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举:民主词汇争夺战

作者:王云举发布日期:2011-06-01

「王云举:民主词汇争夺战」正文

1945年后也就是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使两大阵营相互为敌,都想吃掉对方,以达到由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世界之目的。当时双方都发现民主一词香味扑鼻,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体制上扣上“民主”的帽子无疑对战胜对手有巨大的帮助,于是两大阵营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民主之词汇的争夺战。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都还认为民主仅是一种政体,是属于“资本主义”的玩意儿,不是什么好东西。墨索里尼甚至称它是“财阀民主”, 所以他们根本就没瞧得起民主。

西方民主世界本身同样也认为民主只是一个政体,不含其它。民主一词命运的真正转变是在二战后(1945年后)发生的,一下子“民主”就成了政体合法性、人道性、进步性的代名词,于是“民主”也就不再是个单纯的不受宠的政体了,而变得香喷喷了。

面对这样一个味道好极了的词儿东方阵营绝不甘心让它被西方阵营独享。

起初西方世界认为东方阵营争的仅仅是一个词汇,并没意识到他们争夺民主一词的真实目的。就连波普这样的大学问家都被蒙在鼓里,也没有料想到民主词汇将对现实有多大的影响,所以整个西方阵营都不太重视。而社会主义阵营则敏锐的感觉到了拥有民主词汇对他们战胜西方阵营的重要性,因此动用了整个国家的力量死拼民主词汇之战,最后硬是搞出来一套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民主”,自命名为“人民民主”。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两种民主词汇。一个被称为“西方民主”,另一个则叫作“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自东方阵营夺到民主词汇后,确实迷惑了挺多人,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投入到“人民民主”怀抱,其势力迅猛扩大。西方民主阵营一度被逼得寸步难行,遭遇了民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斗,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虽然嘴皮子上没输给西方阵营,但因他们所标榜的“人民民主”仅仅是个好听不中用的花架子,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体虚的本质无法支撑其存在下去,最后壮烈倒地,引起世界一片哗然!而西方阵营的民主因坚持实践性,真实性,不图表面功夫,专炼筋骨,虽然不好看,也不好听,但却适用,最终取得了民主词汇争夺的完胜。如今拥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词汇的老大哥苏联已经解体,那些小兄弟也分崩离析,如今剩下零星的几个小“人民民主”还在寒风中坚持着,虽然精神很可嘉,但实难掀起大浪了,应该说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民主词汇的争夺战也基本结束。

却也有一例外,最大的苏式体制继承者、“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践行者――中国,还仍然存在并不遗余力的战斗着。虽然苏联倒下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但聪明的中国人毕竟经历过几千年的风霜,底蕴深厚,变通功夫了得,经过一番辗转腾挪后居然还站着,还感觉良好,这不得不归功于中国人的脑子好用。虽然中国目前活的还算潇洒,靠引进西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挽救了危局,但自由的市场制度与专制的政治制度没办法协调,政治制度不跟进,造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另外还有来自世界范围内西方式民主浪潮的冲击,使执政者压力巨大。面对激烈的社会矛盾,面对体制不道德的压力,人们呼唤民主制度,渴望通过制度的进步挽回尊严。这些使得执政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可谓日日如履薄冰、寝食难安。执政者的品行决定了其绝不会放弃权力,所以也就绝不会采用西式民主制度。为了应对渴望民主的人们的诉求,执政者只有采取前苏联的政治策略,继续将民主词汇的争夺战进行到底,只要能够把民主词汇抢过来,就可以把民主的大帽子扣在自己头上,让大喊要民主的人们,以及指责中国不民主的人无言。与前苏联不同的是,中国人不如沙皇子孙野心大,不想统治世界,只要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内的中国人承认“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这个词就达到了目的。所以民主词汇争夺战的主战场是在中国内部,交战双方都是中国人,一方是统治者,另一方是被统治者,因双方势力不对等,所以发生在中国内部的民主词汇之战也可称为非对称的战争。

