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什么是人民的名义?

作者:潘维发布日期:2017-04-24

「潘维:什么是人民的名义?」正文

笔者早年曾出过本题为《法治与“民主”迷信》的自选集,收录了些上世纪末期的文稿。承蒙人民大学出版社热情支持,编辑王海龙同志选编了这本《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辑录新世纪以来的一些文稿,大多讨论国家进步与代价的逻辑。既为一介书生,当然十分感谢公开记录思想变化轨迹的机会,感激为编审此书做了大量繁琐工作的同志。因笔者思想和写作能力有限,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在此也顺便向读者致歉。

(一)

回顾这些文章,回顾我国的巨大成就及世界形势的迅猛变化,笔者首先感叹的是“转型论”之浅薄和在认识论上对治国理政的误导。

我国实力高速增长,在世界上的地位飞速蹿升,刚获得“世界工厂”称号仅十来年就因劳力和环境成本过高而放弃,向世界研发中心迈进。一夜间,看似无解的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居然变成劳力短缺和耕地抛荒的矛盾。鼓励生育的需求已迫在眉睫,限制生育的法规和机构却来不及清除,至今说不清生第三胎是否会被惩罚。原先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仰视忽然变成了平视。要大学文科与美国大学文科“对标”,要文科教授用英文在美国发表著述,在新一代人眼里已是教育界遗老遗少们的文化怪癖。

世界形势也在飞快变化。千禧年后的几年,全球政学两界热议美国获得了堪比罗马帝国的地位,将长期执世界牛耳。仅十来年光景,那些曾致洛阳纸贵的著作已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与上世纪末期一个超级大国骤然解体类似,中国及世界的巨变也出乎世界和中国人自己的预料。这再次提醒我们,高度的不确定性是太多偶然之聚合,近代以来的常态,现代世界的必然。

在不断的风云变幻中,流行了二十年的“转型期论”显现出与生俱来的浅薄。转型没有终结何来转型期?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何时不在转型?从废奴大内战开始,美国又何时不在转型?苏联东欧转型了三十年,谁曾想到转成今天这模样?非进即退,进退都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

“转型期论”者自己脑子里有个理想社会模型,然后就空谈转型期乃至转型期“规律”。其实人们对“理想之型”向来缺乏共识,而且各派的社会理想都在不停地变。国民党连政权都丢了,其早年昭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成了明日黄花,民进党政权更不会把自己套入国民党的“宪政阶段”。同样,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描述的理想社会也肯定不是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市计划经济,更不是十年“文革”,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会把“成熟的市场经济”当核心任务。

热衷“转型”是因为“先知”有预判:中国势将变成他们想象中的西方社会之型:政府与市民会社两分、多党自由竞选执政、被法治严密保护的纯粹市场。但这“极乐世界”距我国的共识及现实很遥远。无论“真经”如何,中国式佛教与印度原生佛教的目标不同,演化路径更不同,差距不止十万八千里。而且,玄奘取经刚回国,“西天”自己的佛教圣殿先就坍塌成了一堆废墟。

百年前我国学人翻译外国国名时反映了那时知识分子对列强的幻觉。“英吉利”大吉大利又有盖世英雄,“法兰西”有兰花般的浪漫又有孟德斯鸠的《法意》,“德意志”有钢铁意志和康德《永久和平论》阐发的德性,“美利坚”辽阔美丽,还坚固、重利益。至于其他文化类似的国度就胡乱译为这个“牙”、那个“牙”了,殊不知那些“牙”也曾执一时之牛耳。还有那个一度更神圣的弯道超车楷模,被音译成“苏维埃”,大约译者也对之莫名其妙或心情复杂。因拼命学也学不像,且有“准西方”之疑,还忽然就自杀了,今人便不提。

想象全中国将“转型”成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或苏维埃,百多年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西洋崇拜,拔着自己头发企图离开脚下老大中国的土地,替代不了大城市飞涨的房价,替代不了既患寡又患不均的小康社会主义诉求,替代不了14亿人民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小孩、送老人。连往哪里转都不确定,何来“转型期”?

不能学西汉王莽依照概念和理想模式治国,不能指望花一次性大代价建立一劳永逸的“制度”。明明“天理”(西人称“自然法”)昭彰,总有官员抱怨“无法可依”,那是庸、懒、贪的借口。整天忙活立法而非执法,我国离“法治”就渐行渐远。立法易、废法难,法多国必乱。不同时间对不同事情制定的法律相互矛盾,执法行政无所适从、动辄得咎,行政成本就暴涨,税费负担就激增。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永动机”是鬼话而非人话。“约法三章”的汉初生机勃勃;当汉律累积到千几百条,汉家天下的气数就尽了。特朗普高调宣布以“立一规须废两规”来振兴美国,大得民心,常玩破产的地产商当选了美国总统。

治国只能是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警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来扎扎实实地取得社会进步。邓小平同志要求“摸着石头过河”,却不定义“河”的另一侧是什么。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甚至不感兴趣。他认为贫困已成眼下大患,不论合不合法,先大胆操作由穷变富的变革再说。但四十年后我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创造财富的手段落后于他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往哪里变,要看决策者的主张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注重百姓的主要关切和基层涌现出的有效解决方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如此,才能让我国持久生机勃勃。

一部世界史无非大国兴衰史。执政者有“两利相权取其重”之勇,致有大国之兴。但天上不掉馅饼,世上没有不付代价的成就。成就越大,成本越高,巨大的代价伴随了我国近七十年的巨大进步。国家由盛转衰往往在于因循,只重成就不看成本渐涨,成本最终压垮成就。

