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默:关于“指导思想”的断想」正文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仰或是信仰扭曲,必会走向堕落或平庸;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信仰或者信仰扭曲,也必然没有前途。我们已看到了太多的例证,正面的反面的都有:欧洲中世纪神本思想对人性的扼制,造成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社会停滞;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批判精神,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立国精神清教伦理,支持了美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近百年的思想探索,波起云涌,30年前,终于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加上建国前的几十年,中国党的指导思想,无论就其认识,指导思想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方式,都处于严重的被扭曲状态。作者认为,中国现存的各种问题,其根源实在于此。只有中国党寻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解决其他的各级次生问题,带领中华走向振兴。
指导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在所有意识形态中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可以说,相对于主体的其他意识形态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党的指导思想在党内居于统率一切的神圣地位,是党纲中的党纲。它不应该为任何其他次级意识形态服务,更不能为后者所左右。相反,任何次级意识形态,都应该为它服务,以它为衡量的标尺,成为实现它的工具。
任何个人、团体、政党、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只不过有时不以这个词语出现。由于主体的历史、规模和宗旨各异,各主体的指导思想将呈现出极不相同的面貌。像中国党这样一个世界第一大党,领导着一个拥有5000年不间断的悠久历史,十三亿人口,56个民族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的国土和8000万党员,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个足够大的宏大叙事主题,其旨趣即在于这个大党的"主体核心价值观"。所谓指导思想,可以说就是"主体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指导思想及作为指导思想的基本条件
一,指导思想是一个理论问题,指的是人们在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时期的探索,总结出的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总的核心价值观--崇尚什么,追求什么,排斥什么,敌视什么等等最高取向。并号召自己的成员和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核心价值观不懈努力。这个核心价值观应该拥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涵盖一整个历史阶段,可能至少适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总之,指导思想具有最高性、根本性、深刻性、稳固性、预见性的品质。
二,真理性是指导思想最重要的品质,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凡经历过相当长久的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思想,是作为指导思想的必要而有效的前提,必将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获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戴。
所谓"马列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加"列宁主义",实即以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些词语包装过的列宁主义,严重篡改和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核。"马列主义"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扼杀了世界上最落后的刚刚脱离了农奴制的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强行进行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即党的专政和党的领袖专政,残酷地肆行红色暴力,剥夺资产阶级、富农和农民,迫害知识分子,陷俄国于几十年的大灾难。事实充分证明,"马列主义"是完全错误的思想,不具有真理性的基本品质,在它的家乡都已经被抛弃,更不能作为中国党的指导思想。
早从三十年代初毛泽东在苏区进行的所谓反"AB"团的斗争为始,毛泽东为了在党内树立个人权威,和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的清党运动别无二致,就开始了有计划的残酷无情的屠杀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毛泽东的一生,就是禀持其"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的邪恶思路杀人的一生。仅从1949年建政以来的和平年代开始,毛泽东掀起的暴力土改、镇反、肃反、反胡风、三反五反、反右、反右倾……直到登峰造极的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和以迫害知识分子为主要目的的思想改造运动;以剥夺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为主题的以所谓社会主义改造及大跃进人民公社为代表的荒唐的经济运动,使中国人民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灾难,造成了几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也没有资格提到中国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
三,已如前述,指导思想享有高踞于一切意识形态之上的神圣地位和稳固性,它不是更不单纯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不能因为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尤其是政治斗争一时的需要而随意变动。例如:为了判定某一思想是不是正确,就应该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对之加以审视,而不能以某一政治原因例如维护某一执政集团的执政合法性为由,回避对这一思想的客观评判,甚至反而拔高其为指导思想。为了纠正某一错误的政治路线而出台的纠偏性政策,如纠正党从来没有体现过的党的阶级性质(工人阶级先锋队、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提法,向着比较符合实际的全民党转化,所作的关于政党阶级基础的政策性宣示;或是,某些更多具有工具理性式的思想。由于问题的性质和品位,产生的原因和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足以具有成为指导思想的资格。
四,有效性应该是指导思想的另一重要品质,因此,指导思想必须是科学的理性的,应该可以为具有正常理性思维的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阐述和说明所理解和操作,而不能流入玄虚空疏。所以,必然带有先验性非理性包括宗教思想和个人崇拜,都不能成为中国党的指导思想。
但比起真理性来,有效性是次生的,不能因为后者而排斥前者。例如: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法西斯主义、毛泽东思想以至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运动,都曾经是十分"有效"的,但历史已经证明他们也曾经是十分反动的。
四,指导思想可以不止一个,在几个指导思想之间,实际上他们的最终指向应该是相同的,互补的,相关的,而不能是相悖的,抵触的和无关的。例如,高倡阶级斗争,以工人阶级先锋队为幌子的毛泽东思想与"不管姓资姓社"的邓小平理论和实际上是向全民党转化的三个代表理论;不遵循科学规律,由领导人的一时兴起便确定国家政策(如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大跃进)与强调自然与人和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科学发展观……等等,都是一对对相悖的,抵触的观念。
