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钜:国民教育,错在“国民”」正文
在反对国民教育的声音中,常听到一种说法:“我们不反对国民教育,但内容不可偏颇,要提学生运动事件等……”先赞同对方的前提,再斟酌内容。这等于敌人送一只木马来,守城的人竟先让木马进城,然后才慢慢看它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如此开门引虎,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而不知。
所谓国民教育,英文叫national education,光看此词已经不伦不类,惹人生疑。有人说国民教育外国也有,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云云。此乃混淆视听之说!观乎民主自由国家,只闻有“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而未闻有“国民教育”(北韩、伊朗等独裁专制国家自然除外)。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民认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从立国历史、宪法精神、政治制度、人民基本权利等,培养成有意识和责任感的公民,是智性的认识,与所谓国民教育的“认同祖国、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感性认识,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且互相抵触。
甚至连政府自己的咨询文件,引用日本、新加坡、南韩、意大利、法国、爱尔兰等所谓“外国例子”,都只见有“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一词,而未见有任何国家推行“国民教育”一例。然而,咨询文件却竟然以“不同国家推行国民/公民教育的课”来描述之,可谓偷换概念的极品。(见《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咨询稿》页54)另外,咨询文件又引用策发会检讨报告,提到法国、美国、澳洲等国为例子,同样都只有公民教育的内容,而不见“国民教育”一词。策发会文件还这样理解国民教育:“国民教育的定义并不十分统一。本文说的国民教育是一种围绕国家建立国家观念的教育。透过国民教育,使每一个国民成为能遵守国家法律,能照顾国家利益、能负担国家命运的人。”(策发会《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现况、挑战与前瞻》(2008)页1注1)其言语之闪烁,说穿了,其实是因为所谓“国民教育”,查实无据,于是唯有自铸新词,企图偷天换日,训练愚忠顺民。官府文件字里行间已经告诉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民族认同是双利刃
再看国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什么认识中国,而是所谓“认同祖国、培养民族自豪感”,两者并不相同,而且往往互相冲突。此所谓目的,本身就是政治目的,而非为教育树人,只会为政府带来好处,而非为孩子的福祉着想。国家认同并非什么天经地义之事,一个人没有义务认同国家,对国家有否感情,也是自然而然,不应通过教育手段来达致。等于一个美国人,讨厌美国在国际上横行霸道,要移民加拿大,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其他人无从置喙。如果硬要推行,所谓的认同,就变成简单的“我=它”,硬把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群体上。(如策发会文件提到的所谓“we-ness”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把认同对象一些负面的东西排除掉,这认同才能成立。于是,认同的后果,就是掩盖自己国家民族历史的丑恶面,文过饰非、涂脂抹粉,造成认知上的扭曲和盲点,认为自己国家“什么都是好”,“什么都是对”的沙文主义。如一个爱国的土耳其人,不可能既承认自己国家屠杀了一百万亚美尼亚人,而仍然对自己国民身分感到自豪,他必然选择掩盖甚至否定这段历史。同样道理,日本右翼分子要重建国民自豪感,则必须先否定所谓“自虐历史观”,否定南京大屠杀。所以,若坚持要国民教育加入学生运动事件议题,与它的根本目的相悖(defeats its purpose),当然死也不会答应。相反,这认同的另一面是“我不是它”,通过否定他人、其他国家民族来达到认同,一旦本国与别国发生冲突,必然变成“帮亲不帮理”的盲目民族主义。所以,民族认同从来都是双利刃,施之于心智未成熟的小孩身上,即使没有荼毒儿童的意图,也会有荼毒之效果。
香港人不能参与 决定国家命运
香港人作为中国的“国民”,既无义务,又无权利。除了可以拿特区护照出国旅行之外,既不用服兵役、向中央政府缴税,又无权选举国家主席、总理、人大政协,甚至如果要走过罗湖桥,试图结党参政,会被认为井水犯河水,随时身陷囹圄。如此“国民”身分,只是徒负虚名,甚至只是臣民(subject),而非公民(citizen)。因为从来国民身分的认同,必然是让人民可以共同参与,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出来,让人民真真正正觉得这个国家是共有之物、众人之事(res publica),以符合共和(republic)的原则,而非某个皇朝一家一姓的私产。但国民教育不敢碰这些,于是就只能停留在“听到国歌、看到国旗会感动流泪”这种低层次的所谓认同上。况且,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国人”,既非香港人自己的选择,也非香港人奋斗的结果。试问什么人会对一些并非自己选择的历史事实,表示感动认同呢?答案恐怕只是一些随风摆柳、没有原则的人的虚伪行为。
至于国民(national)一词,在西方政治多数是负面的标签。远的有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近的如当代的德国、英国或法国,只有极右排外、近乎新纳粹的政党,才会用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这类名词。而且,欧洲经历过二次大战的洗礼,受过民族主义的教训,对“民族自豪”这类说法十分感冒,尤其是德国,如果中小学要教导小孩“对德国人身分感到光荣自豪”,实在匪夷所思。所以,如果香港的教育官员敢跟西方人说:“国民教育你们也有,所以香港也要推行,有什么问题?”无疑自取其辱、惹人耻笑。况且,推行国民教育的理据是“香港回归十五年,但人心尚未回归,所以要加大力度。”如此心态,令人想起日本帝国时代对韩国和台湾实行的皇民化政策,历史情景虽然不一样,但背后的殖民心态却惊人相似:因为对新得来的领土上的人民归顺自己没有信心,于是从下一代着手进行灌输,洗刷他们的本土意识,用大量的文化符号加以同化。君不见咨询文件的用语,大量提到“国旗”、“国歌”、“祖国山河”、“疆土瑰丽多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甚至连戏曲的“唱、念、做、打”也搬出来吗?如此费煞思量,目的又是什么?
名不正 言不顺 彻底否定
国民教育,名不正,言不顺,必须在大前提彻底否定它,而不必跟它纠缠应该用什么教材。等于一个人,未得人民授权而登上“特首”之位,窃取权力,应该从根本上否定他统治的合法性,而不用“畀 时间 ”(※给一点时间予他)、“畀机会 做吓先” (※给机会予他先办点事)。这不只是策略,更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