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恩桢:关注“否定之否定”中的进步

作者:袁恩桢发布日期:2012-05-01

「袁恩桢:关注“否定之否定”中的进步」正文

温家宝总理日前谈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存在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与封建的遗毒和影响有关。应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举的“拨乱反正”旗帜,矛头直指封建遗毒。一方面,在经济上,以市场改革来激发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以社会主义民主来反对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封建的遗毒与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反倒以新的形式,在体制障碍、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方面表现出来。封建遗毒与影响如此顽固,不免令人想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不久的德国所讲过的一段话:“除了现代的灾难以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

“死人抓住活人”,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受封建遗毒与影响之苦的现实。与德国相比,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一个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要彻底清除封建遗毒与影响,显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完成的。

一部社会发展史,常常循着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前进,如以资本主义民主否定封建主义专制,以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替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在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封建专制与第三阶段的民主集中制有一个形似之点,即都有“权力集中”的内容,但二者其实已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之上。可问题在于,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传承,同时苦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足,这就导致了一段时间内误把封建的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视作“集中”来供奉的现象,同时又不能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民主中的精华与糟粕。就此而言,清除封建遗毒与影响,有必要从哲学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把握,既要反对消极腐朽的封建行为,也需警惕潜在的封建意识替代显性的封建行为。

事实上,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既不同于封建专制,也比资本主义民主体现了更高的民主层次,即不是争论不休、效率低下的民主,而是民主与集中互动的、更讲求效率的新体制。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反映了我们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比如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争论话题,但在实践中改革与发展的成功来自于“强市场”与“强政府”的双强组合,现有西方经济理论对此难以解释,而这恰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特点。

封建传统影响历史深远,还需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其中,尤为要分清封建专制与社会主义国家权威之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不能离开政府的权威,但这绝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僵化专权,而是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或者说是需要企业自主运行、市场规范操作与政府宏观调控的良性互动。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