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与其打政改口水仗,不如先求兑现已有承诺」正文
近几个月围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言论,颇为热闹。有人问我为何不发一声?我无“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条件,也就说不上“欲辩已忘言”的超脱,只是厌倦甚或厌恶打“政改”的口水仗而已。
一方说,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也会丧失,停滞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样的话邓小平早就说过。另一方说,政改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概括起来,无非一个“中国特色”、两个“绝不(搞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四个“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基本原则)”。这些话也是邓小平早说过的。难道我们又要回到各取所需打“语录仗”的红卫兵年代?
最近在人民网上看到一篇王雪飞的文章,题为《中国人民是不会上当的》,借用革命样板戏《海港》里退休工人马洪亮的唱词,可以描述我的感觉:“当年旧景又重现”。自封为“中国人民”的代表,揭露“西方”敌对势力及其中国代理人的狼子野心,大义凛然地宣称我们绝不上“帝修反”的当。这种阴谋论、阶级斗争论和大批判笔法,对于我们“50后”一代太熟悉了!我可以肯定地说,至少我们这些写时评和杂文的人,没有一个人发表过鼓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文章,虽然这些人大多会要求加速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不能说那种大批判完全是无的放矢,世界上想“和平演变”中国的也的确大有人在,但你不能把要求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人都归到“敌对势力”一边,这种“扣帽子”的战法是“四人帮”用来打倒邓小平的老谱,不值一驳。
我之所以写这篇评论,是因为在报上看到《国务院六年后再出重拳 全面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报道。新华社电说,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是继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内容自然都是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意见也很全面,符合我这个民的民心。可是,我在想,从“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依然是些教谕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条款,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细节上落实,从执行程序、监督主体到问责细则等等,没有这些具体的“施工图”,“依法行政”在六年后就仍然是一张美丽的蓝图或一张诱人的“效果图”,还需要“再出重拳”,重申那些现代政府的基本常识。
于是,我想与其打政改口水仗,不如抛弃“宏大叙事”,在具体的公权力运作程序与规范上,多讨论实际做法。马克思早就说了,“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们的先贤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俗话则说,“心急吃不得滚粥”、“不怕慢,只怕站”。
其实,在现行的政治体制框架内,在全国人大和中央党政机关已公布的法律和政治决议中,我们可以做和需要做的事很多,行动空间还很大很大,关键是怎样把文本上的法律和政治措施变成生活现实。先把这些兑现了再说下一步,有什么好吵的?
比如,国务院这个《意见》说,要“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拿一出套追究的办法来,那种为了政绩和留个人掌权印迹而GDP(搞地皮、刮地皮)、乱改规划拍脑袋决策的地方长官,就会少很多。层次再低一点,一段高速路、一座桥梁、一座大楼,是谁发包、承建、监理、验收的,本来有案可稽,出了豆腐渣工程,居然也不了了之,太不正常了!这种追责与政体有多少直接关系?难道穷究了一个腐败案,就动摇了国本?
比如,这个意见说,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事实上财政公开,预算公开等早已写进中央文件,完全应该督促各级政府早日落实。而一旦有这些公开,可以肯定,贪腐机会会大大减少,“三公”消费支出将大大降低,社会上羡官又“仇官”的人会少很多。
又如,信访(上访),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这条纾解民冤民怨的渠道,虽然说不上畅通但也不是堵塞的。现如今,地方政府截访成风,对上访人动辄拘留、劳教,这行的是哪家的法,执的是哪家的政?不政改就制止不了吗?
又如,既然承认合法媒体有报道权、批评权、评论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还鼓励新闻出版机构跨地区跨媒体做大做强,为什么不可以合逻辑地鼓励记者跨地区监督以打破地方的新闻封锁?媒体揭露具体的贪腐官员和不诚信的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倚仗法律做“尚方宝剑”而不买任何人的账?
又如,我们既讲“执政为民”而不是执政为官,又要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为什么当年同是“国家干部”而服从组织调配到企业工作的人,如今退休待遇差别以倍计(到企业拿了高薪的人除外)?
诸如此类问题与政体都无关,一定要归因于政改滞后,其实是维持既得利益格局的托辞。――正所谓“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简而言之,我们现在就是循名责实,将现有的执政理念和行政条文,如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群众利益无小事”、“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实现公平正义”等等,扎扎实实地写在中国大地上。争论那些大话、大词浪费精力和笔墨,怎比得上讨论具体问题切实而“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