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我的中国梦」正文
一、我的梦想
我的中国梦,就是在我们生长的地方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执政者以“人民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人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快乐生活,好学上进;在未来的十年,中国以武汉城市群发展为第四个增长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集中打造核心城市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核心增长极,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首先建立了深圳特区,形成了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增长极。九十年代,江泽民以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通过上海、南京、杭州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长三角增长极。新千年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建立了滨海新区,以天津和北京城市群为增长极,拉动环渤海地区和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三大经济增长极,引领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而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增长极在哪里?如果中国经济顺利转型为以内生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式,能够在中西部地区以武汉、郑州、重庆城市群为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带动中西部城市群,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就可以在未来十年内提前实现全面达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二、中国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中国第五代领导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习近平从更高层次向中国人民描绘“中国梦”,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大国思维。他说,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在回顾昨天时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展示今天则用“人间正道是沧桑”。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意味深长,回答了中国道路的性质问题,说明了中国现在走的道路是继往开来,而不会改旗易帜。他说,我们全党的同志要牢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奋斗的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的为之共同努力。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描述平实形象,而且外柔内刚。对内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阐述执政目标,执政方略和执政路径。对外则是高扬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奋发图强,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走强国强军路线,要按大国思维大国原则来处理问题。这是向国际社会释放一个重要信号:中国在处理国内国际问题时,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要有新的动作和措施。如中国主要媒体在黄金时段一再播放解放军的军演、训练片段;高规格宣传航母入列和对歼15战机顺利着舰的连续滚动报道;如中国外交发言人义正词严地宣示主权,对日本和菲律宾越来越强硬的态度等等。强国外交和大国思维,包括新的发展思维,新的治腐方针,新的外交谋划,新的军事战略。我们不再刻意掩饰中国崛起的声音,我们也期待国际社会要逐步习惯于听到中国崛起的声音,理智地对待和接纳中国更加强大的影响。
三、实现梦想的步骤
目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巨大考验。如何将下行的国民经济拉升到9%以上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并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保持高速发展。中国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就是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结构优化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率,从而带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包括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还有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城乡结构,就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三农”与“三化”,即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这是中国全面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经验告诉人们,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并依据日本、韩国的经验证明存在一个“30年大限”的论断。但是,这对中国这样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差异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则是一个战略机遇。按照2009年各省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全国可划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在100%以上的省份,基本都是东部地区,其中上海遥遥领先。第二个板块是在70%至100%之间的省份,主要是东北和中部地区,包括几个西部省区。第三个板块是在70%以下的省份,主要是西部地区。如果用全面小康指标来看,西部仅相当于东部的7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见,依靠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增长,支撑中国10年以上的快速发展没有问题。而且在2008年中西部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一态势。2011年在28个省份增速超过10%的情况下,东部地区的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排在倒数6位,其中,上海、浙江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9.2%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GDP到2020年翻番,以及将下行的经济拉回到潜在增长率,就不能只靠三大经济增长极的贡献,需要在中西部地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
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本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之后,投资和产业开始大规模向国外转移,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高的投资回报,但我国幅员辽阔,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无需走发达国家的老路。2008年经济危机时,广东省就依据这种发展差异提出腾笼换鸟战略,将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广东的中西部转移,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压力。因此,中国完全可以在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和大规模产业投资,支撑中国下一个10年到20年的快速发展。
从城市群发展角度,把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形成核心增长极。这里将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以武汉中心的城市群和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进行比较,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寻求它们成为新增长极的优势和劣势:从GDP来看,重庆城市群的GDP要高于郑州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从制造业发展水平来看,武汉城市群要高于重庆城市群和郑州城市群。中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在10年到20年需要大发展的重点产业。武汉城市群是中国冶金和装备制造业的中心之一。从产业群和城市群的耦合度来看,武汉城市群高于郑州城市群和重庆城市群。从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来看,重庆城市群高于武汉城市群和郑州城市群。从年末外资企业合同数来看,重庆城市群高于郑州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
上述三个城市群要成为新的增长极,虽然各具优势,但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然而依据“网络经济与物流供应链管理”专家陈绍祥教授提出的网络经济理论,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五个现代化”,即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历史机遇,在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打造一个中国物流中心服务平台,整合物流资源,武汉最具战略发展要素。武汉城市群的发展要紧紧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前沿,充分利用网络经济,信息控制进行资源整合的核心要素。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武汉,当前所未有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铺就并形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时,当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并以内需主导的发展动力开始启动时,当以武汉为龙头的中部城市开始发力并挤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时,当中部崛起、两型社会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国家战略聚焦这座中部重镇时,中国和世界将把目光从上海、深圳转向武汉。正如知名投行中金公司所认为的那样,“核心城市群崛起,重庆武汉成领头羊。重庆与武汉未来五年可能成为中国大城市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武汉,这座两江汇流,九省通衢的历史名城,将要引领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座国际大都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城市群的发展应紧紧抓住现代物流业这个“牛鼻子”,实现战略转型,就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长江黄金水道,门户航空港和信息传输网络的优势,迅速建成武汉国际物流公共信息交易平台,在中国未来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抢占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四、做一个实干的追梦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共同富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确定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经济发展将由外向型、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集约型、科学发展的模式转变;全面推动城市化发展,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大众,实现国民收入的翻番。从市场经济的组织方式来看,每个经济体作为一个点,相互竞争,无序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点的思维定式,如广东模式、温州模式,就带有明显的点状特点,加大了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供求更加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震荡加剧。过去的30多年,中国为世界生产了60%-70%的日用品,消耗了巨大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污染了环境。经济总量虽然排名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却排名第87位,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新加坡的物流业发展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新加坡国土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480万,仅有一条马六甲海峡航行通道,没有任何资源,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购买。但新加坡跨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在“五个现代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加坡的人均GDP 5.6万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十一位,比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的国民财富和人均GDP还要高,成功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市场经济学理论,只要占据了设计、技术和品牌的高端,就能赚取巨额利润。但是新加坡不是技术发达的国家,也没有世界级品牌,它紧紧抓住“五个现代化”的历史机遇,用物流网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使弹丸之地成为世界货物的集散地,总部经济的聚集地,物流增值服务的输出地。
中国的GDP总量很大,但处于点的状态,做的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加法,缺乏整体的组织与协调。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各自为政,使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美国为10%,中国为21%。由于点的经济状态,导致了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生产库存加大,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短缺,资本回报率低,造成社会资金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形成恶性循环。金融学家认为,生产企业普遍缺少资金,而实际问题是,资金被压在库存里,如何降低库存,加快周转,提高资本的回报率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的生产企业是国际品牌的代工厂,是国外互联网控制企业的一个点,是别人网中的一个棋子,经济发展没有创造力,没有内生动力。物流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供应链的有效整合,控制了物流就控制了供应链上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表现形态是实体经济、生产企业,是实体平台,资金流、信息流是虚拟平台,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对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计划与协调。实体经济创造价值,但不参与分配,虚拟经济不创造价值,但主导分配。为什么我国付出了劳动,创造了价值却仍然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要反思这种发展模式。互联网技术产生后,把实体经济由无序的点变成有序的网,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成为现实,谁在这个领域占得了先机,谁就成为整合者。整个经济的基础是物流,而打造物流的虚拟平台,就是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合理的配置,新加坡是国际物流枢纽,打造了一张国际贸易网。通过这张网进行资源的整合、协调,对物流网络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利润流向国内,包括税收、关税。
新加坡利用国际航运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亚洲国家中抢占先机,引进和培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物流规模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均居亚洲前列,成为亚洲乃至国际性的区域物流中心。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 贡献在9.4%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0 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