互联网没来中国之前,所有的媒体都控制在统治者手中,被统治者被集体禁声,统治者完全可以心安理得的自弹自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被统治者只有听的命没有还嘴的份儿,好似:“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谁敢扁瓜谁就犯法”,统治者没有对手,自然不存在战争。当上帝把互联网这个神物送来到中国后,情况大不同了。互联网的独特属性使统治者无法达到像控制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那样的程度,被禁声的人可以冒出来说话了。从此中国社会就多了有别于“媒体”的言论场所,民主词汇的战争也就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不可抑制的爆发了。

统治者心里清楚,只要获得胜利就能够掌握民主的定义权,“人民民主”一词就可荣升为民主的标准,中国人就会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西方民主”,那样西方民主就成了丑陋的巫婆,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则是美丽的白雪公主。倘若统治者打不赢这场战争,西方民主就成了衡量民主的准则,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则会被打回原型,依旧是“四不像”。所以打赢这场民主词汇争夺战,关系到民主定义权的问题。

“中国模式”论是目前执政者所力主的,有了民主定义权后,中国模式就会定性为民主模式,也就拥有了合法性、道德性、先进性的外衣。再把西式自由经济制度帮助下取得的经济成就归于这个模式,普通民众就会相信其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民主的。统治者争夺民主词汇还有一个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他们喜欢上了民主二字,他们不断宣导的理念如“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人命公仆”等言论,只有民主政体的特性才能够和这些说辞搭上边,所以他们一旦有了定义民主的权力就可以硬把一个事实上人民什么都作不了主的专制制度,说成民主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借助民主二字欺骗民众。

统治者深知,普通民众的支持是他们稳坐江山的根本。而这些人对政治学问不甚了解,对民主的含义也不大清楚,在普通人眼里,媒体说的就是事实。因此只要按传播学规律,不断的重复一千遍自己的体制是“人民民主”,民众就绝不会怀疑;同理,统治者把真正的民主政体说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假民主”,民众也找不到理由反对。无论他们如何标榜自己是“真正的民主”,“大多数人的民主”,“先进的民主”,一般民众也绝不可能去联系实际验证他们所说之真伪。正是普通民众的“无知”、简单,使他们有机可乘,只要没完没了的自我赞美下去,普通民众就无法看清楚他们的本质,而只把不满或疑问停留在某个官员个人,或者某项制度上,绝不会上升到对他们所谓的“人民民主”体制产生怀疑的程度。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所以打赢民主词汇争夺战是他们必须坚持的战略。

执政者争夺民主的策略有一部分是“仿制”来的,也有自创的。

模仿来的部分大致如下:

1、把民主的实践性、现实性、价值性、系统性内涵抽干,变成一个纯粹的、抽象的概念词,使争论完全停留在理念上,避免联想现实。当把民主完全词汇化后,再把马列当年加给民主的“阶级性”当成论据,民主于是就分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

2、抹黑西方,然后偷换概念。先给西方社会起个恶名,叫“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然后把一切不良的社会问题,和罪恶都塞到这个名字里边:贪婪、剥削……等等。当这个名字在普通人心中成为坏的代名词后,就把西方民主换成资产阶级民主。进一步推理出西方民主都是有钱人的游戏,无产阶级捞不到任何好处,因此西式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假民主。普通民众对于他们这套逻辑的确难以辨认真伪。民众大多没有出过国,也没看到“资本主义”是何样子,假使出国旅游一番,也是浮光掠影,没机会深入社会,看不到表象后边的故事,对他们这套逻辑没有怀疑能力,再加上从小所受的一贯教育都是以马列为指针,脑子里的政治知识和分析逻辑都是马列的那套,所以丝毫没有怀疑和批判的能力。

