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工程师治国强于文人治国

作者:王小东发布日期:2010-09-13

「王小东:工程师治国强于文人治国」正文

西方发达国家最上层的治国精英,多数有文科背景:法国多为高等行政学院毕业,日本多出自东京大学的文科,美国则多有法律专业背景。反观当代中国上层政治精英,则多为工科出身。现在中国是不是应该像西方那样,更多地由文科出身的知识精英来担当治国大任呢?

我认为这样不合适。主要理由:第一,西方上层的文科精英并非单纯的“文人”,他们同时对科技、逻辑比较精通。第二,有技术者没文化、有文化者没技术,常被视作中国知识精英的通病,但是比较而言,中国技术精英的水平还是要高于人文精英的。下面详细阐述一下。

一、西方知识精英结合文化与技术的过程

1.从奴隶到科学家与工程师:西方科技知识分子的身份演化

在人类历史上,不仅中国文明,而且古希腊古罗马代表的西方古文明,人文知识分子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过去所谓的学者、读书人、知识分子,仅仅指的是“文人”。根本不包括掌握技术的工匠。其实,人类历史的进步,技术推动功不可没,掌握和改进技术的工匠对于人类的贡献事实上是极大的。像人类文明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技术来命名的。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差别尽管不是以材料,也是以工艺来划分的。但是,历史上工匠的地位一直很低,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此,工匠不过是奴隶。

柏拉图看到他的有些哲学界的朋友搞工匠技艺研究一一在今天都是理工工程师干的事儿一一的时候很生气,他说这是奴隶干的事儿。亚里士多德讲过:“在治理得最好的城邦中……市民们既不从事手工业,也不经商,因为这种生活缺乏高贵的色彩,与美好的名声背道而驰。”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在给卢齐利乌斯的一封信中则认为:“众所周知,有些东西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如玻璃窗的使用,它能让充足的阳光透过一块透明的玻璃照进房间;浴池下层结构及其嵌在墙上的管道,能发出热量,使池内上下水温相等。……还有速记,它能记下最快的演讲,手舌并驾齐驱。但所有这些都是最卑贱的奴隶发明的。哲学则处于更高的地位,她并不训练人的手,而是精神的导师。……是的,我说,她决不是一个仅仅为生产日常必需品而制造工具的工匠。”

古代的知识分子是非常优秀的,他要去搞技术的话肯定也会同样出色,但是他不去,因为那样他就跟工匠没有区别了,有损自己的高贵身份。这一状况,到了近代在欧洲发生了重大转折,知识分子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而且往往是非常优秀的那一部分人,开始介入科学技术,参加到了传统工匠的行列中一一这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前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一个分界线。这首先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具有种种便利的现代化生活的支柱。其次,工匠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被尊称为科学家与工程师,成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对此演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概括得非常好:“正是这种哲学家与工匠相分离,阻止了欧亚大陆诸文明的技术发展,也正是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维与工匠的实践经验及传统知识这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使得西方在近代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和工业革命,而为人类的发展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知识精英在文化与技术的结合方面做得比较好,文化与技术间割裂的弊病,在他们身上的表现相对不太严重。其根源我们就不详加探究了,总之这是事实。

2.中国尊崇文人的传统

相较于西方,对知识分子的尊崇在中国文明中可能更甚。中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养士传统,把他们的地位抬得很高,给予他们很多的特权,有所谓“皇帝与读书人共天下”的说法。而读书人当中虽有败类,但作为一个阶层,确实起到了社会栋梁的作用。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读书人在政治、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不能不说是一个原因。

