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作者:黄洋发布日期:2013-09-10

「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正文

关于民主,是一个说得太多,却又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围绕民主,存在着古代与现代、大众与精英、直接与间接、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与紧张,而常常与民主相伴出现的“自由”、“宪政”、“共和”等大词,更是给民主涂上了形形色色的油彩。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黄洋教授浸淫古希腊史研究多年。他说,希腊文明最辉煌的创造,都在民主制下的雅典产生,对雅典民主的最流行的批评莫过于“暴民统治”,但我们很难想象,这些辉煌的思想、艺术、文化,都诞生于一群暴民之手。谈到如今戴上各式“帽子”的民主,黄洋说,从制度上来说,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并非来源于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来源于罗马的共和制,“现代西方人重新定义了民主,民主的古典意义已经被放弃了”。

郑诗亮沈奕

雅典民主曾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但雅典最终败给了斯巴达。从历史上看,民主并没能战胜专制,甚至无法维系长期繁荣。面对战争威胁,民主是否过于低效,以至于无法保证国家稳定?

黄洋:这不是民主和非民主的问题。从历史角度来看,古代希腊是个有其独特性的文明,它是由一个个城邦组成的世界。这些城邦实行的制度各不相同,有的是贵族制,有的是民主制,有的是寡头制,但它们形成了一个国际体系。在这个国际体系中,所有的城邦遵守一些共同的规则,彼此共存,相互认可。但是,这个城邦世界面对强大的外来势力的时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希腊人在希波战争取胜是十分侥幸的。这不只是雅典的问题,包括斯巴达在内所有的希腊城邦,都抵挡不了马其顿这个北面的强大王国的征服。民主并不一定就能战胜专制,这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历史地分析的。如果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实行民主制,它有可能维持自己的生存;但如果是一个国家本身比较弱小,哪怕它实行民主制,面对强大的外敌,也不一定能够生存。究竟能不能抵挡外敌,虽然政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个国家的基本国力,也就是领土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力量――用现在的话讲,还有科技的力量。这是一个实力的问题,不能说一个国家民主了就战无不胜。历史上的雅典所遭遇的困境,比如战争上败给斯巴达,是有具体原因的。

和雅典相比,早在公元前约七世纪初,斯巴达的城邦制度就已经成型了,在希腊世界中算是很早的,它很快成了希腊世界最强大的城邦,军事力量尤其强大。从公元前七世纪初,一直到公元前四世纪,至少四百年的时间,斯巴达在希腊世界是没有敌手的,有一支无可匹敌的陆军,这在于斯巴达城邦实行的是社会和军事一体的制度。而雅典城邦的发展,实际上是比较晚的,公元前六世纪初,它的城邦制度才开始建立起来,从梭伦改革,经过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再到克里斯提尼改革,虽然中间穿插了僭主政治,整体是趋向民主化的。其实,在希腊世界,不只是雅典,还有很多城邦国家采取民主制,只不过现存的雅典民主的史料比较丰富,我们很清楚它是怎样运作的,其他的城邦民主制,没有史料记载。到公元前六世纪末期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雅典的实力不断上升,到公元前五世纪达到发展的顶峰。特别在希腊-波斯战争期间,其实是雅典而不是斯巴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差不多在希腊世界获得了和斯巴达同等的地位,成为两个并立的超级大国,这恰恰说明雅典实行的民主制是成功的。这个时候的雅典强在海军,虽然陆军仍然无法与斯巴达抗衡,但它有一支庞大的、在希波战争之前建立起来的舰队。

