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社会管理改革的未来路径」正文
未来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目标应该是:以和谐社会为基础,以利益协调为导向,以协商对话为机制。未来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党委坚持方向管理,政府完善公共管理;企业改进民主管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公民积极参与管理,全部主体合作管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等价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之于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改革社会管理方式是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变化迫切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方式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社会各阶层需求日益多样化,由此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住房商品化以及人口快速流动而使原来主要依靠户籍来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无法根本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人与人在虚拟社会中交往而出现新的社会问题,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对称现象日益严重;全球化过程中的国外突发事件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国内突发事件日益受到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越来越需要其他社会组织的配合和合作。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管理大环境,原先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式逐渐变得难以适应、难以应付。我们必须切实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改革社会管理方式,努力形成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管理方式。
改革社会管理方式要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从过去重防范控制、轻服务协商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从过去“推、拖、盖”的方式向“主动抓、及时抓、抓苗头”的方式转变;从过去偏重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转变;从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共同治理转变。通过改革社会管理方式,使社会管理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多元主体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绩效,达到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目的。
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理念创新
价值层面的理念创新:公平正义。所谓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必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工作层面的理念创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作为执政党,在工作层面我们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这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君同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目标层面的理念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缺乏完善的“规范因素”的时候,不和谐便会出现。要消除这些不和谐,必须从制度入手。
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具体要求
一切服务于改善民生,让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体面。党中央关于民生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切服务于维护民权,让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有尊严。民权是公民在政治领域里享有的民主权利。只要各级政府维护好老百姓的民权,维稳的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此外别无他途。只有把民权看得高于一切,切切实实地加强保障民权(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的制度建设,才能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落到实处。
一切服务于增进民主,让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满意。世界上的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一切服务于和谐民族,让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团结。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团结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
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路径选择
要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全面管理社会、个人单位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共同治理社会和个人社会化转变。一方面政府管理社会要适当向社会组织和公民放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健康的社会主义基层公民社会。
就改革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而言,其一要更加科学地转变政府职能。要坚决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继续把政府不该管的事务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量减少行政审批,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二,更加公正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加快推进政府管理社会创新的基石,要坚决反对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行政乱象。我们必须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坚持程序正当、高效便民,坚持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其三,更加公平地普遍购买服务。要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增加政府非直接生产公共服务的比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等于政府生产公共产品;政府购买服务不等于政府放弃管理责任。政府作为公众的代表,购买相关产品并代为付费,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只是相当于让市场承担了生产相关服务的责任,政府仍然是提供该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
就改革社会治理的方式而言,其一,更加协调地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改革社会治理的方式,要坚持党委方向管理,完善政府公共管理;改进企业民主管理,强化社会组织自我管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管理,动员全部主体合作管理。
其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组织。要通过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法规,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管理和监督。要遵循分类对待的原则,对一些经济类的中介组织、基金会组织,或一些较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政府给予相应的鼓励、优惠政策。
其三,培育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当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把公民意识教育纳入意识形态领域,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化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权责意识上,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把培养公民意识作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要求。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