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虚:变革问答」正文
变革之路,始逾百年;一路问题,步步脚印。
一、道统的问题
问:为什么我们曾实行宪政,结果却是恢复帝制并导致军阀混战呢?
答:因为道统缺失、政统失衡。以当时的国情,帝制仍有其生命力,怎奈旧的礼教已废除,道统出现缺失,而新的宪法只是政治家们的噱头,与百姓生活、文人前程毫无关联,无法构建起道统的大厦。道统缺失致使思想混乱、期待落空、彼此猜忌、相互征伐。
二、信仰的问题
问:为什么会犯大跃进那样的冒进错误呢?
答:因为我们无天无地、不知始终。何为无天无地呢?就是只知自然规律,不知必然规律,以至于迷信科学、迷信主义、迷信伟人。何为不知始终呢?就是不知任何事与物都是由生到死再生的沦回,而没有进退、一味冒进。
现如今,人类社会已历经神本位、官本位、资本位、人本位四个形态,由此可知,共产主义必是神本位的社会形态,那将是下一环螺旋,而社会形态的一环螺旋就是一次进化乃必然规律。
现代人类,个体智能已发展至极限,并且因为书的出现以及专业化分工开始自然退化,可是,文明要进步需要更高的智能,所以,必然会走向一个叫大脑集成的概念,以便实现智慧的化学反应,从而达成文明的跨越,从而也会出现新的局面,那就是,个体价值均衡、人人关系血亲的小国寡民状态,届时,共产是自然而然的事。
三、共和国的国体缺陷
问:为什么普通的路线之争会演变成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呢?
答:无天无地而致没上没下,国中无主致使本末倒置。
虽然说,路线之争当然导致权力之争,但历史上最坏情况也就是转为忠奸是非之争,以少数人满门抄斩为止;而文革却是路线之争导致权力之争,最后转为革命是非之争,结果是全民受害。从公心来说,文革是反修防修,但从私心来看,就是:毛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可武功强文治弱,致使其急于求成而走向左倾冒进,之后又因大跃进失权而整人,最后欲永久掩盖错误而发动文革。
说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实就是没有主人,有国而无主,就象有庙无佛像,难免有人要充佛弄是非。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有国无主致使本末倒置,政治家理想中的国家成了服务对象,人民却成了服务者,并且是有问题的服务者,需要启蒙的服务者,需要改造的服务者。
所以,不仅国要有主,还要有省主、县主,统称"共主";"共主"既公共利益的世俗表象,公共利益就是"共主"的现实财产;同时,国主、省主、县主之间的自然关系也就是中央与地方及基层的天然关系。
四、政党政治的弊端
1问:为什么当年提出的党政分开没能实行下去呢?
答:因为党政分开与党内民主以及所谓的一党立宪等提议一样,实质上都是把国家的问题挪到了党内;如果不触及顶层,转一圈就还是原点,甚至还可能破坏集体领导体制,出现倒退;如果触及到顶层,最后只能是多党轮流执政。
2问:为什么不多党轮流执政呢?
答:因为,如果实行多党制,必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及价值观,致使思想混乱、道统再次缺失;即便是用宪法把社会主义确定下来,然后由多个社会主义政党竞选,那也就象又一次的文革,不是比谁更左,就是比福利,有道无统致使经济崩溃;如果实行市场经济,那资产阶级必然要求建立自己的政党,转一圈还是起点。
3问: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为什么成功呢?
答:简而言之,西方只有一个神,所以党可以多一点。
4问:把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基因彻底改造,是否就可以实行多党制了呢?
答:辛亥革命以来,又历经五四、文革,可以说能改的都改了,能破的也都破了,可至今,同志仍在努力,改造仍在继续;只是不知,应该改造的恰恰是政治家自己的头脑,既然中国自古就是多神而专权,何不选神制权!
5问:为什么不能一党执政下去呢?
答:因为政党执政就是一种现代化的政教合一,其既有意识形态又有执政权,如果没有对等的政党制衡,结党必是营私。
6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何是好?
答:其实,当今世界已是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过渡之中,政党政治已经出现对人本社会的不适,这一点,从一些国家左、右派的立场颠倒上可见端倪;因为,在多党制加上普选的时代,其极限必是选票为王、民意挂帅、失去制约、打破平衡,最终使原来行之有效的选举机制转为逆淘汰;所以,政党执政的弊端已经出现,人本主义的社会已经萌芽,人民自主的社会必将到来,由少数政治家及政党指点江山、治国平天下的时代也要到头了。
五、资本主义的衰落
1问:为什么中国没走纯粹的资本主义道路呢?
