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加快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正文
中共虽然取得了执政地位,但本质上还是一个革命的传统政党,未向现代转型;只是,基于革命和战争年代的那套思维模式、动员方式和权力结构,已经内化为执政党的文化传统,改起来有很大难度
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党章修正案,由于没有公布修正案的内容,人们无法得知哪些内容进行了修订,按照此前中共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此次党章修改是要把中共重大的理论和重大的战略写入党章,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本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在过去的10年,中共虽然实际上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在表述上,却是位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下的。将重大理论写入党章,也就是在表述上要把科学发展观与邓、三并列,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但是,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整体,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按照官方的阐释,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其中,在我看来,对当下中国来说,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继续推进改革。无论从过去30年来还是从最近5年的正反发展经验看,改革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半个甲子,民间对各种“伪改革”也患上了“疲劳症”,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客观上不再需要改革,不存在推进改革的动力。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改革远未完成,真正的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未能推进,甚至还未启动,或者已经停滞。以今年对改革的部署为例,年初计划要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及政府改革,以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可从目前来看,上述改革基本议而不动,原地踏步。
阻碍改革深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列出诸多具体的因素,但从执政党自身来看,其执政和领导方式,以及管理社会的方式,未能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民众权益要求提高的现实,而进行相应的变革,不能不说是个重要方面。这当然不是否认执政党和政府在这方面没有发展,事实上,执政党和政府一直在有意识地推进此方面的改革,比如近年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就可以看作执政党和政府谋求自身转型和突围的一种努力。只是,基于革命和战争年代的那套思维模式、动员方式和权力结构,已经内化为执政党的文化传统,改起来有很大难度。
改革需要超越现有的经济层面而进入到一个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在内的总体改革阶段。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背后都是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等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来说,经济问题更与人的利益、权力的干预程度密切相关,它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从而,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决。例如,中国严重依赖投资和外需的发展方式,同权力相对集中、公共性和参与性不足,以及责任机制匮乏这样一种政治模式是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的。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经济成就是以低民权、低福利、低保障换来的,因为低民权、低福利、低保障降低了交易成本,促成了经济发展。可随着民众对此种状况忍受性的降低,这种模式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也就大大增加。
所以,要使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取得突破,对执政党和政府而言,须有改革自身的勇气,改变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管理方式。比如,不应以单一的意识形态来划分阵营并依此确立分享权力的资格;不应以以内部纪律和规定代替法律来管理社会事务;不应以以严密组织、高度统一的方式来规范全国性事务――即使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在政治体制设计中吸纳不同利益要求的新兴力量,使之成为积极的建设性力量,和执政党与政府一起共同治理社会,是中共在下一步改革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简言之,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模式,需要走向民主、开放和包容,以限权为要点,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管制,将政府垄断的权力下放给社会,强化党员和民众的主体地位,为公众参与建立一个制度化渠道,真正建设一个有限政府。
民主和开放是一个现代政党的根本标志。民主主要是针对党内选举和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而言;开放则主要是指党的权力结构要向全体党员开放,以及执政方式要公开透明。前者是为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后者是为了避免使党成为一个自利的集团。这是保障执政党程序合法性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个现代政党要取得执政权,必须通过一人一票的选举方式来实现,而若要人民选举自己,则须向人民公开自己的主张和理念,吸收优秀分子加入。即使是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在其执政后,要得到人民的长期认同和服从,也必须逐步引入竞选。如果全面竞选的条件还不具备,至少应该放松对媒体的管制,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将执政党的决策、政策、计划、思路、活动等尽可能为人民所知晓,拓宽和强化党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要公开透明。就党自身而言,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等要为党员所自觉认同和支持,也要开放党内选举和党内事务,让党员参与党的重大决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并非仅仅经济发展了,执政合法性就自然到来。
然而,中共在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后的长时间里,始终在以一个革命党的身份来领导中国,用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思想、思路,用革命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去指导和管理社会,从事生产建设,甚至还延续革命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换言之,中共虽然取得了执政地位,但本质上还是一个革命的传统政党,未向现代转型。尽管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关系的变化,社会矛盾的转换,社会结构的重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经济的自由化等,中共的治国理念、意识形态以及制度、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执政方式等都跟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过去那套熟知的革命意识形态、思想路线、任务目标、政策体系,已被扬弃,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任务目标也不再是建立一个纯而又纯、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而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治理手段和方式也不是过去的管制和计划,而是用市场即利益交换的方式去发展,以及管理社会,协调关系。对此应予以肯定,但亦须看到,这个转型是不彻底的,表现在,从中共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对自身的转型有一种历史的自觉,可具体到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则不一样。
因此,不仅中国的改革,中共自身的变革也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就是加快推进党内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