雅典是在公元前431年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给斯巴达的。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涉及比较复杂的国际关系,很难简单归咎于民主制的失败和贵族制的胜利。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战争中斯巴达建立起了海军。其中,波斯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波斯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它资助斯巴达在战争后期建立起了一支舰队。没有这支舰队,斯巴达至少不能那么顺利地胜过雅典。当然,在战争中,雅典有明显的失误,就是公元前415年到前413年的西西里远征,这个失误,导致它的主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西西里远征通常被认为是民主政治决策的失败,因为这个战略决策是亚西庇德力主,在公民大会上投票决定的。但真正的失败原因,其实是战场指挥出了问题,雅典舰队的实力肯定是超过西西里的,可是却打了败仗,而且是全军覆没的大败仗,两百艘战舰出征,回来的只有几千人。这是战术上而不是战略上的失误,因为攻打西西里不是没有道理的,西西里可以成为斯巴达的后援。所以,不能简单地把问题推给民主制。我不觉得民主国家在国家实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定占优,军事指挥出了问题,一样是要打败仗的。

历史上,罗马继承了雅典的“衣钵”,袭用雅典式民主,却最终成为帝国。这是否说明民主制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容易被野心家利用和操控呢?

黄洋:所谓“罗马继承雅典的‘衣钵’”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罗马人在政治上可能接受过希腊的影响,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继承雅典的政治制度。公元前451年,罗马人在制定最早的成文法(即后来所说的“十二铜表法”)的时候,派一个代表团去希腊考察过。但罗马建立共和国是在公元前509年,而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508年到507年,从时间上说是不可能的。西方学者现在普遍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民主政治的建立,而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候,雅典还没有进行克里斯提尼改革。所以,罗马实际上是创造了另外一套政治制度,也就是共和制,它和希腊的民主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传承关系,而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罗马共和制在政治架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首先是国家元首,也就是两个执政官。其次是元老院,这是共和政体里实际上的决策机构,基本上由一个世袭的贵族群体来把持。其他人很少能进入这个群体,像西塞罗这样的所谓“新贵”,在里面占的比例很小。第三是公民大会,罗马政体的民主成分,就体现在这后一个机构上面。罗马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是执政官,实际上最高行政决策是元老院做出的,而公民大会则有权立法和选举高级行政长官,这是它最重要的职能。

我们再来和雅典的民主制作个比较。雅典的立法、选举和最高决策都在公民大会,而且大部分的官职是通过抽签而不是选举产生的,只有少数需要专门技能的官职(如十将军)除外。无论公民的财富或者社会地位差别有多大,就是说无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还是大字不识的农民,都有均等的担任官职的机会。只要被抽中,任期都是一年,大家轮流执政,这就把公民的平等推到了极致。选举对希腊人来说不是民主制的象征,而是贵族制、精英制的标志。因为选举只能选出精英人物,而不能选出普通人。这一点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无法理解,但雅典民主实际就是这样的。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所有二十岁以上的公民组成,没有财产限制,而且进行投票时是一人一票,以多数票为准进行决策。而罗马的公民大会实行团体票制,实际上决策权被操纵在了贵族手上。公民有参与权,却没有实际的决策权,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统治集团手中。所以,历史学家给罗马共和政体下的判断是,它是一个“寡头政体”。不过,也有西方学者试图为罗马共和政体翻案。牛津大学有一位叫作弗格斯・米勒(Fergus Millar)的退休教授。他在退休前,是牛津大学卡姆登古代史讲席教授(The Camden Professor of Ancient History),这是英国地位最高的罗马史教职。弗格斯写过一本书,是1998年出版的,书名叫《共和国后期罗马的民众》(The Crowd in Rome in the Late Republic)。这本书主要反对我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说法,也就是罗马共和政体主要由贵族把持,民众只是象征性参与,对政治决策起不了什么作用。米勒提出,罗马共和国后期,民众对政治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罗马共和制某种程度上是民主制。但西方的大部分学者不太接受他的观点,所以,这只能算是他的一家之言,不能说是西方学界的主流意见。总而言之,在我看来,罗马共和制到最后蜕变为帝制,不能怪到雅典民主制头上,这是罗马共和制不能适应罗马大规模扩张、贵族统治集团又不愿接受损害其利益的改革所造成的。

民主的核心原则是“多数决”。然而,能够行使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据估算只占整体人口一小部分。包括以研究古希腊历史著称的芬利(M. I. Finley)在内的西方学者认为,雅典正是因为奴隶制发达,民主才得以兴盛。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雅典民主其实并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排斥大多数人的极少数人的统治?