但是这一传统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那就是过度地重视了一些纯文艺腔的东西,比如说诗词歌赋等等,这些东西与经邦治国富民并没有直接关系。诗词歌赋这样的东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包括一部分的文史哲,实际上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一种奢侈品。古希腊、古罗马有资格享受或供养这些奢侈品,在那之后,西方陷入中世纪黑暗时期,文人地位也就降低了,直到文艺复兴。中国古代文明维持的时间最长,拥有这种奢侈品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自然也是中国。即使在古代中国其实也不是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王安石变法时,就想在科举考试中取消诗词歌赋这一科。这种想法绝对不是嫉贤妒能、心理阴暗,因为王安石本人就是诗文大师。他这样做说明,古人当时已经认识到诗词歌赋这东西太虚,它跟治理国家、管理国计民生这些实事是有距离的,国家还是应该优先考虑点更务实的东西。

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介入科技领域,在中国也不是没有,只是太少。像中国人喝茶爱用的紫砂壶,其中好的款式几乎全是创自清代,因为这是由一些知识分子来设计的。这也再次说明,素质高的人文知识分子要介入科技领域的话,也会是非常优秀的。但今天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从总体上说是素质不高的。

3.工科知识分子在西方的地位被中国人低估了

当代西方理工科知识分子的地位常常被我们低估了。现代国家大都认识到理工科特别重要,西方大学80%是文科,但是他们普遍认为权力是掌握在20%的理工科知识分子手里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权力掌握在政经法这些硬文科手里。即使最上层的治国者,在西方也有很多是理工科出身的,而并非像大家通常认为的那样,全是硬文科的。像日本新当选的首相菅直人,是学应用物理的。当代西方最著名的两个女政治家,撒切尔本科是学化学的,默克尔则是搞物理的。这类事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加拿大留学,有白人大学生在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说白人的地位岌岌可危,因为白人学文科的太多,亚洲人都学习理工科,而任何一种权力,技术、经济包括政治权力多数掌握在理工科手里,所以将来白人的地位会被亚洲人挤占。可为什么那么多白人去学习文科呢?理其实很简单,文科好玩儿,有钱了就不用再学理工科了,这太辛苦。不只是加拿大,这在西方是普遍的。白人富家子弟,就是说用不着再挣钱的人,用不着为生计奔忙的人,他们最想学的就是法国文学,好玩儿啊。按中国一个年轻人的说法就是泡妞很容易,理工科整天学习,没情趣,不浪漫,不招女性喜欢。这样产生的问题是不挣钱、没权力,可是因为他们的父辈已经掌握了权力,有了钱,所以他们就不用在乎了。玩儿的结果是会逐渐丧失权力和财产,这正是那些有志的白人学生所担心的,因此希望更多的白人学生来学理工科。白人统治这个世界不是靠法国文学,而是靠坚船利炮、卫星导弹,没有了这个就什么都没有了,而这些东西都是要依靠科技的。

近代以来西方过舒服日子已经很长了。舒服日子过久了.必然会出现中国古代出现的那种情况.文人知识分子缺乏足够的生存压力,乐衷于玩弄词藻,占据道德制高点。因为这个社会好像不需要他们发挥什么真实的作用,大家就都玩去吧。问题是现在西方有条件玩,中国没条件,尽管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曾经有条件玩的。

二、科技精英治国的历史合理性

1.当代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多集中于理工领域

中国到了近代之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了,被迫地走上了科技和工业化的道路,知识分子不能再一味地图享受当文人了,开始大量地进入理工科领域。尤其是1949年之后,中国理工科知识分子的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在迅速提高。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日本去留学,才发现理工科和文科的比例,中国80%对20%,而日本则是反过来的。一般来说,国外大都是80%文科,20%理科。苏联我搞不清,可能跟中国差不多,因为中国当时学苏联,一心想赶超。

这个比例对中国这样一个赶超当中的国家来说是合理的。中国首先要解决的任务是不再挨打,那就得有好的武器,那就离不开大量科技人才。什么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先解决器物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器物的改变才决定了制度、文化的改变。

