港,跟2003年比,增长了44.6%。2007年回归10周年,比上一年增长14%,达到1548万人次。2010年,自由行的城市大踏步扩张,年增长26%,达到2268万人次。2011年比2010年又增长24%,达到2810万人次。2012年前三季度,香港已经接待了内地游客253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2%。
什么概念?香港永久居民700万人,2011年内地2810万人次访港,是香港总人口的四倍多。2012年,完全可能达到4.8倍。用4.8倍乘以13亿人,相当于全世界63亿人次到访中国内地,而全球人口除中国内地的居民以外只有57亿。一年之内,全世界的人都到内地来一次以上,你能承受得了吗?香港本来就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现在真是拥挤得受不了啦!
谁受益?
这种不受控制的游客涌进,主要好处落在相关的商家。
内地游客在港消费分两类:过夜游客,不过夜的游客。2011年的抽调数据:平均算来,一次来港花费5万港币以上的,只占1.5%。每次访港花5000港币或以下的占55%;花5000到1万港币的占22%,花1-2万的约占23%。所以大部分都是中下等消费水平,但因为来人多,总量加起来不小。
2012年的数字更精确。前三个季度,过夜旅客占1109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0.9%。过夜旅客人均消费8570港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9%。不过夜旅客人均消费2500港币,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内地游客虽然人均消费不是很高,但总量大,给香港商界做出了显著贡献。从2003年到2011年年底,全部内地游客的消费据测算约6000亿港币。对香港经济增长有贡献,尤其对就业的刺激,远远超过对GDP总量的刺激。工商界统计,2010-2011年年度,对香港就业增加了5万人。最乐观的学者估计,内地游客对香港GDP总量约贡献了3%到4%。
要强调,2003年开放自由行非常及时和重要,对香港的经济景气和社会情绪有巨大的刺激作用,香港社会各界很感谢。问题是,近几年游客人数增加太多。这造成对香港居民点和内地游客双方都不公平的后果,导致一些港人和内地游客发生摩擦,进而影响到两地关系的大事。这既不值得,也不应该!
内地游客虽然对香港就业有较大刺激,对GDP也有所贡献,但从内地游客中得到直接利益的,集中在与观光业相连的零售、奢侈品、旅馆、餐饮业、出租车等。内地客访港,带来的好处集中在少数行业。但急剧增长的游客给香港社会造成的全面压力和代价,却是由绝大部分不受益的香港居民来承受,他们的收入跟观光业没什么关系,而他们却被迫付成本。
谁承担成本?
失控的游客量对香港居民的负面作用决不可忽视。游客太多,导致跟香港绝大部分居民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多种商业服务,日益供不应求,价格飙涨。
比如,香港餐饮业以前绝大部分价格平,服务也不错,因为香港社会极少公款招待,而商业招待是集中在高端商业区。普通港人吃饭、购物、打出租车等消费的区域,近年来因为内地来的巨大游客量,价格被严重抬高。中下档餐馆据报道在2011年倒闭了几百家,就是因为商铺租金飙涨。有个说法:卖十碗面,不如卖一件衣服;卖十件衣服,不如卖一个电器;卖十个电器,不如卖一只名表名包…… 超量的游客把香港的商铺租金推向世界最高。以前普通居民吃饭的餐厅要么关闭,要么价格飞涨几倍。
简言之,每年几千万人次内地游客的收入,给极少数的行业拿走,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却多由普通居民承受。这太不公平,香港民怨于是转而发向内地。
公共服务也是一个问题。香港的许多公共服务免费,是因为港人缴了税。有些内地游客来了多次很熟悉香港,没缴税,却来享受这类服务。这也导致香港居民对内地人的负面情绪。
我1993年初首次到香港工作近3年,1999年又返港,以前也看到有些对内地的负面批评,但多是政治意识特别强的人和团体,普通港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专心批评内地。但近几年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香港平民对内地人的负面情绪上升。
对内地游客也不公平
这种游客量失控情况非但对香港平民不公平,对内地游客也很不公平。内地游客里的富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来香港对他们算是一次够奢侈的旅游。很多人从没出过境,全家为来港一游,要节省几年的钱。来了,却被迫经历相对于高昂的价格而言质量低下的服务接待。香港好的那些旅游服务项目,现在因为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到普通游客享受不起。更有一些香港商家和的士司机,对内地游客猛宰猛骗,其心态就是“不宰你们白不宰”。近来香港世面街头发生的冲突,跟这有关系。一旦被宰被骗,许多内地游客对香港的印象也就变得极坏。
对此,香港清醒和公正的人士屡有道理明白的言论。香港地铁发生内地游客和香港市民的骂架后,香港旅游发展局主管田先生以个人名义对媒体发声,大意是:拿全球主要旅游城市的酒店年均住客率来比,香港已经属于最高的档次,大幅度盈利早就不成问题了。现在已有极丰沛的客源,再招客,仅酒店就供不应求。供不应求情况下,香港居然还在内地到处打广告招游客,但香港本地又难以提供足够的相关设施。你使劲招揽内地客来,还有人叫他们是“蝗虫”,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内行话公道话一出来,马上就有酒店业主管出来反驳,可见单个行业的利益驱动强烈到何等地步!
今年的内地游客比去年又要增加24%左右。如此持续猛涨,港人的负面情绪就越来越强烈。这种对双方都不公正的现象,只能归因于政府管理部门的严重失责。我建议,两地政府马上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不能让观光旅游业相关的少数行业,绑架整个香港社会,对内地游客也越来越不公平。
调整不难,有利于香港内地的整体利益
调整起来不难。香港可以根据自己的容纳能力,设立一个警戒线。内地游客的总量从明年开始限制在2000万人次,因为2009年内地访港是1790万人次。2010年猛增到2270万,已经造成不少问题了。取个中间值较为合理。
现在有非常先进的IT技术,请想到香港的内地游客网上登记,只要在港内地游客总量到达警戒线,网上登记的游客就要排队等待。
对排队的游客采取分类优先的办法。既照顾到香港的经济,也对游客不失公平。如,对第一次访港的游客优先,次数来得越多的越往后排。来过夜的游客优先,来了当天就走的排在后面。第一次到香港和过夜的游客,多半都消费较多,这也有利于当地经济。对由于工作、商贸等公务原因来港或来港探亲的,另设一套签证优先程序。
这是对香港负责也对内地负责的办法,可以大大降低香港对内地的负面情绪。绝顶不能让观光业等极少数行业的利益冲击香港全社会对内地的情绪和长远关系。内地对香港的照顾,香港过去都很感谢。但这两年这种气氛越来越少了,很大程度上是内地游客量失控,其负面效应冲击了以前的友好气氛。
这件大事必须由双方的政府机构协同快做。比如内地游客来港过夜不过夜,内地就没有详细资料,香港有。广东省应该率先实行这个政策,给其它省市提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造成双方更公平的互动,逐渐消除双方的负面情绪。不做,则是双方公共部门的失职,受损的乃是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整体大利益。
<南方周末>高编 戴志勇主持 丁学良 口述
2012/12/20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