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澎、高全喜等:世界选举制度比较」正文
2012年7月21、22日,由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大议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宪政论坛暨选举制度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檀万豪行政公寓顺利举行。
开幕致辞:
王四新:非常高兴主持今天上午我们研讨会的开幕式。今天上面开幕致辞有三位嘉宾,一个是普适研究所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刘澎教授,另一位致辞嘉宾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的所长安德鑫教授,第三位致辞的是张千帆教授。每位嘉宾致辞以五分钟为限,下面我们有请第一位致辞嘉宾刘澎教授,大家掌声欢迎。
刘澎: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的会议是宪政论坛,是从宪政的角度研究选举。中国从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以来,从来不缺选举,大家都很熟悉选举。但是过去的一百年选举并没有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因为选举不重要,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各种各样的选举都是形式,与群众的意愿表达没有关系,普通百姓不关心选举,选举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要是不改变,那中国是不可能实现政治文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国家,当然就更谈不上真正的崛起了。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走向世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文明法制的国家,要实行民主法制就无法回避选举问题就无法回避选举这个问题。无论是哪一层,那个层级的选举都应该成为民意的真实表达,而不应该是掌握权势的集团或者个人导演下的表演。
那么选举制度我的理解一个是要确立原则,一个是要建立机制,原则是一个总体的规划,体现了目的和宗旨,就是要不要民主,如果我们不要民主的话就用不着选举。机制是个施工图,就是实施规划的质量保障,就是如何实现选举,没有好的原则,你这个选举过程越精细,后果越糟糕,欺骗性越大。没有科学的机制就不能保证原则的贯彻,虽然有好的意愿,但是坏的程序必然要扼杀好的原则,最终让选举留于形式。所以希望参加这次论坛的诸位能够既从宏观上探讨选举应该确立的原则,也要从微观上研究影响选举结果细节程序。
我对选举没有深的研究,但是我理解有两条重要的内容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个是无论党内党外,大小选举,你只要是选举,都应该有两条是坚持的。第一个是透明,就是选举走过场不起作用,原因在哪,不是选举本身不好,而是这个透明原则没有贯穿在选举过程的全过程,没有落实到涉及选举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大家都知道选举的第一步是候选人的产生,那候选人如何产生,要有选举者提名,但是参加选举的人提名候选人以后谁来决定这个候选人呢,必须是参加选举的人,不是其他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部门。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对选举的操纵从候选人提名就开始了,为了做到选举的提名必须要把选举委员会选好,选举委员会要对涉及选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监督,选举委员会的成员应当完全由参加选举的人决定,没有一个好的选举委员会,没有选举委员会的监督,没有对每一步、每一个细节严格的实施程序,选举从第一步就失去意义了。这是一条。
第二条是竞选竞争。这个竞选的本质是竞争,竞争我理解两层意思,一个是要搞差额选举,保证候选人的名额应该大于应选人名额,不能搞等额选举。第二个候选人要公开发表竞选演说,让人家知道你想的是什么,做的的是什么,这些都不告诉大家,这种选举是极不负责任,选的人不负责,被选的人也不负责任,所以候选人必须是通过公开竞争取胜。如果候选人不表明观点态度的话,那这种选举是一种幕后的安排,跟舞弊没有区别。
关键要把人民变成选民,这个选举才能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转变。
其次我再说三句话,经济上中国人要有纳税人的意识,政治上我们要有选民的意识,社会上我们要有公民意识。最后我想说一点在这个之上,或者在这个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我们要有信仰,如果没有道德,没有信仰,制度的安排是没有意义的。整个中国社会如果只有制度安排,只有法律建设,而没有信仰的话,那么中国社会不良倾向。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
王四新:谢谢刘澎教授,尽管比较简短,但是点出了民主制度的本质所在,就是如何通过一些原则,或者通过一些程序来确保我们宪法里面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下面有请第二个致辞嘉宾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安德鑫教授。
安德鑫:大家早晨好。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再次回到北京,而且能够看到我们举行这样一次非常有意思的会议,而且我很高兴能够收到我的好朋友张教授的邀请来参加这次会议。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我的学术生涯也是始于新加坡,当然是很多年以前。我六个月之前又回到了新加坡,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心,叫做亚洲法律研究所。其中我们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要考虑整个亚洲的法律和治理情况,从日本一直到巴基斯坦都是我们研究范围。
另外我们也是亚洲研究所的秘书处,这个亚洲研究所是33个亚洲法学院共同建立的网络机构,包括中国的一些机构,还有法学院,我们很高兴也承担很大的责任来做这个研究所的所长。
我们做了一个世界宪法系列的书,我是编辑。这本书名字起的比较谦虚,我们出版这个书的目的就是进行一些比较研究,在我们这个系列里边讲到了很多不同的国家,都是人们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的。在讨论宪法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这种背景的分析,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讨论宪法的文本,还有一些法律原则。我们是希望看一下宪法是如何执行的,在实践当中如何落实的,然后还要考虑一下宪政主义人们的看法对它的如何,以及实践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张教授写了一本书关于中国的,大家现在还看不到,因为它现在还在备印的过程中。但是我是看过了,我可以告诉大家,大家读到它的话会感到受益匪浅,因为它确实在讲中国的宪政主义发展的时候讲的非常出色。我觉得张教授的书也是对中国一个重大的贡献,我非常期待看到这本书能够正式出版。我想可能下个月就可以面世了。当然我希望如此,出版的时候总会有各种问题。
另外我们还出版了11本这个系列当中其他的书,还有五本是正在准备复印。现在我们一共有40本书了,要不已经面世,要不已经和作者签了合同,要不准备在出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宪政比较研究的贡献。如果大家来看一下这些书就会发现它们确实是讲到了一些比如选举、政党,政治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在立法机构当中的代议制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像在选举管理机构这个问题刚才也提到了。
