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凯旋:容忍比自由更难」正文
中国式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矛盾愈显突出,难以破局,各方均已意识到非进一步改革不可,改革再度成为共识,但改革的取径却已是人言言殊。当初,改革的取径是建立在没有利益分化的社会基础上,面对今天的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需要建立能够容许各种路径讨论的言论平台。
近年来不断有官员、学者以及民间提出或表现出各种路径选择,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冲突。在一些纸媒的讨论中,犹能表现出良性互动,但在微博上,往往会陷入嘲讽甚或谩骂,动辄扣帽子、找动机、查隐私,最后偏离讨论的主题。这样的讨论,是不会获得任何有益的结果的。
多元并不奇怪,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多元。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学会对待多元。今年是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有朋友发表文章,指出胡适一生的追求就是自由、多元和宽容。文章写得充满感情。我曾问他,怎么写得这样抒情?他回答说:感慨吧。他是在感慨胡适离我们越来越远。胡适的思想容易理解,胡适的态度我们却远没有学到。而这,也许才是更重要的。
胡适的晚年一再指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一句,容忍比自由更难。自由是人的必需品,而容忍不是。被别人批评不是件愉快的事,所以不宽容会使个人在感觉上获得更大的自由。然而,没有宽容就没有多元,没有多元就没有每个人的自由。所谓多元,并不是相对主义,而是坚持自己的一元,容忍他人的一元。多元是公共平台的价值选择,不是个人私域的价值选择。
因此,在多元的公共领域需要容忍不同观点。只有一种观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能容忍别人的观点并采取暴力方式,无论是行为上还是口头上。在我看来,传统的纸媒给人提供了两两相对的平台,可以展开平和的论证和对话,而微博尽管促进了信息传播,但由于字数限制,难以说理,且众声喧哗,所以不是一个最适宜说理的地方。事实上,微博上的争论往往容易意气用事,具有吹响集结号的特点,而只要是召唤大众跟随,即使是真理也是可怕的。
比如眼下两个名人的论战,有许多学者、作家和律师都介入了进去,这也触发了我的一些感想。这场论争也许是一次公民的自我学习,学会在同一的前提下,如何逻辑地而不是如何修辞地表达观点。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参与公共领域的争论,有些认知是需要具备的,否则我们曾经所反对的,就会体现在我们自己身上。结果是观点决定事实,立场决定是非,并且排除自己可能犯错的认知。
多元社会是建立在承认价值冲突的基础上。以赛亚・伯林与柯拉柯夫斯基都曾指出:人类的许多正面价值,诸如真相、自由和民主,不都是和谐一致的。如果极端强调其中一个,就会损害另一个。而且,每一个正面价值,都包含着自我拙败的因素。正如柯拉柯夫斯基所说:“绝对的平等只能在一种具有特权的专制制度中才能建立起来,即这个制度会消灭平等;完全的自由意味着无政府状态,以及导致体格最强者的统治,即完全的自由会转向它的反面。”对于真相、自由和民主的排序,亦当作如是观。
此外,多元社会也是建立在知识本身是有限的基础上。由于我们的教育制度,从小我们学习的都是如何去表现一个既定的观念,学生文章的好坏标准是看他的修辞,而不是看他的逻辑,因此我们需要补习如何“证明”,而不是如何“说”。在方韩论战中,双方都有人运用了严密的逻辑推理,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应当警惕理性的自负,如果缺乏同一个前提,逻辑推理是不能说服对方的。而在许多人的推理自信中,则可以看到哈耶克所说的那种“对知识的过分要求”。
只有认识到多元和宽容是重叠共识的前提,我们才可以运用理性去讨论那些更大的主义和问题,而不致陷入到毫无结果的争论中。
来源: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