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国: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作者:孔志国发布日期:2010-10-07

「孔志国: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正文

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我国经济对海洋经济的依赖越发凸显。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而1979年,这一数字才不过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刚到1%。此外,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1200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中国已是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石油进口第二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三大国。

在此背景下,2009年年初,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这一刻在未来将会被证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并不在于一雪100多年前甲午中日海战失败之前耻(现在谈这些还过早),而是在于远航的中国船只在遥远的海域也能够得到政府的军队近距离提供的安全服务了,而中国也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实施15年之后于自己的领土之外开始对新海权的探索了。

但是,航路安全挑战挥之不去!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

台湾地区显然是最大的一个变数。按理,如果两岸融为一体,不但置于中国怀抱的台湾海峡完全由中国掌控,台湾成为中国在东海、南海交界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而且,两岸还将因为商贸的自由往来而享受到市场扩容和人民福利增加的好处。可在两岸依然存在隔阂的今天,且不说整个国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国防利益应得的便利荡然无存,本来属于内政的台湾和台湾海峡问题,竟然成为美日等国阻挠中国崛起的利器,台独势力求诸国际力量支持的筹码,自然也是压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心头的一块疙瘩。

和这一情形十分相似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中国进出太平洋要通过众多的海峡和海路,被朝鲜海峡 、大隅海峡、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封闭着。在三条主要的出海航线中,北线朝鲜海峡、千岛群岛是必经之路,东线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钓鱼岛、台湾岛之间的海路组成,南线则或经台湾海峡或由广东、广西沿海径入太平洋,然后经太平洋至印度洋 ,然无论如何都绕不过马六甲海峡。

如果台湾海峡两岸实现统一,中国在东线、南线上都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可现状是,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使得中国没有完全掌控任何一条出海航线。不仅如此,自身反而还被美、日等国主导的所谓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两条岛链重重包围。

在和平时期,这也许还是不太大问题,只是若出现意外,在海上就几乎被完全困住。而近海领域海洋通道的不利局面只是一个侧面,随着中国远洋航线遍布世界海洋,中国当然有利用全球通道的需要,可是,这些权益现在尚无法得到保障。

美、俄、英、日等大国,都很重视对世界性通航海峡的控制。美国选择了16个世界性的通航海峡,作为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海洋航道“咽喉”,其中,除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外,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对中国也很重要。这些海峡一旦被有关国家占据和封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能源进口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前些日子,“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就是一个。

而另外一个让人尴尬的事情是,虽然有学者一直呼吁我们应该重视对曾母暗沙、黄岩岛 这样的本来属于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主权争议的海洋权益,强化主权,积极开发。可由于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一直没有拿出切实的应对措施,结果导致潜在争端形成了公开麻烦。2009年2月下旬,菲律宾议会宣布黄岩岛为其主权领土,曾母暗沙的处境将因此而岌岌可危。

海洋收益困局

在自己完全可以左右的海洋收益中,中国的表现有待提高。在潜在的海权收益方面,中国也是刚刚迈出第一步。

世界海洋面积的2/3属于公海,国际海底“区域”总面积达2.517亿平方千米,且各种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储量丰富,比所有国家主权海域资源的总和还要多。因此,任何有见识的国家都会尽力扩大自己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利益。

中国在公海享有符合国际法规定的各项公海自由,包括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建造人工岛和其他设施的自由、捕鱼自由以及科学研究的自由,还有权分享国际海底“区域”内的其他资源。

但是,迄今中国除因为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增多较为充分利用了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等权益并在太平洋海底已申请一块7.5万平方米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外,在其他海洋权益获取方面少有建树。

中国自北向南被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所环绕。这4个海区的总面积约473万平方米,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大陆岸线总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500平米以上沿海岛屿6961个(不包括台湾岛、香港、澳门诸岛)的中国,可以主张管辖的海域约300多万平方千米。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受闭海、半闭海和岛链等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自北到南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印尼8个海上邻国都存在海域划界问题,需要划定的海上边界总长约7000多千米。中国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能否得偿所愿,可能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国际法院或者国际海洋法院的判定,但无论如何,都需要得到周边相关国家的认同或者默认。

在这种情况下,岛屿主权争端亦势必长期陷入僵持。根据一些国外学者的统计,一个直径仅为1英里,面积约0.8平方英里的小岛,从围绕该小岛的领海基线 算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 的领海,则该小岛可以拥有面积190倍于其陆地面积,多达155平方英里的领海海域。若再考虑到还可以围绕该小岛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毗连区和200海里的领海以及可多至350海里的大陆架 ,同时考虑到这样大的海域附带的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其利益更是惊人。

因此,日本对中国在钓鱼诸岛,越南、菲律宾等对中国在南海诸岛本来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主权持有异议,日本两块礁石组成的“冲之鸟”礁、韩国对苏岩礁 精心经营便在情理之中。它们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10年9月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