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寿龙:化解部门立法的制度结构」正文
从政治上看,部门立法和政治格局有关系。一个社会,总有一些人务虚,他们从实干起家,但随着地位的升高,变得越来越务虚。他们把握全局,谈理念,谈思想,谈方向,做顶层设计。还有一些人,是务实的人,是实干家。实干家干久了,有很大的成就,逐步积累政治资源,反过来影响务虚和务实的格局。
务虚的人和务实的人,总是有很多矛盾。比如在罗马时期,国家出现边患,需要人带兵打仗,于是将军带着去边疆打仗,打了胜仗后,应该上升为务虚的地位高高在上的人。但是务虚的人认为,他掌握兵权,回来后对共和体制有很大的威胁,于是密谋要除掉将军。结果将军发现,回师罗马,控制这些人,让自己成为独裁者。香港的警匪片,也有这个问题。干事情的警察,和负责督导的人员,往往有矛盾。后者要求警察合乎法律,干事情的警察发现合乎法律没有办法把坏蛋绳之以法。布什当了总统,在911后直接决定可以击落任何可疑的飞机,直接确定谁是美国的敌人,并且给予致命打击,还可以不尊重公民隐私权,对嫌犯实施酷刑折磨。但美国务虚的人,坚决反对布什的做法。尼克松很实干,擅自到没有建交的中国访问,还签发了中美联合公报。这对于美国高层人士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大逆不道的。对于罗马来说,没有处理好这个事情,结果共和国变成了帝国。美国处理这个事情相对比较好,三权分立和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结构,可以逐步消解务实的人因干事情而产生的不受约束的权力,并修正其因此而出现的部门立法问题。警匪片的目的是,凸显普世价值和警察实用价值之间的紧张,其落脚点是,如果警察权力不受约束,可能比黑社会更可怕。
因此,部门立法,属于是实干的人立法,显然,他们立法,很实用,显然也会突破很多普遍价值的约束。我国部门立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实干家和务虚的人之间关系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这需要在制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
理论上来讲,解决部门立法,需要解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合理关系。从小的角度来说,组织设计的时候,这三项权力体现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我们假定居委会去搞这三个机构,你会发现大家都愿意有决策权,有人愿意搞监管,他不用干事,最后行政权干事情的人越来越少。但实际上干事情是很重要的。一旦有人勇于干事情,反而会获得大家的支持,并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所以,如果拥有决策权和监管权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获得政治资源,很容易被实干的执行权的人架空。从而导致行政独大。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立法独立,司法独立,行政权本来就是独立的。因为这三个权力的本性是,立法和司法相对来说不是实干,行政是实干的。实干的权力有自然的扩张倾向。立法和司法独立,实际上是要独立于行政权。这说明,立法需要有自己的政治资源,而司法独立,则需要取决于政治本身的平衡,以及政治和行政的平衡。司法的力量来自法律,而法律本身是没有力量的,它来自执法的强制力,而执法力量的独立性来自于政治自身的平衡,以及政治和行政的平衡。部门立法的问题在于,行政独大。立法缺乏政治资源,政治本身缺乏平衡性,政治无法平衡行政。司法缺乏独立的执法力量支持。因此,在理想意义上,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行政权实干的人肯定自己制定规则,如果没有司法审查,实干的行政权会不遵守法律法外用权或制定规则。行政掌握行政管理权,掌握执法权,还掌握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其结果就是行政独大,部门立法。
其实行政应该只有行政管理权。执法权应该是独立的。比如签证官,依法签证,警察依法执法,只向法律负责,接受行政投诉监督,也可以到法院起诉。行政管理涉及签证官和警察各个方面的管理。上下班,财务,录用,考核,晋升等。当然没有任何干预是不可能的,总有人情的。比如有人要打招呼,好,那就写条子,记录下来,证明这个人是好人,就有了可信度,执法人员可以酌情考量。有大使推荐,显然是可靠的,但要留下字句,以后出现问题,承担连带责任。
