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拆墙式的改革可以休矣

作者:张鸣发布日期:2009-09-16

「张鸣:拆墙式的改革可以休矣」正文

河南陕县教育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在岗却拿工资的人,待遇跟在职教师一样,活不干,但工资照拿,而且还可以晋级。这些人,有的不到40岁,属于所谓的编外离岗人员。(9月14日,中国青年报)这些人,是陕县教育系统的一场改革的产物。由于该县教师超编,为了压缩编制,又不至于产生政治震荡,于是县里想出这种办法,编制压下去了,稳定也暂时维持了,但过不了多久,新的问题却又出来了。

首先是县里的财政负担增加了,白养了一批不干活却拿钱的人,这批人还很年轻,意味着这个负担会长期由县财政承担下去。其次,这批人的存在,时间一长,会引起在岗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凭什么不干活的人也照拿工资照样晋级?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现状,会让此前和此后正常退休的人感到极度的不平。因为这些在教育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的人,明显在待遇上不如这些因“改革”下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改革,虽然医得眼前疮,但却是一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蠢事。

但是,像陕县教育系统这样的改革,在今天,却比比皆是。作为某个政府而言,当前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包括某些硬性的改革指标。如果完不成,弄不好一票否决,不仅晋升无望,而且眼前的乌纱帽没准都保不住。但是,一改革,就容易引起动荡,尤其是在动人事的情况下。但稳定又是另外一个重中之重的大局,所以,陕县的这种“编外离岗”政策,也有它的苦衷。严格来讲,这样的改革,属于剜肉补疮型,或者叫做拆了东墙补西墙式的改革。以牺牲这边的利益,来弥补那边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利益,顾眼前的太平。暂时似乎摆平一切,但却积累了更深的矛盾。每届政府都遗留一些矛盾和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来越尖锐,问题越来越多。很多群体性事件,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

造成这样的局面,首先问题在上面。国外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政府有碎片化的倾向。说碎片化也许有点过分,但中央与地方中央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却也是事实。很多政策下来,各部门之间,甚至一个部门各个时期,都缺乏系统性一致性。一茬人一个令,一个政策。彼此之间总是打架。就拿教育系统来说。一段时间要每个村都盖学校,硬性任务,必须执行。结果各个乡镇贷款借钱盖好了,发现学生不够。于是下一届的教育部门,又出政策让各乡镇并校。原来盖的学校,大部分废弃,但乡镇为此欠的钱,却没有着落。所以,上面的政策,必须有长远性,改革必须配套。否则,下面执行的基层,就只能用这种拆墙式的办法来应付。结果是不断地积累矛盾,无端制造社会的危机。

其次,基层政府,应该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变成算盘珠,上面拨了才能动。做一个负责的政府,首先是为当地老百姓负责。对于明显损害当地老百姓利益的政策,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谈判能力,可以讨论,不能动辄无条件执行,没有条件也要执行,不执行就一票否决。因此,需要引进地方自治的制度,让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自己的部分事务,当然也要为自己决定的事负全责。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