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宁:改革可从“宏大叙事”转向“嘘寒问暖”

作者:郭建宁发布日期:2012-03-29

「郭建宁:改革可从“宏大叙事”转向“嘘寒问暖”」正文

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令人瞩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众有一个好的改革心态,能够支持改革、包容试错。理性看待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少些抱怨,多些建设,中国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获得的多寡、反腐形势严峻等,社会整体的改革心态出现了分化,批评、抱怨和不满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令人瞩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众有一个好的改革心态,能够支持改革、包容试错。下一步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如何树立更好的改革心态?理性看待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少些抱怨,多些建设,中国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总的讲,改革的大方向不可动摇,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则会有所调整。这种调整从宏观和总体层面看,是要坚持“普惠”原则,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微观和操作层面看,是要坚持“务实”原则,从“宏大叙事”转向“嘘寒问暖”,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理性应对改革中的批评、抱怨和不满

凭心而论,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多年,对此大家有共识。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批评、抱怨和不满,有的还相当强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一些人享受改革成果太多,一些人承受改革代价太大。甚至一些人只享受改革成果,一些人只承受改革代价。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其根源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看,是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面对的挑战特别严峻。从主观方面看,则是某些体制和政策方面的调整不够及时与到位。

因此总的讲,改革的大方向不可动摇,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则会有所调整。这种调整从宏观和总体层面看,是要坚持“普惠”原则,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从微观和操作层面看,是要坚持“务实”原则,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宏大叙事”转向“嘘寒问暖”,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普惠”原则,使思路更清晰。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的“务实”原则,使操作更具体。所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说到底,要体现为“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即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样的改革理念,并以此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深化改革。不仅要把这一理念渗透和贯彻于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而且要把它作为干部考核、评判其政绩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必须明确:以人为本不仅是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改革的核心理念。不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且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里,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改革的方向性与普惠性,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30多年,我们的发展是“快”的,现在要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好”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发展,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社会公平型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环境保护型的发展、民生改善型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据此,我认为当前关于改革的思路和理念要讲两句话,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毫不含糊地坚持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才能在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国力,给人民以实惠。只有毫不含糊地坚持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改革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给改革不断注入活力和动力。坚持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坚持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毫不含糊,应当成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张,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理性地看待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令人瞩目。

当然改革和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正视和重视,诸如三农、失业的压力比较突出,收入差距拉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等等。但是这些问题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而根本不可能通过走回头路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要坚持改革,深化改革,而不是否定改革,放弃改革。

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两类:一是改善民生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保、食品安全等等,其中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最为紧迫;二是制度创新问题,其中反腐败问题最令人关注。关于贫富差距问题,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20%的最高家庭收入和20%的最低家庭收入的差距是15倍左右,而发达国家是6―7倍。按社会警戒线理论,超过10倍就是贫富差距显象化。关于反腐败问题,应当说,近年来中央对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一直在下大力气抓,并且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规范。但是腐败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涉案数目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隐蔽,“窝案”、“串案”比较普遍,腐败官员逃往国外躲避的现象屡见不鲜等等,所有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上述问题人们议论很多,也特别关注,我们不应当回避,而是要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理念、改革的举措来加以解决。

以上提到的社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有的是历史的旧账,有的是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是由于缺乏经验,有的是暂时还不具备条件,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改革还不到位,有的是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完善等等。总之,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比如关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就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开始拉大。另外,由于允许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导致劳动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由于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基数比较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起点不平等;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此外,我们也要看到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坚决反对回到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能走回头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正确道路。而所谓“回头路”,就是根本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新回到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外关系是封闭的这样的道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不”,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既形象生动,又切中要害,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体现了党心民意。不动摇,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就是继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谋划改革;不折腾,就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决不走回头路。“三不”的关键是不动摇,因为动摇了,就会走回头路。而走回头路,就是折腾。那样的话,改革开放就会夭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就将付诸东流。对此,全党和全国人民决不答应。国家经不起折腾,人民不答应折腾。在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