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

作者:河北日报发布日期:2014-01-04

「河北日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正文

 

龙年的冬月,虽然已是寒风凛冽,但古城正定却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消息传来,正定人民像迎来了盛大节日一样,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

2012年11月15日上午,正定万人空巷,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守候在电视机前,盼望着能在第一时间听到阔别已久的老朋友、老领导那熟悉的、带着浓浓京味的声音。

11时53分,当习近平同志面带微笑出现在电视屏幕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他的讲话很简短,没有排比对仗壮声势,没有豪言壮语表决心。他数次提到"人民"二字,特别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一次打动了正定人民的心。正定人民无不感慨,我们的老领导,还像当年那样,还是那么谦逊平和,还是那么亲切和蔼,还是那么温文尔雅。30多年弹指一挥间,习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的一幕幕又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一、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正定

正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关雄镇、神京锁钥、八方交汇,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石家庄以北15公里。

正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是西汉南越王赵佗,明朝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梁梦龙,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梁清标的故乡;这里曾走出了金元名医李杲、元代戏曲家白朴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天津接见时任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上世纪70年代初,正定是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最早"上纲要"(亩产400斤)、"过黄河"(亩产600斤)、"跨长江"(亩产800斤)的县,曾以我国北方粮食高产县而名噪一时。同时,由于40万正定人民每年要上交7600万斤粮食,头戴高产的帽子,其实很多人家连温饱都没有解决。

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正定却还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卖毛线的被视为投机倒把,拉沙子、摆小摊的被批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凤阳花鼓"还没有传到这里,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成了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

渴望改变、渴望富裕成为正定人民的共同心声。

就在此时,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正定。从此,他与正定40万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奋斗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带领正定人民走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82年4月初的一个上午,一辆绿色吉普车开进了县委大院,从车上跳下一位高大魁梧的小伙儿,身着褪色军服,背着简单行囊,住进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开始,人们对这个从京城来的年轻人有着各种猜测,不知道他是中央机关派来锻炼的干部,还是来基层体验生活的文化工作者?

当得知这位年仅28岁的青年是来这里担任县委副书记时,有些人不以为然,说什么高干子弟,无非是下来镀镀金、做做样子,用不了半年,吃不下这份苦就会卷铺盖走人。还有人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言外之意,对他不抱什么希望。

然而,习近平同志扎下根来,踏实工作,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做派。人们了解到他15岁就在陕西插队,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央军委工作,自愿放弃京城优越舒适的工作,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后,纷纷对他的选择表示由衷的钦佩。

当人们看到,这位小伙儿晴天晒出的褥子打着五颜六色的补丁,身上盖的也是一床旧军被;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端着碗与大家拉家常;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了解情况,与大家打成一片,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通过朝夕相处,正定人民逐渐感受到,习近平同志思想解放、勇于改革,有着不一般的胆识和智慧,有着扎实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同志初到正定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走"半城郊型经济"(是指既有"城郊型经济"依托城市、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城乡关系比较密切、工农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又有"农村经济"的某些特点,是两类经济结合的中间型经济)发展之路。由此,正定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全县上下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大好局面,正定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正定的老同志曾对习近平同志有过这样的评价:平易近人、沉稳、健谈、自信、谦和;是位年轻干部,但做事老练成熟;是位高干子弟,但非常朴实,工作既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

他来了,成为正定人民的一分子,带来了智慧和理念,带来了改革的春风,更带来了正定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

来正定之前,习近平同志并不十分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他清楚地记得,石家庄地委领导跟他谈话说,你从大城市来,地委研究决定,派你到一个领导班子团结、经济条件较好、农民比较富裕的正定县任职。到正定以后,习近平同志没有坐在办公室,他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无论是县委和县政府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他都诚恳地说:"我是来学习的,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教。"

习近平同志通过调研很快发现,这个全国闻名的高产县竟有不少农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由于长期的思想和体制束缚,正定仍在单一经营的死胡同里兜圈子:片面追求粮食高产,踩棉花,挤油料,压瓜果,砍副业。粮食亩产超千斤,但经常是交完征购粮,剩下的就不够自己吃了。当时全国闻名的"农业学大寨"典型村--三角村,还有不少人到外县买薯干来维持生活,因为在本县买怕给"高产县"丢面子。

1981年底,正定的工农业总产值20673万元,人均年收入仅148元,每天只有4角钱。"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锦旗高悬在县委的会议室里,而老百姓却不得温饱。面对这个"高产穷县",习近平同志的心情十分沉重。

"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同志认为,高征购造成了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必须及时纠正。这很快成为县委一班人的共识。是坐等中央调整政策,还是主动地向上反映问题,大家却有不同意见。

习近平同志和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主张立即向上汇报,请求把粮食征购基数降下来,并主动请缨,处理此事。当时县委书记冯国强、县长程宝怀考虑到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工作,不愿意让他出面,怕对他造成不好影响。习近平同志说:"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问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你们不用担心。"于是,他和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1982年初夏,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和省委、地委一起对正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认为,正定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要求是合理的。上级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初步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程宝怀高兴地对习近平同志说:"你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要从根本上贯彻中央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精神,还必须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找路子。

一天晚上,习近平同志来到程宝怀的办公室,说:"老程,你看报纸没有?南方一些地方正推行农业'大包干',效果不错。河北省还没有启动,咱们县能不能先行一步,选个经济落后的公社,先搞个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广。"程宝怀听后,十分高兴,说:"我早有此意,曾经和冯书记交换过意见。可是冯书记说,现在还不能搞,等等中央文件再说,等省里有了新精神再考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冒尖犯错误。"听了程宝怀的话,习近平同志说:"我认为'大包干'是件好事,是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的好方法。'大包干'分配简单,农民容易接受。这样吧,你和玉兰同志谈谈,我去找冯书记通通气。"在他的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反复研究,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决定在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

工作刚开始,不少干部群众有疑虑,怕犯方向错误、路线错误,甚至有人还编了顺口溜:"先分房、后分地,一步一步往后退,最后退到旧社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里双店实行"大包干"后,当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增加到400多元。这不仅震动了全县,还引来了络绎不绝的省内外参观者,让地处"北疆沙土园"的里双店一下子热闹起来。

活生生的事实,解除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各种顾虑,吹响了正定发展经济的号角。

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承包后5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由此奠定。

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还要把干部群众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发展生产的实际效果。习近平同志本着对正定人民负责、对正定事业负责的精神,摒弃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观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科学谋划着正定的未来。

--正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发展商品经济的厚实积淀;紧靠石家庄市区,有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有107国道和京广线、石德线铁路大动脉穿境而过,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交通;粮食产量高,有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同志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他和县委班子成员分头带领干部走出去,到南方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取经,赴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浙江、江苏、天津考察学习。

--习近平同志和县委班子一道,开展了发展思路的大讨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

习近平同志说,"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他提出,要把全县思想统一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特色种植上来。随后,正定提出了"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方针,出台了《关于把工作重点迅速脚踏实地转移到农、工、多(多种经营)上来的决定》。当年,全县多种经营收入达4300万元,人均100元,社员收入由100多元增加到200多元。

--习近平同志提出,正定的农业发展必须处理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系,适当压缩粮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多种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棉花、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1983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

正定有计划地开发商品菜基地,积极试验和应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楼田菜圃等新技术,使农业种植向多层次、全方位延伸;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发展食用菌,习近平同志亲自给南京汇宁县化肥厂厂长写求援信,并派人从该厂拉回种植蘑菇的重要原料--尾沙,使蘑菇从此在正定扎了根。

--习近平同志提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