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鉴: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价值尺度」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观,具有悠久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以人为本真正科学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涵,真正将以人为本融入社会发展的理想与实践之中。科学发展观深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赋予以人为
本以更加科学的意义,这就是,在推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放到主体地位,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利益得到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展开。
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为本的重要思想指明,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实践过程。作为价值目标和实践过程的统一,以人为本渗透在、体现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作为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经济社会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与保证作用的政治体制改革,同以人为本有着更为根本的、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价值。
总结我国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以人为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价值要求,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人为本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是政治建设与运行的主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政治发展的实质,决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一以贯之地定位在人民政治积极性的调动和主权利益的实现上。对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邓小平就反复作了深刻分析。邓小平精辟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邓小平还深刻分析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他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而在这三条中,“最中心的环节”是“调动人民积极性”。“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就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巩固了。”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深刻坚持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而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也一再表明,坚持以人为本,把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保证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作为改革目标,什么时候政治体制改革就能顺利进行;什么时候游离以人为本,脱离人民群众的主体权益,仅仅在权力分配上做文章,甚至演变为权力角逐,政治体制改革就要遭受挫折。历史经验深刻指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实现人民民主权利作为改革目标,走出“权力本位”的误区,回归和重塑“权利本位”。
以人为本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定位
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厚的动力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我国新时期30年的改革开放,每一步前进,都无不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结果。对此,邓小平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和高度的评价。他在1992年南方重要谈话中深刻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在审阅党的十四大报告送审稿时,邓小平再次强调:“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能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邓小平的这些精辟论述,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的主人,领导者、决策者只有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善于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转化为社会变革的方针与政策,才能能动地推动社会进步。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表面看来离人民群众较远,似乎是少数政治家的事情,但是政治体制改革最深刻的动因和最强大的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政治上层建筑的任何一项改革,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愿望,充分汲取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力量,并且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热情参与,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政治家对改革的策划、领导与推动,也只有建立在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并尽可能避免改革发生失误。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把改革仅仅局限在少数人之中,那么这样的改革势必要走弯路,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少数人之间的权力角逐,那就完全背离了改革的正确方向。
以人为本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标准定位
一项改革是否正确,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用什么标准来判断?邓小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揭示:一个是生产力标准,一个是人民利益标准,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有机统一。在1992年南方重要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措施正确与否的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标准,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对于任何一项改革来说,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都是不可分割的,生产力是基础,是直接标准,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要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说,人民利益标准是根本标准。“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以人为本的改革目标、改革动力和改革标准,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政治体制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能否真正坚持这一核心价值,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