答:因为西先我后。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好比说宿舍里已经有了一位帅哥,如果你不能更帅,那最好转型亲切路线,或者是当活宝、出气筒都成,就是不能当帅哥了,不然资本主义的劳资矛盾如何转移呢!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去哪里赚呢!资本主义在过去是少数人的天堂,现在也只能是少数国家的天堂。
2问:但是,谁也不会甘心于食物链的底层,再说,原料产地、低价劳力也有当不下去的时候,如果所有国家都产业升级了,怎么办?矛盾向哪里转移?
答:刺激消费是反自然的,抑制消费又是反人性的,奈何?人类会无路可走吗?当然不会,大自然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怎么会走不下去呢!只不过盛极而衰而已,之后就会否极泰来了。其实,科技能带来丰富的产品,有一天,也必然会完成产品的整合,如果有了功能足够强大的产品,人们自然会抛弃那些花哨的产品,而转为实用耐久消费,生态、资源、运输压力会大大降低,届时,既不需要庞大的生产能力,更不需要太多人从事生产的工作;只是,当那一天到来时,多数人都不生产了做什么!社会如何平衡!这意味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六、生产关系的滞后
1问:为什么存在公有制与私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争呢?
答:因为当时的生产关系不能同时适应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2问:如今已是公有与私有共存,计划与市场并行,不是也能适应吗?
答:官本位的生产关系似乎能适应,但那是回光返照,是不能持续的。
3问:那应是怎样的生产关系呢?
答:社会主义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而人本位就是以人的价值为根本要素。因此,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不是按生产资料分配,也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价值分配,并且主要是体现人的价值。
4问:如何实现按价值分配呢?
答:其实这也就是政改的着手之处。革命是有代价的,改革是要补偿的,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暂时不动,只是人动起来,把所有岗位都实行全民定期循环考试竞争分配,则不论土地私有化还是国进民退,都不再是问题;该国有的就国有、该私有的就私有,该计划的计划、该市场的市场。
七、法治的局限
问: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都不是很成功呢?
答:
因为法治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其法律也可以称为公共合同,注定是为资本服务的,而不能胜任以人为本的社会;如果社会主义国家、氏族部落国家、集体农庄国家一味的搞法治,程序就会出漏洞,人心就会被交换,舆论就会被利用,司法就会被干扰,最终,法律只会沦为统治工具。
真正发达的人本社会,不是原始的以人的需求为本,而是先进的以人的价值为本、突出人的作用,其特点是:礼与法合一,政与律合一,俗与规合一,既中华价值体系与中华法律体系合一。
八、民主的偏狭
问:为什么低收入国家的民主制度都不是很成功呢?
答:表面上看是穷国自身的利益集团化、人民依赖性等客观原因使然,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更根本的原因还是西方式民主不够先进。
其实,西方式民主还属于很低级的阶段,人民只是有了挑选统治者的权力,而自身仍然是被统治阶级;并且,一张一张的数选票,复杂的操作,处处监督又处处漏洞,相互制衡也相互羁绊,看上去就很笨。
实际上,社会就象竞技场,制度就象规则,把所有人都放在同一社会竞技场,不仅难保公正也不易于裁判,看似人民作主了,实际是不由自主。如果分场竞技,让思想者与思想者竞技产生礼与法,让精英与精英竞技产生政与律,让普通人与普通人竞技产生俗与规,再通过各要素的相生相克,不仅人民作主,更可人民自主。
九、礼治人本主义
问:人本主义的社会是如何运作呢?