五,指导思想应该有一个厚重的经过长期历史实践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深厚的思想沉淀。检查历史上著名的国家或民族的指导思想,估不加入价值判断,就都符合这个条件。源于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盛期,经过欧洲中世纪约千年之久的沉潜,在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才重新浮出水面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源于两千年以前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经过宗教改革,从中又分出新教文化);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佛教文化;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以内法外儒的形式保存的皇权专制统治的文化传统;欧洲封建社会的分权制衡和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伊斯兰文化……这些,都曾经和仍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指导思想。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指导思想更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问题,不可能是对其中涉入的相关学术问题缺乏了解甚至常识,只因为占据高位便可以由其中几个人简单评点得出来的,或甚至只是个别领导人的即兴妄论。
所以,"邓、三、科"等几种观念,虽然可能是正确的和十分重要的,终因其一:相互之间缺乏相关性;二:出现的背景皆因于解决当时出现的在政策上需要立即予以回答的重大问题,离终极价值观的品位较远;三,提出的时间太短。它们或许可以成为党在某一阶段为之奋斗的目标,却远不能达到作为指导思想的高度。
三个可以考虑作为指导思想的方面
本文作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作为有关中国党指导思想进一步思考的参考,即1,马克思主义;2,中国传统中的优秀文化;3,包括被称为"普世价值观"在内的人类共同拥有的优秀文化遗产。
一,我们在这里所称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出现以来近两百年中,早已分成了各种派别。青年马克思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原始阶级,资本主义的自调适能力还没有充分展现,对工人的残酷压迫激起本质上人道主义者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无比义愤,在看不到任何出路的情况下,使他们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主要思想倾向是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新世界。但随着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被逐渐展现,以及1871年坚持激进暴力革命论的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勇于修正自己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渐修正了自己坚持过的"暴力革命论",承认资本主义的存在价值,开始考虑转入议会斗争的道路。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1889年在巴黎创立的第二国际(民主社会主义派)已经放弃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1895年,恩格斯勇敢地并以对社会极端负责的态度承认:"历史表明我们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1848年的斗争方法(即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己经陈旧了……"。关于"共产主义",他们越来越少地提到它,说"共产主义"说说是可以的,但决不能真正去实行,那将是一场灾难。
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升华为民主社会主义,经济上不废除私有制,利用它刺激生产,辅以公有制,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政治上实行民主。特别重视二次分配,即国家向拥有一定财产和收入者实行累进所得税,以所征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实现向相对贫困者的倾斜,避免两极过度分化。这种倾斜主要通过高福利政策来实现。政府需关注二次分配的比例,比例过低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比例过高有如大锅饭,不利于发挥每个人--工人或资本家的积极性。
欧洲尤其北欧由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在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调节分配,基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体脑劳动的差别,铸就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辉煌",是"民主社会主义最大的成就"(引自: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
那么,民主社会主义倒底算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其实这个问题真就那么重要?它是一种混合经济制度,并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有人说它是社会资本主义,有人说它是资本社会主义,都没什么不可以。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也说过,不要问"姓社姓资"了,只要老百姓过得好!明确给出了"三个有利于"作为我们工作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后,随着生产要素观念的提出,从资本投入中取得利润不能算是剥削。综合这些,邓小平所说的,不就是民主社会主义吗?
中国党一直说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但却从来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正式列入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只是挂靠在所谓"马列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名下。最近听说了一个改旗易帜的说法,回顾历史,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把队站错了呢?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下,而站到了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加专制皇权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下。现在的问题不是改旗易帜,而是归队入列,尽快回归当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也即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悠悠万事,克已复礼,惟此惟大"。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它的具体内容有什么,却越说越说不清楚。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这个说法时,有人总结包括九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中,有些存在矛盾,都被"中国特色"一言而概之了,并没有解决。随着新的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严重,那些负面价值的东西如贪污腐败、两极分化、分配不公特别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出现,似乎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找到了自己的避风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更加说不清了。其实从语义学上来说,这句话是典型的同义反复,本来就什么也没说和完全可以不说的,就好比说平果是一种具有平果特色的水果,桃子是一种具有桃子特色的水果……一样,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引起歧义。所以有人说"中国特色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民主社会主义,或者更准确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以这个提法代替原来的提法,我想会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性。
第二个我们认为可以作为指导思想渊源的是由原儒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精神。
由于历史条件的规定性,在那个以君权为核心的皇权专制社会,孔门儒家所讲的治国之道也就只能从君臣的关系入手。但原初儒学所说的君君臣臣,却不是"臣是不能反君的",恰恰相反,在原儒"君统"的前面,还有一个"道统"的观念制约。"道"又称"天道",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实际乃源于善良的人性和冷静的理性,几乎就是普通人的一种常识,一种无须证明的公理。在这里,天、人是合一的,所以"天道"也就是"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