唐朝中期以降,军权过重的痼疾持续了两百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创了繁荣稳定的宋朝,却是尚文不尚武、遍地腐败、国土越来越小的小中华,终陷灭顶之灾。久安之道在于执政者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之明,不断发现缺点、失误,指出降低成本的方向、方法。由于降低成本的办法往往出于“为往圣继绝学”,昨非而今是,昨是而今非,社会就走向未知的前途。进取是勇敢;保守是美德;实事求是地平衡变革与保守是治国者的重任。

若小平同志复活也会对当今的中国颇感惊讶。无论三十年后的中国变成什么模样都不会符合“转型论”者们的预设。1919年之际,谁曾想象了三十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队?与政策主张不同,信誓旦旦地预言未来社会模式是自作聪明。

(二)

回顾这些文章,第二个感叹是我国快速繁荣昌盛的代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举世公认,但代价也在明显上升,最沉重的代价是执政党的质量下滑和腐败现象的增长。“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质量决定中国的未来。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用霹雳手段从严治党,扭转了腐败蔓延之势。我热烈支持这个政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坊间流传何种非议,从严治党的政策应毫不懈怠地坚持住,直到党恢复自己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公众形象。

党为什么会腐化?根本答案是人的本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创造财富而兴,却被财富腐蚀而衰。世上没有永动机,没哪个执政集团能永不腐化,没哪国能永远兴旺。多党竞争制度能防腐化?没有比这更浅薄的判断了,理论上说不通,更与历史和现实不符。长寿之方是科学,但长生不老是迷信。根本答案指出最后命运,却无现实用处。长生不老不可能,但长寿之方真实存在。

就政权的长寿之方而言,古人说的“上善若水” 颇有魅力。老子自己解释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那神秘、解释一切的“道”居然近似水的道理。

何为水的道理?第一是利万物,而非重在利高贵;第二是趋下,总往高贵所不耻的卑下地方去,与底层群众在一起,艰苦朴素,不以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鉴赏力为荣;第三是不争,顺势而为,谦虚谨慎,“俏也不争春”。

《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户枢(即门轴)不蠹(音堵,即虫蛀)。”朱熹也感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河之水藏污纳垢,却荡涤反动,能冲破一切前行路上的障碍。若我党能与百姓水乳交融,同甘共苦,时时想着为家家户户排忧解难,自然上下同心,何愁保持“先进”,何来“覆舟”之忧?但“损有余而奉天下”的“天之道”能敌“损不足以奉有余”,赢家通吃的“人之道”?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故有载舟覆舟的往复循环。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担心眼下的从严治党“治标不治本”并非无理。但那个“本”,即病根,不是什么能致政权长生不老的“制度”,而是执政党逆水而行,不复愿意“处众人之所恶”,脱离普通群众,脱离群众的情感和日常诉求。表面上,执政就是自上而下就大政方针发号施令。但那是执政的结果,不是执政的原因。执政党首先是党,没有党就谈不上执政,更谈不上长期执政。纯粹的科层体系不过是空中楼阁。

党是做什么的?党的任务是扎根基层组织社会。什么是执政权?组织基层社会的能力、权力就是执政权。国民党丧失执政权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而是早就丢了,或者从未得到过。丧失了组织基层社会的能力、权力,就无以组织和领导人民自治,社会秩序就紊乱乃至大乱,群雄并起――谁有能力组织基层社会谁就取而代之。

美国政府让大富之人组织“市民会社”(civil societies),即各种NGO(非政府组织),投入组织社会的钱免税。也就是说,让资本家用属于政府的税款去教育群众、组织社会。所以,美国真正的执政集团并非台面上四年换一次的政府,而是那些组织社会的资本家。但美国的NGO越来越腐败,平均行政开支占到总支出的八成以上,几乎尽入私囊。尽管有数年一度的多党竞争大位,当今美欧多国政府陷入精英与平民的诉求之争,陷于基层社会组织相互争斗,正在两个极端中剧烈摇摆。

无论古今中外和国家大小贫富,科层体系都不可能单独治国,人民自治向来重于科层之治。这是政治铁律。科层体系能办国家“大事”,却办不了居民社区里日常的“小事”。社区自治组织能办“小事”,却办不了国家的“大事”。然而,居民社区生活的“小事”恒定重于国家“大事”,因为“民心”主要系于“小事”而非“大事”。共产党早年无钱无枪,办不了国家“大事”,却下基层认认真真地组织村庄社区,办妥了民众的“小事”,农村包围城市,在民心上挤死了有钱有枪、内部却充斥往上投机钻营之徒的国民党。

“小事”重于“大事”、基层社区重于科层体系,我国知识界在《周易》时代就理解透彻了。

三阳爻在上、三阴爻在下是“否卦”;三阴爻在上、三阳爻在下是“泰卦”。乾阳之气天然上升,官员要以政绩谋升迁;坤阴之气天然下降,百姓过日子彼此得斤斤计较。上升之阳置于上、下降之阴置于下,双方必然背道而驰;而下降之阴置于上、上升之阳置于下,双方则相会相交。于是,阳上阴下的“否卦”代表险恶,卦辞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而阴上阳下的“泰卦”代表吉祥,卦辞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如此,“小事”比“大事”重要,基层社区比科层体系重要。科层体系谦虚谨慎,重视和尊重社区自治,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上,就有国泰民安。三千年前中华的老祖宗就这样精彩地理解和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道理。

为何自汉朝至清朝两千年来的历朝历代都声称“以孝治天下”?有家庭的“孝悌”才有基层社区的“忠信”。有社会的“忠信”才有政府的“礼义廉耻”,即“国之四维”。这是说政府之治乃是以基层社区之治为基础的。

费孝通先生提出“乡绅中国”概念,意指传统中国的治理实为乡绅之治。第一,乡绅属“儒党”,乡绅之治即基层儒门弟子领导的自治,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