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青:国外一些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矛盾与调整

作者:周敬青发布日期:2013-03-12

「周敬青:国外一些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矛盾与调整」正文

〔摘要〕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本文基于对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的反思,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面对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呈现出矛盾。通过纲领章程建设上不断调整,国外一些执政党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促使其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映。

〔关键词〕国外执政党; 意识形态; 执政理念; 治党原则; 矛盾与调整

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根据以往经验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基于对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的反思,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三个维度看,面对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呈现出矛盾。国外一些执政党在纲领章程建设上不断调整,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促使其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映。

一、执政党的纲领章程: 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

纲领章程是以党规党法确定下来的执政党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文献,通常包括政党的世界观、主张( 理论纲领) ;实现主张的途径战略策略( 实践纲领) ; 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方针和原则( 党建纲领) 三个方面。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治党原则的承载体。

( 一) 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

政党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该政党存在的思想基础。

作为政党灵魂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党的目标、政党的吸引力、政党对支持者的动员以及政党间的区别。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政党的纲领章程中得到集中表达。(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认为,一个政党要争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成为一个“历史集团”,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统一体,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到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政党作为特定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和承载者,往往会依据特定的意识形态提出有关社会发展总方向或基本的政策主张,并以此教化、感召和激励党员和大众,向着特定的方向共同努力。

意识形态的挑战是当今各国政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中,各国政党因为意识形态观的不同,有的取得了成功,渡过了难关,有的则因为处理不当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国外政党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一类政党主张意识形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态度。如: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对意识形态进行调整,是整个 20 世纪乃至进入 21世纪十余年来欧洲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观总的特征。〔1〕另一类政党以既有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为前提,拒绝依据实践对意识形态进行调整。如:革命的胜利使苏共得出的结论是,马列主义既然正确就应当始终坚持,但是这种坚持过于强调原则性,少了跟随实践发展的灵活性。在苏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推行的是用意识形态来裁剪现实的模式,一旦出现现实与意识形态相矛盾时,不是对意识形态本身进行反思,而是依照原有理论对现实进行裁剪。〔2〕

( 二) 执政理念的主要体现

政党的纲领是构成现代政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主要标志。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执政历史使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和纲领。政党只有通过制定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纲领,表明自己政策主张和价值目标,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才能达到号召党员、宣传自己、赢得民众支持的目的。国外一些主流政党不断模糊阶级界线向中间靠拢,宣称“人民党”乃至“全民党”,政策主张更具包容性;重视网罗和拉拢社会精英,甚至把党外名人吸纳到政府; 重视社情、民情、舆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方针政策及竞选策略;具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树立廉洁清新的政党形象。

( 三) 治党原则的制度保障

政党的纲领章程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政党内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准绳。因此,一个政党的兴衰,往往与它的纲领章程建设得失紧密相连。从 1835年第一个政党纲领―――英国保守党的《塔姆沃斯声明》的诞生、1848年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共产党宣言》的制定,经过一百多年数以千计的各类政党的探索实践,政党的纲领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推动着政党和政党政治向前发展。由于纲领章程自身是个完善的系统,它规定的内容都是党内生活中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它涉及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政党章程不仅指党章条文本身,还包括对党章起补充和保证作用的党内法规制度,由此构成党内的规范体系;党章制度是由党章的制定、施行、修改、保障等诸多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运行机制。执政党的纲领章程提供了执政党治党原则的制度保障。

二、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呈现出矛盾

全球化使人类正面临一些共同难题,世界各国执政党面临一些共同责任。诸如发展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各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产生了直接冲击和挑战。民主化、信息化时代,文化多元、思想多元,民主化所具有的多样化、分散化、分权化等特点,无疑会影响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基础;同时,信息化条件下执政党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政党传统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萎缩,也给执政党治党原则带来影响。〔3〕面对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国外一些长期的执政党的纲领章程呈现出矛盾:

( 一) 意识形态的冲突: “阶级意识”与“中间化意识形态”碰撞的危机

国外一些执政党之所以会出现党的吸引力、凝聚力的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在扩大群众基础时,忽视甚至丧失了党的阶级基础,最明显的就是各政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以及主张方面出现的阶级模糊现象,政党出现“阶级意识”与“中间化意识形态”碰撞,从而导致了政党危机。

