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中国外交须走出自己画的怪圈

作者:丁力:中国外交须走出自己画的怪圈 选择字号发布日期:2011-07-17

「丁力:中国外交须走出自己画的怪圈」正文

7月1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结束了在中国的4天旅程。这是他对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5月访美的回访。

访华期间,马伦到二炮司令部做客,坐进了歼-11(山寨版苏-27)的驾驶舱,观看了反恐演习,还参观了舟山的潜艇基地。当初在美国,陈炳德也看了相应的军事装备,承认比美国落后20年。

在军事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指挥员的才华、运气、人力在常规战争中的作用已经大为减少(但士气仍很重要),地理条件的作用也不再那么突出,对比装备就可以对战争胜负做出大致判断,这是美国愿意炫耀它的新武器的原因之一。

不过,装备只是战争的要素之一。核武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因素在妨碍大国之间爆发战争。至少在大国之间,作为战争工具的军队已不再那么突出,而作为外交工具的军队正变得日益显著――这可以说是一场静悄悄的军事革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新趋势。

在经济领域内,中美已如水乳般交融:中美互为贸易大国,美国超市充斥中国的廉价产品,中国市场上则多有美国的转基因食品;中国最有利可图的垄断国企在华尔街上市;中国用成千上万亿美元的外汇购买美国国债。

在这个背景下,军事是中美关系中的一块近似空白区,双方缺乏了解和信任。每当两国出现龃龉时,中国首选的抗议方式通常是中断军事交往。这说明,决策者们认为,双边军事关系本来是可有可无的;或太重要了,以至在外交抗议时作为王牌首先打出。

这次,中国展示了一些较好的装备,以表达善意。其实,中国更像是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在一群瘦小伙伴们和一位壮汉的共同催促下,略有不安地向壮汉展示正在发育的身体。他还不够健壮,但很少有人怀疑他也将成长为壮汉,即使他在大补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氨等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马伦甚至说中国已经是大国了。

虽然是走马观“华”,马伦还是看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次访问或许会加强中美军方的相互了解,但无助于改善中国的周边环境。例如,在南海纠纷中,美国支持东南亚国家对抗中国。据外电报道,陈炳德批评美国军机在中国边界约25公里处侦查,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马伦说,这些行为都符合“国际准则”。在黄海、东海、台海,美国的立场也不会改变,联合演习、售台武器都将继续。

美国是北美国家。如果美国不能在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它的国际地位以及相应的国家利益就无从保证。这个目标需要很多国家的配合,它们配合的原因则是它们需要美国的支持。即使这些国家没有需要,美国也要为它们创造需要。在这件事上,中国不必配合美国的战略目标。

美国利用遍布全球的军事存在推进国家利益。中国也可以这样做,以目前的实力在周边地区最可行。这应是中美博弈的主要方式。问题是,哪个国家愿意和中国站在一起?

我们必须清楚,虽然美国在欧亚大陆创造对它的需要,却不是为了包围中国。这样做的成本太大,收益却很不确定。况且,美国也难以找到愿意包围中国的伙伴,目前一个都没有,而三四个周边国家都不足以对中国形成包围圈,必须更多。中美相争,周边国家得利,于是马伦来安抚中国;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争,美国得利。对当前的局势,美国和周边国家都应该满足了。中国不是鹬就是蚌,做不成渔翁。中国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同时又不损害本地区的繁荣。

在制造对它需要的同时,美国还需要稳住中国,否则它就要真的承担责任了。这个企图算不上“邪恶”,但中国一定不能在稳定中失去自己的利益。美国知道,没有中国的利益,就没有稳定。中国自己知道吗?

陈炳德访美、马伦访华是有益的开端。如果继续推动,还需要两国更高层的政治努力。中国外交缺少战略眼光,得过且过。更有人不负责任地提出把领海争端留给后代。这一代人干什么?高税收还不给后代留一点遗产吗?无论今后是战争还是和平,我们现在都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而且不需要高智商。阿甘(ForestGump)可是美国的优秀军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