答:通过思想宗派及其礼法、执政精英及其律例与民众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实现社会制度的自动化运作。
各思想宗派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天意、地况、民情、自然及人伦,创建一种礼法,人民可以选择尊循某种礼法,从而成为该宗派的奉供信众;当一个宗派在某地拥有了多数信众,也就成为了该地的"礼政宗派",礼政地区占多数了,自然就成为了全国的"礼政宗派";"礼政宗派"顾名思义就是只礼政不执政,宗派及其宗师本身要脱离世俗权力,使自身与人民的利益天然一致,再根据其礼法并代表其"共主",聘请、解聘执政者及其团队。
1.相生关系:宗居仁--礼居义--士居礼--律居智--民居信--宗居仁
2.相克关系:民居信--礼居义--律居智--宗居仁--士居礼--民居信
【解释:1、宗居仁:礼政宗派及其宗师在其礼政范围是权威,但对于社会就是思想工作者、社会调解员,而在律例面前则就是普通民众;2、礼居义:礼法要符合人性与自然规律;3、士居礼:执政者要附合礼政宗派的礼法;4、律居智:律例要智慧巧妙;5、民居信:各安其位、各守其义。】
礼治人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最大程度体现个人价值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民意可以实时作主的、民众实行自我管理的、社会各要素即能相克又能相生的自动化的社会制度。
十、礼政宗派的更替
问:礼政宗派为什么一定要更替呢?
答:因为,店大难免欺客,奴贵难免压主,一宗难免尊大,五行就难免失衡。
在礼治人本主义的社会,宗派不是执政的宗派,而是礼法的宗、思想的派,各宗派要争取的不是选票,而是能供奉自己的信众;所以,各宗宗师要深入群众,宣扬礼法、开办讲座、心理辅导、调解矛盾,几乎关心到每个人,才可能登记到足够的信众,成为当地的礼政宗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的执政者常有而好的礼法思想不常有。所以,各宗派无须证明挑选执政者的能力,而只须拿出优秀的礼法,则执政的千里马自然层出不穷。】
十一、收入分配
问:为什么收入差距会那么大呢?
答:因为本来就应该那么大;人的价值不同,收入就不同,人的价值趋同,共产也就是自然的了,现在的问题是收入差距背后的原因是否合理,以及收入差距之下的社会能否平衡。
礼治人本主义的基本分配方式,不应是简单的物质、福利分配,也不应是小圈子的内部分配,而是工作职位的全民分配。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待遇,对人也有不同的要求,这是自然规律;待遇好要求低的职位就有更多人求职,待遇低要求高的职位就难招到称职的人才,这是人性规律;规律决定了职位的分配是要竞争的。
竞争的机制不外乎初期的资格考试、进一步的淘汰赛直至择优录取,以及岗下低工资监督顶替岗上高工资的自我管理,资方对岗位的设定权,政府评定核准,等等;但要体现人本社会的公正、合理,还要有个打破终身制的办法,那就是定期循环竞赛制。
另外,一些高级职位、特殊职位属于执政者或由执政者直接任命的精英人才,是民意监督的对象,不适合直接考试竞争,而是由"礼政宗派"代表其"共主"在全国甚至国际聘请。
【分配要体现人的价值,否则,不是陷入平均主义,就是陷入不公。】
十二、社会等级化
问:为什么当今社会缺乏诚信呢?
答:因为人们都不够本份,确切的说是无份可本。
职位的全社会竞争分配会导致人与人的差距,而且是公平竞争之后的差距,人的实际阶值被公开曝露,从而出现新形式的社会等级化;当然,这不是封建的等级化,而是更加公正的区别对待,更加合理的差别要求。
但是,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不同的贡献,除了工作对社会有贡献,还有其他贡献也应有所体现,这样才更公平、合理;所以,社会等级化中除了职位等级,还要有荣誉等级和爵位等级。
荣誉等级就是有份外贡献者得正荣誉,有不良行为者得负荣誉,正负可以相抵消,还应随时间消减;另外,还可以根据国情考虑在家族中继承荣誉等级,特别是那些逃到国外的贪官,其妻子、子女等直接受益人,就算没有过错,也应得到负荣誉。
关于爵位等级。如果说职位等级体现的是才技,荣誉等级体现的是品德,那么,爵位等级体现的就是权义,其主要是储蓄常平卡机制:每人一张储蓄卡,定期把所有人的储蓄卡内金额平均,然后存取随意;向卡内存钱的人,可能很有钱,也可能没太多钱,但他选择放弃部分享受,来换取一定的爵位,从而向卡内存钱;从卡中取钱的人,可能很拮据,也可能不是,但他选择放弃爵位来换取消费,于是从卡中取钱。
这里的爵位其定义应由时代自然赋予,但是,不论怎样,爵位高一定会有一些荣誉性的特权,爵位低那就一定是少权,关键还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今后的,科技高速发展、产品高度整合、工作职位越来越少的局面。
【各安其位,各守其义,自本其份。】
后记、世界的转折之变
总而言之,中国这场漫长的变革,预示着,人类发展方向的全面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