无论如何,政党都必须使自己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可认同性,使本党支持者能够明确地认同这个党而不认同别的党。如果一个政党没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主张,或者其思想和主张与别的政党完全相同,没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定位,那么它必然对民众失去吸引力,它的生存和发展就要遇到困难。西方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冲突使得这种传统的识别方式受到挑战。以全民党自居的一些西方政党其意识形态的模糊使群众难以识别和分辨各政党的政策和主张之间的区别,更难看到这种区别有什么意义,其结果导致民众对政党的认同感下降,使其合法性受到冲击,陷于危机之中难以自拔。如:西欧社会民主党以促进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为己任,而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条件下,如何把恢复经济与坚持可持续福利社会有效结合是一个现实的政策难点,但当前它们缺少建设性的理论构建,未能提供一种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身份特征、能够为社会大众所认同,并能够取代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新右翼政治的替代性纲领,这些政党当前似乎迷失了明确的政治方向。〔4〕

( 二) 执政理念的对立: “群众性政党”的追求与“阶级私利”的泥潭

执政党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协调各社会阶层、各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以贴近公民社会、扩大社会基础,巩固执政党的统治。为了逐步适应融入社会的需要,西方执政党一般都演化为“群众性政党”。“群众性政党”的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各有自身的利益,他们之间会为此而合作、竞争、冲突,甚至是你死我活地争斗。他们为了寻找利益的代表者、代言人,往往需要附着在一个政党的表面,成为某一政党一定时期的社会基础,甚至直接变成该党的选民圈子。首先,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在党的纲领中有所体现,纲领不仅是多项政策的集合体,而且是体现主要社会群体要求、在重大问题上有吸引力、可操作性较强的方针政策。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个阶级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但是从执政的内容要求来看,它所依赖的社会基础不能仅仅局限于本阶级,而必须以整个社会力量为基础。这就要求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够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社会最广泛民众的利益。

在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中,有些政党没有适时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并广泛代表民众利益的纲领主张,失去了对民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甚至成为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如日本自民党这个自1955 年以来独步政坛达 54 年的政治巨兽,曾被日本国民称为“万年执政党”,〔5〕在经历了 1993 年 -1994 年的短暂瓦解之后,又经过 15年的调整过渡期,终于在 2009年又黯然走下执政宝座,与日本民主党换位,成为最大的在野党。日本民主党之被接受,并非是自己干得好,而日本自民党政策僵化忽视民生是重要原因。日本自民党长期只照顾某些集团的利益而忽略民生问题,导致日本国民怨声载道。民主党提出的“育儿补贴”、“向农、林、渔业从业者提供收入补偿,免收高速公路路费,废除汽油税暂定税率,大幅改革养老金制度”等内容,让很多日本民众很感兴趣。

( 三) 治党原则的两难: 政党组织纪律要求与民众非政治化倾向的发展

执政党往往都有自上而下的组织制度,组织纪律比较严格,而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对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人们开始注重实际利益而逐渐远离政治。非政治化倾向的发展,致使传统政党尤其是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的政治吸引力、感召力下降。此外,现代青年对政党的认识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他们重视个人自由、个性完整,喜欢参与一些比较松散、民主性强、约束力小的组织。如英国工党最多时党员人数达到600-700 万,但目前党员人数不到20 万; 日本自民党1991年顶峰时达到 547 万,2011 年仅 105. 6 万。德国社会民主党在 20 世纪 70年代的鼎盛时期,党员人数超过 100 万,2010 年党员总数下降到 51. 3 万,其数量的持续减少的态势已经持续了 30多年。政党党员数量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青年党员的比例在急剧下降。青年人不仅对加入政党不感兴趣,甚至也不愿加入其他传统组织,例如工会、教会等。

一些并非以传统的左中右意识形态划分的新型政党产生。如绿党、美国的茶党、德国的海盗党等。绿党是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左翼政党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绿党从单纯、激进的环境保护力量成为世界政坛和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政党。绿党主张“正前方理论”即“我们即非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代表正前方”;主张“不同方向车道”理论即传统左中右政党所代表的不过是同一方向上的左中右三个车道,绿党所追求的不是占有这一同一方向下的车道,而是另一个车道即绿色方向。美国茶党的重生始于2009年 2 月。当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主持人桑特利,在节目中表示反对奥巴马政府的房屋救济贷款政策,并呼吁茶叶党再现。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谋划并成立了茶党。600余名重生茶党的代表,从美国各地聚集到田纳西州,召开了茶叶党重生的首次全国大会。2010 年 7月,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共和党女议员米歇尔•巴克曼在国会众议院内成立了茶党党团,一个月后共计有 49名共和党议员加入了这一党团。茶党逐渐演变成影响美国主流政坛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2011 年 9 月 19 日,德国一个由一群年轻人组成仅仅 5年的政党“海盗党”,获得将近 9%的得票率,进入柏林州议会。该党的政治主张是要求增加互联网的自由度,反对以保护社会利益为由限制个人获取网络信息,并抵制版权保护。

三、国外一些执政党纲领章程建设的调整

国外一些执政党在纲领章程建设上不断调整,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促使其意识形态、执政理念和治党原则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映。

( 一) 意识形态: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协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