为了赶超,优秀人才全被理工科吸走了,理工科不管在学生总量还是尖子总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文科。不单共产党,国民党也是有现代化倾向的,蒋介石提的目标也不是要多少文人,而是要培养多少个工程师,只是没有中共后来那样集中。毛泽东在文革期间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这种社会氛围和导向致使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了理工科。即使毛时代结束后,到了我们上大学那个年代即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科最优秀的学生的考分恐怕连二三流理工科学校都进不去,当时考文科的人很可能就是因为考不上理工科,这是实话。

其次,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使文科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49年以后,搞文科危险,容易在政治上出问题,这导致本来想去或适合去文科的优秀人才,也权衡利弊转投理工科了。即使到了八十年代,这种顾虑人们也没有完全打消。以我本人为例,我原本是很喜欢,也很适合文科的,但是八十年代初期高考的时候,家里坚决反对我报考文科,理由是怕我出政治危险。我就考了理工科,本科毕业后才再转到文科。

因此说,1949年后.相比于科技知识分子,中国文科知识分子一一不管是文史哲软文科还是政经法硬文科一一的素质是比较差的。过去有句话讲“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说学会文史哲政经法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由此可见,在近几十年的中国,由工程师、由理工科人才而不是文人来治国,是有其历史合理性和正当性的,毕竟他们是从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当中选拔出来的。

2.科技精英治国的缺陷

理工科治理国家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们容易缺乏全局观念,而这对治理国家又是至关重要的。

理工专业讲的不是治理国家、管理企业这种事情。治理国家、管理企业,要更多考虑到人的问题,而理工科考虑人与入之间的事情会少一点,更注重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世界非常复杂,不可能像理工专业当中的对和错那样无可争议。比如数学里边的对和错就很少有争议。工程技术的对和错也比较容易判定,比如说你盖个房子塌了,就错了,房子没塌,就对了。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复杂多了,有的时候对和错很难判断。我是从理工科转向文科的,一开始我就不适应,我原来认为对和错应该是很明确的,怎么到这儿全都不讲理了呢?我就感觉文科不讲理,跟你胡来,心理承受的压力非常大。直到真正上了一个层次以后才明白,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你得适应这个世界。

这一缺陷又引发了新的缺陷。既然文科处理的问题可比理工科复杂得多了,那么理工科的人就有处理、应对不了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特别是他看到这个问题比他原来的专业领域要复杂得多的时候,他的挫折感还是很大的。于是有人就失去了自信,又跳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很惧怕、很崇拜所谓的人文知识分子。没有文化的人,以没有文化为荣肯定不好,但是,因自己没有文化就崇拜所谓的“文化”一一也许是个假文化,也不知道这文化是什么,就迷信它,这更不好!

三、当代中国文人的弊病

1.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水平依旧相对较低

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文人的不足首先在于,前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一直集中在理工科,而不是文科。那么这种情况在今天得到根本改变了吗?我认为还没有。最近这些年,人文知识分子水平没有提高多少,地位或影响力相较于过去,倒是有了不少提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人以及人文高度敬仰的传统还继续存在。即使是毛时代,表面上看不重视文人,一是把尖子都弄到理工科了,二是整了很多文人。但另一方面,他为什么整了这么多文人?这恰恰说明他是很重视这些文人的,老是怕他们会发挥什么大的影响,颠覆了政权。当年李希凡、蓝翎写了一篇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就能得到那么高的重视,这种事情在其他时代恐怕是很难见到的。

文革结束之后,包括尊崇文人在内的诸多传统迅速反弹。比如,像林徽因、徐志摩那点浪漫故事被反复地传唱,最近又在宣扬什么吴宓和毛彦文的爱情,甚至在党内,也得弄一个高君宇和石评梅出来。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真的是那么大吗?事实上有无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无数的军人、政治家,比他们所起的作用大多了。这些文人的东西被放大,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还是这样。

其次,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最起码文科中的商、经、法有经济效益了,甚至金融专业能够发大财,而原来经济效益是理工科才有的。经管法律金融这些专业,尤其是金融,开始吸引大批人才,学生素质现在是改善了。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