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解读温总答记者问: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

作者:杨恒均发布日期:2012-03-16

「杨恒均:解读温总答记者问: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正文

听完今年两会后温总最后一次答记者会,回顾他过去几年来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多次呼吁,以及对中国民主化的一系列言论,我认为温总的思路与思想可以归纳为12个字: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

“确立目标”是温总反复强调的,不管前面加不加上“社会主义”,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与法治,尊重人权的现代化国家,至少是近五年来温总发出的再明确不过的信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一个大目标,才有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才能凝聚共识与民心。美国立国之初就确立未来一百年甚至一千年后的伟大目标,都白纸黑字地写在《独立宣言》与《宪法》之中。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最后二十年,中国虽然积累了一些财富,国家与民族却失去了大目标。

“确立目标”是和“凝聚共识”分不开的。没有共识,就无法达成目标。而温总这些年反复宣扬的大目标,不但在体制内乏人响应,就是在体制外,甚至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中,反映也相当的冷淡。

我想最大的阻力来自体制内的掌权者。他们担心一旦推出这样的“大目标”,会立刻失去主动权,并导致失去政权。他们相信一旦确立了大目标,对路径的选择与对速度的控制,就可能超出他们的能力,民众的积极性就会被空前地调动起来。这是他们一直担心害怕的。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大目标”一蹴而就,明天就实现一人一票的民主。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都是抱住权力死死不放的恶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独立思考的人士,他们确实是从民族与国家的角度考虑,担心速度过快会带来混乱,甚至让中国这样一个超速奔驰的经济快车车毁人亡。

这可能是温总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国人呼吁他的“大目标”的原因,得不到体制内的支持,他希望在民众中“凝聚共识”,反过来促动体制内对他“大目标”的认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温总路径选择的不认同,让很多体制外以及相当多的追求民主的人士也保持了距离,甚至讽刺他是在作秀。

温总的路径就是“循序渐进”:“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温总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他明明选择了历史正确的道路,是为国为民造福的路,不但在体制内外都无法取得共识,还遭遇了误解,难怪他答记者问时说自己任期内:“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一位总理强调的不是集体性与党性,而是自己 “独立的人格”,感叹不被理解的痛苦,本身就证明他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立人格”。如果他闷声发大财,甚至像大多数领导人一样,坚决站在民主与历史的对立面,是不是更能获得一些人士的“理解”?!

我能理解温总的思路以及他的苦恼。虽然我的理想与他的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在内心深处,我希望他的路能够行得通,这也是代价最小,利国利民的道路。但我深知,在当今的中国,要想就这种“大目标”与路径达成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会越来越困难。温总可能是到这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才明白过来,他把希望寄托在人民身上:“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中国人觉醒了没有?中国的改革得到人民支持没有?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到底有多少是用在追求民主自由这样的大目标上?

最后,我想以西方的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为例,解释一下我为何倾向于“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的主张。谁都知道,美国的民主自由理念与国家的终极目标几乎在230年前建国时就确立了,但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美国民主其实是极其缓慢的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

就拿选举投票来说,只是到最近五十年,才最终达到一人一票。而西方所有成熟的民主国家,几乎都经历了这种“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投票权的相当漫长的阶段。思考一下:美国与西方拥有当今比较成熟的民主制度,和这种“循序渐进”没有一点关系吗?你又如何解释当今世界上民主质量相对较差、常常出现混乱的民主国家,人民几乎都是一夜之间得到了一人一票的权利?

再拿台湾来说,“军政、训政、宪政”也是早就立下来的大目标与民主路线图。今天我们当然可以毫无顾忌地指责蒋介石与蒋经国是独裁,死死不肯放弃绝对权力,让“军政”与“训政”持续了那么长一段时间。但当今台湾民主的质量不但在亚洲遥遥领先,甚至公认的超过了比台湾更早实行大选的俄罗斯。这是否和台湾早早设立“大目标”并“循序渐进”走向目标的模式有关?台湾的民主转型也是近30年来所有国家与地区中最平和与顺利的,和当权者主导转型,恐怕也是分不开的。

我知道这样说有违“政治正确”,会引来非议甚至攻击,但我相信“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是代价最小的转型模式。我也知道这样做有多艰难。新兴的民主国家,从亚洲到非洲,尤其是刚刚发生巨变的中东与北非,几乎没有一个是设立“大目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走向民主的。集权与独裁政府鼠目寸光,抓住绝对权力不放,只要还有一点苟延残喘的机会,就不愿意向前,哪怕小小的一步。

但大众与精英们并不是没有责任,他们充满仇恨,毫不妥协,急于求成,寻求复仇多于共识,不是把民主当成追求的目标与理想,而是当成达成自己理想与“夺权”的手段,要就是弄得两败俱伤,要就是让他人看不到希望。西方国家以外地区民主化的经历,多少印证了这类担忧。

我希望自己对温总思路的解读不那么离谱,最后让我们设想一下:经过讨论与辩论,无论左的还是右的,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达成了一个“共识”,中华民族的最终目标是自由、法治与均富的宪政民主国家。但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状况(客观与主观的),我们也在“循序渐进”的路径上达成了共识:当局不再对追求温总口里“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民主目标的人软硬兼施;追求民主的人不再要死要活,看不到希望,该制定法律的制定法律,该维权的继续维权,“民主小贩”继续走街串巷……中国社会也因为有了共同的大目标与对通向这个目标的路径的共识,而显得和谐……

这个设想可能变成现实吗?或者仅仅是我的幻想?这就看我们自己以及下一届领导人怎么想与怎么做了。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