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瑞・巴克尔:美国政党政治的“去政治化”」正文
【编者按】本文是拉瑞・巴克尔(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去年接受记者赵忆宁(《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的访谈实录。巴克尔在文中描述了美国政治的现状,分析了美国政党政治陷入困境的原因。在巴克尔看来,随着民选政治家的实权向专家化官僚的转移,以及"原则政治"向"现实政治"逻辑的让渡,导致政治家与党派斗争一道,转变得愈发浮躁,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更由于财团和利益集团的介入,从而进一步引发了政党的代表性危机。有意思的是,早在2008年,中国学者汪晖就出版了《去政治化的政治》一书,"去政治化","政党政治的危机","代表性的断裂"等概念恰恰是汪晖试图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和把握的。巴克尔不谋而合的观察与分析也许表明了,"去政治化的政治"这一理论在现代性政治社会中的广泛普适性。
记者与拉瑞・巴克尔(Larry Catá Backer)教授的第一次合作是在2012年。中共召开党的十八大前夕,报社推出一组外国专家评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与中国制度的地专题,拉瑞教授应我的请求合作完成了一篇重要的访谈,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世界上最活跃的发展体制》。在这次美国调研之前,我通过邮件约请拉瑞教授做一次访谈,这次谈话的主题是美国两党政治,他欣然接受。
6月28日是记者此次在美国采访的最后一天,拉瑞・巴克尔教授带着他的助理王可任从费城开车三个多小时,到华盛顿特区五角大楼附近我的临时住处。中午我请他们品尝了中国粽子,谈话在便餐后开始。
我对拉瑞教授说,一个月的采访收集了各种信息,但是我仍有疑惑,希望教授能够分析表象后面的本质。整个访谈没有议题的预先设置,有点像大学里的答疑课堂,拉瑞凭借他的专业知识,从历史、文化、宗教、社会等多视角对美国政党政治给出他的理解与评述。
奥巴马更好地代表了共和党的原则
赵忆宁:首先请允许我问一个问题,您在上次美国总统投普选票时,是投给民主党的奥巴马还是共和党的罗姆尼呢?
拉瑞:在普选中我投票给了奥巴马。但是我一直都是共和党人。我认为奥巴马更好地代表了共和党的原则,所以我就投给了他。
您为什么没有投给罗姆尼呢?
拉瑞:他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是个不错的人。但作为政治家而言,我不是很认同他的价值观。
不认同什么呢?
拉瑞:我首先对他应对危机的能力表示怀疑。在大选中,他似乎没有自己的主见,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迎合别人和为了赢得大选。这使我怀疑,在危机爆发的时候,罗姆尼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他没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他在预选和最后的大选中展现的价值观是完全相反的。尽管罗姆尼本来是个比较温和的共和党人,但是在预选时,他刻意表现得非常"右",以迎合共和党内保守派而获得党内提名。然后在大选中,他为了迎合大众,又更加偏向中间派。美国民众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反感极端的政治观点的,所以罗姆尼就选择了中间路线。
您刚才举的例子都是关于罗姆尼的行为的,那么在共和党的价值观上,您和他是相同的吗?
拉瑞:我想他至少充分代表了共和党内部的分裂。问题是,我不知道他代表的究竟是哪一方。他在预选中的表现,似乎是倾向共和党中"茶党"(Tea Party)这一派的,但是他作为马萨诸塞州州长的表现,又似乎更像是60、70年代传统老派的共和党人。问题并不在于他改变了主意--美国政治家经常这么做--而是在于他的改变反映了共和党内部的紧张和对立。这导致罗姆尼在担任州长时是个中间派,而在党内预选时又是个极端派,充分地暴露了共和党内部的矛盾,让许多共和党人感到不满。而民主党和新闻媒体抓着这个把柄不放,不断宣扬这种矛盾。
他还犯了两个大错,当然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很严重。第一就是妇女问题。他没有清楚地了解到当今女性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变化,以至于提出了许多落后于时代的观点。
第二就是阶级问题。这么说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一直都说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市场国家。在美国,社会阶级、阶级平等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人们普遍认为人人平等,不应该有阶级的差异,大家都属于"中产阶级"。但是罗姆尼作为富人,没有很好地与低收入者和穷人建立起联系,以至于从媒体上看起来,中产阶级就像是"小资产阶级"一样,与低收入者、穷人这些无产阶级脱钩。同时,出于自己的经济地位,罗姆尼对移民问题的态度相当冷淡。他完全是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移民问题的,使人感到他非常无情。他的所作所为暴露了美国内部一直存在的矛盾,让选民都非常不满。这就是他政策上的错误。
同时,民主党人又做了两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操纵民众的观点:第一是他们和媒体的关系更好,使民意和公众意见都倾向于民主党;第二就是他们的智囊团很棒。
美国政治的左右不断变化
我在与共和党人见面时,都提过相同的问题:共和党已经输掉了两次大选,而像您这样的党员也看到了共和党内部存在的分裂问题。那么共和党内部有没有对这些失败与分裂做出反思?有没有公开地或者在党内讨论这个问题,以便在下一次大选中赢得胜利?