回到我们国家的现状,可以看到,我们贵族层和实干家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很多情况下,实干家就拥有贵族层的地位。比如我们立法规划,曾经要解决刑讯逼供的问题。刑讯逼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制度上要解决只有给嫌犯以沉默权。但是沉默权一直写不进法律,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写进去,实干家说,以后治安就没有手段了。务虚的人认为,一定要有沉默权,才能解决刑讯逼供问题,实干家认为,有了沉默权,治安他就负不了责任。怎么办呢?结果务虚的人让位给实干家的立场。沉默权让位,于是刑讯逼供问题也就解决不了。
务虚和务实不对等,还表现在现在的地方债务违约和金融监管上。金融监管是根据普世的金融安全来监管的,但地方债务是按照实干的原则发放的。三年四年五年还款期到了,投入没有产出,没有现金流来支持还款,而抵押往往是学校、医院、公园和博物馆,银行拿来也没有办法变现。银监会说,必须按时还款,实干家说,我肯定还,但现在没有钱。或者只还利息,或者借新债还旧债,或者债务展期或者延期,或者就核销,变成呆坏账。银行资产总共只有几万亿,债务一共十多万亿,到期就几万亿,银行资产全部冲账,也就能冲一两回。显然是不能这样做的。于是实干家又胜利了:银监会的普世原则让位给实干原则。自然,遵守规则不乱借钱的就吃亏了。在这里,实干家的做法,看起来是有道理的,这也是部门立法,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但中长期是没道理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部门立法问题的原因。
大家都认为,行政立法是部门立法,其实人代会立法,也是部门立法。人代会相对来说,比较务虚,所以立法专家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人大代表开会时间很紧张,其实没有啥作用。人代会立法,立法的人,一般不执行法律,所以制定的法律,往往很难得到执行。比如行政许可法,人代会为主制定的,义务教育法,很长时间不是义务教育,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很多年,正式落实了,执行得也不好。而一旦实际部门来制定法律,其执行起来比较快,但部门利益也比较明显。比如公务员条例是人事部制定的,党派社团干部就不是公务员,中组部负责制定公务员法,党派社团,都是公务员了,而且很快就得到了执行。如果国资委来制定公务员法,估计国有企业干部也是公务员了。
田飞龙:毛老师,你表述不准确,公务员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也许是党对它施加影响。
毛寿龙:公务员法说是人代会制定,但是以中组部为核心的。实际过程是如此。
我们国家的体制是党领导一切。其实人代会也是党领导的,党管人代会的干部。从法律上来说,人代会法律上是没有责任边界的,人大主任权力无限大,啥都可以干,没有任何责任。权力很大很麻烦,没有责任,更麻烦,权利无限大,没有责任,他就想自己得找到那个责任才能知道权力的边界,既然没有责任,就是没有权力,所以他什么都不敢干,没法干,如果要干什么都可以干,但是你要干肯定出错。当然,都不干,也不好。因此人大常委会是稍稍有点作用的,人大常委会主持了一些法律制定和修改,包括个税改革。当然,大家说的也是,人代会是没有实质性立法资源的,一年开两周会,那么多事情,立法任务很少,一旦有,立法过程只是通过的任务,平时的人大常委会真正能够讨论立法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其实大家说素质也好,什么也好,人代会真正运作的不是代表,往往是其中行政化的工作班子。人代会本身的行政化,以及大会的礼仪化,使得人代会立法,本身就是部门立法。只是一个立法工作班子而已。
大会的礼仪化,表明一年一度的大会,其实不是干实事的,而是中央领导层和各部门执行层精英在相互认可的礼仪。让你来参会,是对你的认可,进入精英层了。来了就要支持领导层。这样的时候,是不好谈实质性的事情的。立法是实质性的规则制定,涉及到利益和权力的分配,这个时候不是好时候。就像谈恋爱,热恋的时候,是不在乎车是自行车还是宝马车的。涉及到权力分工的时候,那是婚姻之后了。
所以,真正体现公共立法的,是学者和媒体舆论的批评如潮。如果一个立法,出来了,批评如潮,这么丢人的法律都敢立。如果立法的时候,有人说,这会被批评如潮的,结果,不敢立法了。比如保安法,要拥有过多权力的条文就进不去。因为怕批评如潮。法学家老是拿立法法去批评立法不对,去对抗一些部门立法还是有用的。不是跟他讲道理,而讲立法权限,你们法学家很狡猾。
张千帆:如果说不想立了,反对一下,到底跟反对有没有关系?
毛寿龙:有点关系,尤其是部门规章,发改委出个什么文。大家所说的立法,人大立法也好,党立法也好,行政立法也好,都是部门立法,不要以为好像人代会立法就不是部门立法。
总而言之,在单中心的条件下,立法都是部门立法,除非是公众立法,民间立法。所以,要解决部门立法问题,需要有一个宪政结构的设计,平衡务虚和务实,平衡立法、行政和司法,平衡多中心的权力格局。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公共立法
[本文系作者在2012年3月1日天则经济研究所和中评网主办的“遏制部门立法维护公平正义”研讨会上的发言。已经作者修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