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的软权力

作者:李凡发布日期:2012-10-22

「李凡: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的软权力」正文

软权力概念的重要性不仅在国际关系的理论中加以体现,而且在国内政府治理中的重要性也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就是在中国的民主发展过程中,软权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值得关注。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个探讨,也算是对中国基层民主发展一个研究。

一、什么是软权力

在国际关系中,不存在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政府间的关系有一种实力之间的互相影响,不完全是一个强迫霸权的概念,也就是说仅仅有经济和军事力量已经不足以达到一个国家的目标在国际关系中体现国家的实力,达到国家的目的。其实,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的实力有软的也有硬的,硬实力以经济和军事为代表,在国际关系中影响很大,但是软实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个影响力从文化、价值和制度可以体现出来。软权力和软实力其实在英文中是一个词,就是soft power。但是在中文文字的应用中有不同的意思。在国际关系的领域里,没有上级和下级的区别,但是可以形成强与弱的力量对比,因此以国家的“实力”来讲比较合适,因此soft power翻译成软实力比较合适。但是在国内的政府治理当中,却可以形成直接的上下级和中央地方之间的命令关系,一般称之为“权力”关系,而不适合称之为实力关系,因此soft power称为软权力可能更为合适。在中文的理解中实力和权力有不同的意思,这和英文的原意不一样。因此权力的讲法适合于一个国家国内的政府治理,硬权力和软权力的不同说法更适合去理解国家内部的政治治理关系。

在国内政治的治理当中,所谓的硬权力可以体现为军队、警察的力量,中国过去的传统讲法是将这些东西称之为专政工具,国家可以用它们强制一部分人服从国家的权力。它是为了维护国内政治的秩序而具备的硬权力。还有一种硬权力一般可以看得清楚的是政府的行政命令,例如上级对下级、中央给地方的指示和命令,都是行政命令,在这种权力关系中,地方和下级必须按照中央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办事。这种权力执行起来,理论上不能有所怀疑,必须执行,这就是硬权力。在国内的政治治理当中,经济也扮演着硬权力的角色。例如,中央可以规定将钱、资金等资源给哪个部门,或者哪个地方,而那个部门和地方则必须按照中央的意图做;在实际的政治中,经济也可以起到安抚、收买和吸引反对势力的作用,这也是硬权力的体现。它事实上也可以迫使一些人接受有经济力一方的意图,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所以贿赂也是一种硬权力的影响,不断的腐败和贿赂可以影响政府日常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使得政府的政策或者在制定过程中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向贿赂方倾斜,对他们有利。这体现了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所以这也是一种硬权力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政府治理中的软权力呢?所谓的软权力,不是通过强迫或者用具体的金钱或者物质收买对方,而能让对方在无形中接受自己的意见和接受自己的领导,这样的权力是所谓软权力的体现。比较好的解释是软权力可以体现为一种文化的影响力量,在这种文化的影响力中,可以自觉地让社会服从某些法律和规则,可以通过无形中影响人们行为和习惯的办法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塑造对方的习惯或者改变对方的偏好。例如,儒家文化中的忠君思想对于中国封建帝国的统治来讲就体现为一种软权力的影响。因为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忠君是所有官员都必须接受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同样这也体现为政治价值观念,为臣下所接受,这样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臣下就会自觉地接受皇帝的命令,而不能或者不会有所违抗。再比如在共产党掌权初期,在革命的热情中,大家会自觉和自愿地接受破除中国传统文化、扫四旧等行为,这些不需要政府去组织,而社会会沿着这样的文化、道德和政治价值观念走下去,自觉地主动地破除四旧,而这也符合政府执政的意愿。这既是政府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体现,也是一种软权力的体现。在这种软权力的影响下,政府只要沿着这个政治价值而采取鼓励的办法就可以实现控制社会和权力的目的。目前在一些具有极端主义宗教热情的国家,政府推动和鼓励这种宗教热情,就可以得到执政的合法性,这种社会的热情都可以看成是政府软权力的体现。

软权力和硬权力的体现是不一样的。硬权力可以体现为命令、镇压、威胁、收买等方式,让对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接受政府的安排,按照要求去做。但是软权力则与此相反,是以说服、信任、价值、道德和吸引来起到作用的,以及通过控制社会议程、改变对方偏好而实现的。所谓的软权力可以认为是体现了中国道家的一种观念,就是要在无形之中让对方接受自己的领导或者影响,这种领导和影响是通过劝服、吸引力、信任等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命令、威胁和给好处而实现的。具体的讲,就是在政治治理中,领导者的权力影响能够体现到社会的身上,不是通过纯粹是一种命令和接受命令的方式,而是政府由具有正当性的政策,具有吸引力的制度以及政府的高度信任感来取得社会的支持和服从,来得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这就是软权力在政府治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在这个背后也体现出了文化、价值和道德的影响。

二、软权力推动民主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国家政治的过程当中,一般都强调硬权力,也就是上下级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国家对社会用强制的办法,如果违背了这个硬权力的行使,则会受到威胁、处分、停职,甚至于被抓起来刑事判决。这是一般的在政府管理中硬权力的应用。在传统的中国政府治理中硬权力占着绝对优势。依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政府统治的观念,就是用强迫和强制的方法让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社会服从政府、全国服从皇帝,这种传统的权力关系在中国根深蒂固。这是一种极权主义的权力关系。各种极权主义的权力关系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也是我们国家是以官僚体制管理为中心而分不开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今天来看,这种完全靠极权主义的依靠行政命令和强制控制的办法已经过时,必须要从硬权力的政府治理向以软权力为主的政府治理转变,才能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实际上,从世界的政府治理来看,软权力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已经非常明显。这种变化在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