我觉得这些书都会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是如果对于民主机制感兴趣,对于宪政主义的确立和发展感兴趣,想要进行比较研究的话,都会非常有帮助。当大家在建立机制的时候,非常有帮助的就是你要看一看别的国家有没有一些普遍的模式,有没有哪些成功的模式,在某些国家他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谈到选举制度的时候,这个选举的监督机构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一些时候我们看到对于选举制度的研究就是一种更高级的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无法理解,但是其关键就在于确保人们的意愿能够得到代表,而且能够使得这个立法机构对于人民具有意义,能够承担起责任,而且能够有效的实现这样的目的。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个会议的目的。
当然我们也研究了政党,我们觉得政党也是非常重要,我们要看政党是如何运转的。因为它们实际上和这个民主机制一样重要。
所以非常期望在今天的会议上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发表各位的真知灼见。
王四新:感谢安德鑫先生。在他刚才讲解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你的机构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世界宪政探讨方面所做的努力,我相信你这边的能力,和你这边所进行的研究会对我们宪政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开幕阶段最后一位致辞人就是张千帆。
张千帆:首先欢迎来自各地的学者和朋友,尤其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外国教授。感谢刘澎教授、四新院长,还有阿登纳基金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这个会议不可能召开。现在做什么都很难,开会也变成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们被要求转告大家,让大家不要在这个非常时期"微博炒作",请大家谅解。
我们的研讨是纯粹学术性的,没有任何的政治风险。选举当然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是对选举的研究是没有任何问题。研究选举很正常,不研究选举才不正常。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选举变得更加正常,这对中国很重要,只有有了正常的选举,我们国家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这个论坛今年是第三届,早先已经进行了两届。第一届在2010年首届世界宪政论坛是关于宗教法治和族群和谐,这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但是对于宗教和族群的研究显然是不敏感的。去年我们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宪政论坛,探讨了土地征收、城乡规划和农民土地权利保障问题。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把这些领域,比如说宗教领域、族群领域、土地征收领域,还有这次要研讨的选举领域,主要国家的经验教训弄清楚,把这些领域治理国家的一般原则原理弄清楚,然后和我们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对照,为指导中国的宪法实践、解释中国的宪法条款以及未来的修宪乃至制宪打下理论基础。
因为中国宪法不能进入诉讼,所以我们对所有问题不只是缺乏一个权威性的解释,而且也缺乏常识性的理解。所以把这些基本问题弄清楚,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从第一届论坛开始,我们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一是想通过每年集中研讨宪法或者宪政领域的重要问题,把这个问题的各国经验--不仅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梳理清楚。宪法学无非是这么八九个重要领域,希望几年之后对整个的宪法学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为中国未来的修宪乃至重新制宪奠定理论基石。我认为,中国也就是这几年安静时间,大家不妨坐下来踏踏实实做点研究,不要等到剧变来临的时候措手不及。
学习世界各国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但是中国人对于坚持"中国特色"却极其顽固,世界上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国家如此固执地坚守自己文明的糟粕,以至于今天还有人提倡要让孔子的后代来统治中国。简直是笑话。
要保持开放的胸怀,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各国宪政的情况。像哈丁教授主持的这套《世界宪政体系丛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本书是他和另外一位作者合著的泰国宪法体系。请问在座的想想,我们对泰国除了红衫军在街头闹事,对泰国民主、对泰国宪政究竟了解什么?对于世界各国的情况,尤其是宪法制度的运行状态,我们目前是非常无知的。我们的学者,无论是老中青学者,对于外国宪法有深入研究的很少,以至有人写了一本《中国震撼》,说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民主试验都是失败的,一派胡说八道,但是我看有分量的回应很少,因为我们对印度等国实在太不了解了。这和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大国是很不相称的。我们正在组织翻译这本书以及这套丛书里的其他书,希望能借此引进一些国家宪法的基本知识。
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研讨,在国内形成一支比较扎实的研究各国宪法的研究队伍。当然,这主要靠年轻人,但是由于比较研究"吃力不讨好",年轻人的研究也需要引导和激励。右边这本是即将出版的《宪政评论》第一辑,会聚了我们两年前召开的第一届宪政论坛的成果--宗教法治与族群和谐。时间间隔有点久,主要是我自己的错。我们希望评论可以一直办下去,第二集就将是我们这一次关于政党与选举制度的研究成果。我希望这个评论能够吸收国内学者在比较宪政领域当中最前沿的成果。当然,我们也会翻译一些国外学者的论文。我们是平等的对待国内外学者,就是说我们希望国内学者的文章水平无论在深度还是视野的广度上都能够和国外的学者相媲美。
这就是我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这次论文集还是很翔实的,其中有好几篇做得很扎实的外国宪法的论文。形成一个研究梯队不容易。中国人经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这个国家等不了百年,我们通过十年的时间能够打造一支比较扎实的比较宪政研究队伍,我想对于中国来说是有意义的。我相信,我们努了一定会取得成功。谢谢!
王四新:感谢张教授,我从个人角度非常欣赏这么多年来张千帆教授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组织中国的学术力量,研究中国的宪政问题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今天我们在这讨论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制度。本身民主是全世界各国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实践着所谓的普适价值,作为中国也开始从基层进行选举方面的有益探索,在这个时候我们欢聚一堂来讨论中国选举制度的具体实践,以及其他各国在选举制度方面可以借鉴的一些理念,以及它的具体做法,相信会像张千帆教授以前所做的许多研究,所出的许多成果一样,也像各位在这个领域付出的努力一样,会对中国的选举制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