黄洋:这我同意。我们所说的雅典民主,其实不是现代意义上全民都是公民、全民都有权参与的“民主”,参与者只占整个社会成员一小部分。我们要意识到,希腊的民主是公民群体内部的民主。而公民群体是个特权群体,奴隶、外邦人不包括在内,妇女虽然有公民权,但实际上也是不能参与的。所有讨论雅典民主的人,至少是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清楚,没有人说这是所有人的民主。历史学家关心的,是在这个特权群体之内,民主政治是如何运作的,它背后的根本观念是什么,和那个时代的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政治形态相比,雅典民主政治的创造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一方面,我们当然可以根据现在的民主标准,批评雅典民主制实际上不“民主”,因为现代社会的民主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至少成年人是包括在内的。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待问题。英文里有个词anachronistic,我们通常翻译为“年代错乱”,拿二十一世纪的价值标准,去评断雅典民主,就是典型的年代错乱。我们还是应该像陈寅恪说的那样,对那个时代有“同情之理解”。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雅典所创造的这种制度,和同时期其他的政治制度相比,有着不能忽视的创造性,非常的独特,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整个希腊文明的古典时期,也就是它的高峰时期,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而这一时期,希腊文明最辉煌的创造如文学、哲学、艺术等,都是在雅典产生的,而且是民主制下的雅典。很难想象这些思想、文化、艺术的创造,和民主制没有关系。对雅典民主最多的批评可能就是“暴民统治”了,可是,如果雅典仅仅是由这样一群暴民来统治,它能够创造这么辉煌的成果吗?

另外,在我看来,雅典民主在当时是深入人心的,大部分公民都接受它,这套制度也非常稳固。这从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来。雅典民主是从公元前508年建立起来的,公元前411年有一次寡头政变,但寡头政府仅仅维持了四个月,民主制就恢复了。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占领雅典,雅典无条件投降,持续了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斯巴达胜利、雅典失败告终。一般来说,这常常会导致政权的更替或政治制度的改变。斯巴达军队占领雅典后,扶持起一个叫作“三十僭主”的寡头政体,但是雅典的大部分人并不接受寡头统治,民主派予以强烈抵制,甚至最终诉诸了武力。这个寡头政体也仅仅统治了十个月,就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民主政体。这两个事实再好不过地说明了,雅典的大部分人是接受民主制的。我们再来看公元前403年雅典恢复民主制后的情况:民主制度持续到了公元前338年,直至希腊所有的城邦臣服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为止。即使这之后,甚至到希腊成为罗马帝国一部分之后,雅典作为一个国家不复存在,但作为马其顿和罗马治下的一个自治市,它的内政依然沿用古典时期的这套民主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实,只是大家都不怎么关注而已。这说明,雅典的这套制度是稳定的,至少是深入人心的。虽然形势的动荡,会对它造成破坏,一旦形势稳定下来,这个制度又会重新得到恢复。就算我们不把马其顿征服雅典以后这段时间算在内,雅典民主从公元前508 / 507年到公元前338年,也存在了一百七十年的时间,将近两个世纪。跟这段时间相比,现代民主也长不了多久。从美国赢得独立战争、制定美国宪法的时间算起,现代民主也就两百多年,比雅典就长那么一点。

另一个对雅典民主的批评是:它缺乏对个人,尤其是精英的尊重,常常通过陶片放逐法预防性地放逐一些杰出人物。据说,曾有雅典市民因为讨厌到处都有人称赞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阿里斯提德为“公正之士”,决定在陶片上写下阿氏的名字放逐他。对此,您作何评价?

黄洋:说民主的雅典对精英人物不包容甚或迫害,其实是完全不了解雅典民主政治。事实上,在雅典民主政治近两百年的时间里,我们能够举出的精英受到打击或者迫害的例子并不多。显见的一个是陶片放逐法,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精英人物;另一个是苏格拉底被判死刑。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