在政府政治治理过程中的软权力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引力或者叫做诱惑能力

吸引力是软权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叫做诱惑能力可能不太好听,但在实际中吸引力也就是诱惑能力。吸引力可以包括在几个方面。

一个是制度的吸引力。一个政治制度,能够诱使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而不是强制的被动参与或者根本反对这个制度,就需要这个制度需要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不仅仅是利益上的体现,也是种文化的适应和价值的体现。例如在选举中,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选举,公民会积极参与。但是如果和公民利益不大或者是上级安排好的选举则对公民会毫无吸引力,甚至是抵制这个选举。

一个是政策的正当性。除了制度以外,吸引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政策的正当性。一个政府的政策如果过程公开透明,而且结果符合公众利益,就会得到社会的支持,这个政策就有正当性,而正当性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支持拥护这样的政策。而一个没有正当性的政策社会会没有兴趣,也不会支持,如果因为强迫而必须支持,则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是破坏。这样的政策我们已经遇到过很多了,例如人民公社下的农业大锅饭政策等就是这样。

2、信任带来的支持度

一个政府能不能带来社会公众的信任,是软权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个长期欺负社会公众,对社会公众强取豪夺,损害公众利益的政府,绝对不具有软权力,而只能靠行使硬权力去强制贯彻政府的命令,但是这种硬权力会遭到社会的强烈反抗。当一个政府为社会公众不遗余力工作,我们通俗的话就叫为人民服务,而且社会也感觉到了政府的努力,这个政府就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而信任所带来的吸引力和支持力,使得政府不需要下命令和强迫公众就可以获得公众的服从和尊敬。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经济和社会的各种政策也就容易取得正当性,政府的治理过程就不会遇到很大麻烦。但是政府信任的取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是一时一刻的信任,而要取得社会公众内心长期的支持。政府所带来的社会公众的信任,不可能是一时一刻建立起来,而必须长时间通过对公众的服务建立起来。此外,在一个经过选举的地方,当一个政府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票当选以后,这个时候政府的信任程度是比较高的。但要维持住这样的信任程度,却并不容易,如果经选举上台的政府在选后跳票,没有实现政府在选举中的承诺,信任程度立刻就会降下来,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就会公开表现出来。要使得政府得到社会的信任,需要长期的和社会公众保持联系,并为社会公众服务,才能维持住这样的信任程度。在一个非选举产生的政府体制中,政府的信任程度的取得是相对困难点的,要来源于长期的政策的正当性来体现政府对公众利益的关注以及政府自身的廉洁和很少腐败等。这种政治治理需要政府长期密切的和社会沟通,能够倾听社会的意见,但是要长期做到这点是比较难的,而做不到这一点,由信任带来的软权力就会消失,而政府治理只能靠硬权力来支撑。

3、劝服和说服

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和社会会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维持一个不产生分歧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劝服或者说服所起的重要性就很大。要让社会公众理解政府的行为和政策,就要说服公众接受政府的意见。但是要劝服社会,政府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政府的法规和政策是合理而且是正当的。这样就要提出足够的理性证据面对面和社会讨论协商,甚至是互相妥协,而不能仅仅是靠行政命令。行政命令的结果反而可能是相反,社会不会接受政府提出的证据和理由,至此软权力消失。所以提供理性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想法是软权力体现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劝服的过程当中,政府可以创造出一些议题出来,主动引导。但是议题的设立,也不能是政府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应该是从社会公众的基本想法中提议出来,或者是和社会商量出来的社会愿意商量的议题。我们在政府的治理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些想当然的议题,他们认为这些议题很好,但是只符合政府的需求,也没有足够的证明表明这些议题的提出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所以在这样的议题中,有政府的积极性而没有社会的积极性,在软权力的实行中这是失败的案例。

除了议题的设置之外,劝服和说服还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制度安排。政府要想让社会接受自己的意见,就要由一些常设的和临时的制度安排进行这种说服和劝服的工作。这里边有常设的和法律支持的民意代表制度,或者是临时的对话机制。政府要依靠并遵守这些制度所做的程序,而一旦通过的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和意见,政府也必须要服从,而不得违反。在中国的情况下,利用原有的制度和进行制度创新都是必要的。

因此,我们可以讲,在现代政府的政治中,特别是在脱离了革命的意识形态而回归到日常生活后,在政府的治理中,软权力的影响在越来越大,甚至于在某些场合高于硬权力的作用。我们通过上边的分析可以看到,所谓的软权力是和中国传统的以硬权力为主要方法的政府统治是不同的。如果说,硬权力的治理和统治是一种极权主义的传统的话,那么我们所谈到的软权力的治理关系则基本上是立足于一种民主的治理方式的。政府是用说服的、有吸引力、协商的和谈判方式来进行政府的治理,而不是用强制的、命令的方式来进行统治。这种软权力的应用在现代政治中应该是一种民主的方式。

但是对习惯了行使硬权力的政府来讲,转而实行软权力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里边有个制度和价值的转型在内,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逼得政府不得不实行这样的转型了。

三、信息社会中的权力分散和转换

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和科技的大变化中,信息革命所带来的网络世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事实来看,网络世界的出现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政治权力的分散和转换。中国政治权力的分散和转换是不争的事实,其结果是社会手里有了越来越大的软权力,而且软权力在政治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对的,政府的硬权力影响在不断减弱。这里边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已经出现,一是政府的硬权力相对来说已经在减少;第二是社会所具有的软权力在不断的增加。因此总的来看,社会的权力基础在增加,而政府的权力基础在减弱。

1、网络世界带来的权力分散和转移

在过去,政府的硬权力似乎是无所不在的,政府是用硬权力在控制国家的治理。政府可以控制报纸、电视等所有媒体;可以控制经济,也可以用严格的政府组织,包括警察和社区来控制社会。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