拉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在1978年假如问我同样的问题,就得把"共和党人"换成"民主党人"。当时民主党接连失败,所有人都认为民主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有起起伏伏。即便是遭遇了连续多次的失败,也并不是就要完蛋了;而且他们也未必会做出必要的反思,以便赢得下一次的胜利。反思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民主党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在70年代,人们为什么"闻民主党而色变"。共和党人也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他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党内在意识形态上分裂的严重性。
您刚提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那么上世纪60年代共和党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拉瑞:我想尽可能简练地回答这个问题。在美国,政治的左右是不断变化的。简要地来说,在90年代共和党大变革之前,也就是转向极右之前,共和党的价值观是老派的保守主义。也就是说,共和党人普遍认为,政府不应该是解决政治、经济、文化或者社会问题的主要工具。
国家存在的意义,除了提供保护之外,还包括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共和党人还认为国家需要支持自由市场、宽松的经济环境,因此反对国家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他们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做法。共和党倾向于"大个人"、"小政府",尽可能限制政府的角色,这也反映了美国传统的价值观。
同时要尊重每个社区和族群的传统,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鼓励每个人奋斗。这和民主党人的观点是相反的。民主党人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价值观更类似于欧洲的意识形态,他们认为政府应该对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走向保持控制力。
在美国遭遇危机时,两党的意识形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两种观点围绕着阶级问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在6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也是如此。两党都必须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改进自己的意识形态,同时就会爆发激烈的争论。
文化与政治的密切联系
是在党内发生的争论?还是两党之间的争论?
拉瑞:两者皆有。历史往往将过去所发生的那些意识形态斗争简化,但是在那些困难时期,美国党派内外意识形态的斗争相当复杂。现在回头看30年代大萧条时期,当时的争论不仅仅在于要不要国家福利和社会保障,还要争论在欧洲开始传播的极右纳粹思想。
讨论变得非常混乱--尽管从现在看来,争论的主题还是很明确的:10、20年代是妇女权益,30年代是阶级分化,50年代是种族隔离,关键点在于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争论的主题是什么,其次党内斗争也是非常无序的。在斗争过程中,由于国家遇到了危机,两党会偏离中间道路,往极左或者极右靠拢,这非常正常,但是最终两党都会以实用主义的态度相互妥协。
从意识形态上来看,两党都会逐渐放弃自己原本坚持的极端价值观,以务实的态度解决分歧。首先是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越战,民主党发生了改变。而在80、90年代,共和党开始往左倾,他们当时的观点在六七十年代简直可以说是离经叛道。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经历了许多次政治危机之后,两党的系统仍然可以如此稳定。
而美国人口本身的变动,也对两党的面貌产生了影响。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人口变化频率相当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南部的民主党--他们本来非常保守,而且在民权运动之前,种族歧视很严重,但是由于全国人口的变动,使那些持种族主义观点的白人转到了共和党。与此同时,由于民主党吸收了大量移民,许多原本属于民主党的上层阶级要么转向共和党,要么成为独立派。因为他们认为民主党已经无法代表他们的利益了。因此美国内部和外部的危机,以及人口的流动的变迁,使两党的意识形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此外,文化问题的出现,以及两党精英利用国家机器来决定文化主流的决心,也会影响两党的价值观。在传统上,两党更注重政治而非文化。政党变得更加注重文化,大概是从20年代的女权运动开始的,并在二战之后达到顶峰。之后,两党都发现文化与政治有很大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表达文化的态度吸引选民。
但是两党精英都同意,文化问题必须通过国家机器来解决。更具体地来说,就是要通过法律系统来解决文化分歧。不同政党在不同时代,采取了不同的文化态度。这也导致了两党意识形态的演变。从女权时代,到反法西斯、反共产主义,以及民权时代还有2013年的同性恋文化……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私人问题,在美国的政党政治下变成了公共事务。但是这样也避免了文化问题在私人领域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而是通过国家机器来达成公众对文化问题的统一态度,来解决这些个人分歧。
美国宗教有很大影响力
您刚才提到的女权问题,涉及的人群面较广,但是现在的同性恋究竟涉及多少人呢?为什么一个涉及面非常狭小的私人的问题会演变成为公众话题?这是一种文化上的需求,还是选战上的策略设计呢?
拉瑞:你说的这些动机都有,而且还有其他动机。这和你的身份,以及你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尽管同性恋可能是比较小的群体,但是美国还有庞大的宗教群体。如果你是宗教信徒,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摩门教,都会将同性恋视作对美国文化道德统一性的打击,担心政府会从基督教正统的原则,转向新时代的非宗教原则。
其次,从传统来讲,美国宗教在私人事务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宗教圈担心政府通过同性恋运动,侵占宗教的权力。因为尤其在美国南部,宗教权力非常大。所以同性恋这件事情的影响,比表面看上去更为深远。更重要的是,宗教团体担心同性恋运动会削弱他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美国的宗教团体是非常国际化的,他们常常去较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例如中东或者尼日利亚等国家吸收新的成员,而那些地区往往是非常保守的。他们担心如果美国被印上"认可同性恋"的标签,会影响他们的国际影响力,让他们无法吸收到更多的成员。
原来同性恋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美国宗教团体这样庞大的组织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