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太:什么决定执政党的兴衰成败

作者:陈红太发布日期:2011-08-11

「陈红太:什么决定执政党的兴衰成败」正文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成功执政60多年,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纵观世界政党兴衰沉浮,政党执政有其规律可循。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既要学习借鉴其他政党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既要研究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更要重视研究自身党建得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七一”重要讲话进行了重点论述。

什么是党的建设最应优先考虑的目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相对应的就是党的执政建设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显然,科学化排在党的执政建设第一位。但是,什么是党的科学执政?这个问题虽然在党的文件中有相应的原则性表述,但把握起来尤其是具体操作不是很清楚。目前,公众对于党的执政民主化和法制化呼声很高,相应的理论阐释和对策主张也相对丰富。这都凸显了对党的执政科学化理论阐释的迫切需求。

总结我们党科学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毛泽东时代最主要的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保持我们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最显著标志。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和总结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规律?除了必须坚持的党的优良传统外,还有哪些是决定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是“人才”问题、“腐败”问题和“制度”问题。

一个执政党能不能“任人唯贤、广纳人才”、把最优秀的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才俊吸收入党并在党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施展才华,是决定一个执政党能否实现可持续执政和长治久安的关键。

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和乱用,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的又一个最为严峻的考验。过去对腐败问题经常用“生死存亡”来表述,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清醒的。权力腐败,党性不容、国法不容、人民不容。党的执政和政府的公信力不仅与执政能力有关,更与廉洁公正有关。贪赃枉法、偏私不公的执政、执法、司法,绝不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信任。

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吸取“十年动乱”带来的沉痛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哪一方面都离不开制度建设。只有把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使这些经验和做法成为可持久坚持并在完善中不断发生效用的制度机制。

党的执政科学化的经验阐释和优先强调,并不意味着党的执政民主化和法制化是可有可无、可容可缓的事情。党的执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不仅是党的执政信仰的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更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落实。

以民主的方式执政和以法治的方式执政,不仅是市场经济建设对党的执政理念和能力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已经被我国各地实践反复证明的党实现有效执政的最佳方式。

民主的执政不仅在理念上体现为人民执政和依靠人民执政,实际上还具体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能否自觉并熟练运用现行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并把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在科学发展和维护稳定、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权和民主权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组织和人民参与的功能和作用。法制的执政就是把党的执政行为纳入到法制规范和监督的制度框架内,不仅使党的执政行为在宪法和法制的范围内活动,更要使党的执政行为自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监督”,实现党的执政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