3、给自己起个好名字,偷梁换柱。如“社会主义”,然后拼命美化社会主义,把罪恶都扔给资本主义,把好的都留给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先进”,“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资本主义到了高级阶段才能产生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等。他们开动宣传机器每天不断的联播,如此轰炸下再理智的神经也要糊涂。正如陈丹青先生说过,连续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个月,连他自己就都搞不清楚孰真孰假了,连价值观都要动摇了。4、利用民主反民主。民主不是让人都可以说话吗?那就应该让人对民主有不同的理解,民主就不应该是唯一的。如果你认同了他的说法,他紧接着就会说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最正确、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如果你反对,那就是不民主,就是与中国人民为敌,那么中国人民就会很生气。

5、坚决不认可世界上有普世价值。

6、坚决反对天赋人权。

统治者的手段就是从概念还是到概念,不断的进行理论规范性推理,而避开用描述性的实证来证明。这种策略对普通民众绝对有效。

他们知道反对他们的人不是争取的对象,这些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有较好的政治学知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说自己民主,这些反对者就会联系现实去求证他们说的是否符合实际,很快就能够断定他们鼓吹民主的欺诈性,所以他们对反对者不予争取,而采取直接封杀打压的办法:

1、凡是能控制的媒体坚决堵住不利点。

2、在互联网上加大控制力度,封杀不利的博客、文章。

3、派人潜入反对者内部,制造混乱。他们知道民主理论不像马列那样具有唯一性,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可作为经书的典籍,说法多元,所以就派人潜入反对者内部以各种论调搞乱民主阵营的思想:1)、找一些有西方背景的人,专门站在西方反西方,把西方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罗列一通后就开始评说西方民主如何如何不好;2)、利用民主理论研究的一些派别观点说事。比如“民主条件说”。民主需要条件成熟的政治、经济、文化,然后再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进行统计学归类,最后得出民主只有在高级的经济文化条件下才能够实现,而中国经济文化还有问题,所以只能搞渐进式的什么“增量民主”。这实际是借用“技术民主派”的研究方法;3)、以独立思考为借口,实际上是把“行为民主派”的研究方法偷来,摘去价值化的“冷实证”,把民主和民主化对立,玩概念游戏,说什么西式民主存在“民主公地悲剧“、君主制存在“基因悲剧”、只有“一党立宪”才是最好的选择。4)、假借经济学概念,把民主主体假设为“都不是好人”的三大主体,所以民主就是三者之间的博弈,谁吃掉谁都是合理的,为国家政府、资本对弱势群体的欺压制造根据,还处心积虑的炮制出民主的阶级性,以期达到为“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寻找根据的目的。5)、还有人把阶级斗争时期惯用的词汇(如“左派”、“右派”)概念拿回来解读当今社会,引起网民内部争斗。以上种种说法其目的就是把水搅混,搞乱争取民主人群的阵营,让其内部乱成一锅粥,分裂反对者的力量,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4、让民主停留在词义学范畴内,不让人们联系实际。他们派一些人以学者面目出现,对民主进行具体内涵的抽干工作,想方设法让人回避联系实际,使词汇的教育和启发意义丧失,仅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反应,然后就乱扣在对手身上,如“资本主义民主”、“西式民主”,就是他们拼命丑化的坏名词,让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出现“思维短路”,使民众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对于他们来说词语就是武器,不需要观念。他们坚信最终起作用的是词汇而不是词语的解释和内涵。

5、把民主肢解开,避重就轻,比如“协商民主”、“参与民主”、“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法制民主”、“增量民主”等等。而把民主程序中的最关键环节,直选略掉。使民主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工作方法,而不是一个体现民意的根本性政治制度。在这些名堂下的任何改变都美其名曰民主实践,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等等。

作为反对者一方,则认为民主是同一性的系统,具有普适性,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西方社会数千年摸索出来的民主体系以外,再无其它民主。如果非要在民主一词的前边剔除个人自由、尊严,民主就有可能成为骗人的名词。民主是一个具有深刻观念内涵的实践性过程,如果把民主仅仅当词汇随意使用,把民主的指向性、可检验性都卸载掉的民主,都是假民主。

交战双方谁将获胜,取决于双方的智慧和耐力。双方都具有优劣势。

执政者一方的优势是:1、手握政府,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