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 曾勇: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着力点」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并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少数发达国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评判别国的发展,去干涉别国内政外交。面对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干涉,结合我国自身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向世人公开阐明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着力点,这既可以有效反击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散布的"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又可以向周边邻国及所有关注中国发展的友好国家表明中国政府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立场和主张,为国家和平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国际国内环境。
一、维护国家独立的领土安全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政府经过同周边国家反复磋商,基本完成了陆地边界的划分,有效地维护了国土安全。可以说,迄今为止,中国陆地领土安全基本无虞。
与陆地疆界的相对稳定不同,中国海疆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冒头的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正不断地区化乃至国际化。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协定》等战后国际权威文件具体条文及精神,南海诸岛主权早已归还中国。受油气资源诱惑的菲律宾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侵夺相关岛礁,南海问题因此出现。〔1〕钓鱼岛问题由美国将其行政管理权私自授受给日本,但美国自始至终并未明确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而中国也从未放弃对钓鱼岛列岛主权的维护。〔2〕在美国重返东亚、东亚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下,日本、菲律宾等不断加大对中国岛礁主权及其附属权益的侵占与侵犯,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正面临重大威胁。〔3〕
为维护海洋国土安全,出于地区发展利益全局考虑,中国先是温和反应。然而,日本等国并不珍视地区发展大局,将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方案视为软弱可欺,一步步侵夺中国领土,还在国际上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维权形象抹黑。中国对钓鱼岛、南海诸岛所拥有的主权神圣不容侵犯,中国必然以切实行动维护之。近来中国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采取的各种举措主要立足于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中国不搞领土扩张,不会以维权为由威胁任何周边国家,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对中国实行领土扩张。中国在涉海问题上的各种措施是维权性质的,是任何国家面对领土主权完整遭受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既符合《联合国宪章》等权威国际文件所确认的"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4〕诸原则,也表明了肩负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责任的大国担当。
"台独"、"藏独"和"东突"等分裂势力依然是严重威胁中国领土完整的主要力量。这些分裂势力虽然很大一部分源于国内,但与境外敌对势力联系紧密,主要是通过国外反对中国的力量开展各种分裂活动,甚至不惜采取恐怖主义方式。2008年以来,"东突"分裂势力多次在中国境内制造恐怖主义事件,"藏独"分裂势力近几年一直活跃。对此,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切打击行动都是维护国土安全的合法和正当行为。就"台独"分裂势力而言,中国政府从祖国统一大局出发,结合两岸发展的实际给予了有力回击,有效地维护了国土安全。
总之,现阶段中国领土安全主要着眼于维护性,而非拓展性,更不是侵略性。中国在领土安全上已经采取的和即将采取的各种措施都将是和平维权性质的,既符合相关国际法,也体现了大国担当,没有也不会对任何周边国家构成威胁。
二、捍卫国家主权的政治安全
中国崛起直接表现为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中国发展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与积累的根本成就,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政治角度而言,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表明,除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可以实现现代化外,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实现现代化。客观而言,这为世界其他国家寻找实现现代化途径提供了又一选择,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贡献。然而,在资本主义仍然占据主体的当今世界,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却暗含挑战"只有资本主义甚至只有华盛顿共识才能实现现代化"的传统观念。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不乐意看到的,更是竭力反对乃至诋毁的。早在2004年雷默提出"北京共识"的时候,西方世界就出现许多质疑的声音,还有不少论述提出"所谓北京共识不过是华盛顿共识的中国版本"等观点。〔5〕伴随着中国发展道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所展现出的巨大成功,从意识形态、民主等方面否定中国成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一时间在海内外泛滥开来。拨开学理性论述的面纱,否定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质就是奢望中国人民放弃已经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断乃至终止中国崛起的步伐,维持资本主义甚至主要是美国主导世界的现状。这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悖,必须坚决反对反击。从政治安全角度而言,就是中国要大力捍卫本国主权,反对并批评他国干涉内政的行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股反对中国发展道路,企图给中国发展道路贴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标签并以此"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中止。这也意味着中国捍卫政治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和长久。这场斗争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告诉我们:要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就必须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道路不断获得成功的根本,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保障。中国不断崛起的事实表明,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必须坚守;中国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中国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正确,必须坚信。
三、推进互助共赢的经济安全
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不断大幅缩小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整体差距。2013年中国又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整体之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已经是活生生的事实。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诸多要素如能源、原材料、技术和资金等需要到世界市场去购买或筹集,中国生产的数量巨大的工业品需要到世界市场去销售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强大的中国经济已经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国经济发展在强调独立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互补性,在相互借鉴中实现互助共赢的发展。
美国等西方大国为恐失去世界经济的主导权,以各种方式阻滞中国经济的发展。他们不仅以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借口,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阻碍中国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还在世界经济秩序、金融秩序以及能源等领域推行实质上削弱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政策。美国不仅妄图以TPP破坏中国参与的东亚经济进程,还在非洲、美洲离间中国与前者的经济往来。更有甚者,美国等为了阻止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竟然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阻滞中国经济,在中国急需的高新技术等方面对中国严防死守。即使如此,中国始终坚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加强,任何人为的阻挠都当以自毁而告终。因此,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交流与合作,突出经济互补性在经济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推进经济安全互补共赢。
四、追求稳定发展的社会安全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社会安全的标志就是社会稳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环境舒适和谐。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影响中国社会安全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突出表现为:极端恐怖主义行为、黑恶势力的干扰、贫富差距拉大、少数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等。这些社会安全问题的形成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而且往往盘根错节,相互连接影响,难以做到短时期内根除,只能抓住时机、逐步加大治理力度逐渐消减乃至根除。
为了维护社会安全,中国政府以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抓手,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之一,公平正义实现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要着力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并落实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严厉打击包括腐败、各类黑恶势力和恐怖主义等破坏社会安全的行为,积极推进致力于社会长治久安的各项社会建设。
五、构建良性运行的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使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空间成为国家安全必须严重关注的战略性领域。〔6〕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空间所具有的信息资源涉及整体国家安全的各领域,如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领域。因此,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险的威胁之中。
当前中国政府维护信息安全的着力点在于防范和抵制信息网络政治渗透、信息网络政治颠覆、"信息文化殖民"、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等。任何通过网络旨在反政府、反社会、散布破环社会与经济稳定的言行、煽动民族仇恨和恐怖主义的网络活动,都必须严加防范和严厉打击。美国极力在互联网领域推行进攻性战略,试图通过控制信息空间的信息流动,进而塑造体现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舆论,影响他国受众,使之认同美国而抵制非美国式的做法,〔7〕已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8〕客观上与美国在信息空间的意识形态攻势相配合,中国境内的"信息国土"出现了一股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的逆流。这是网络信息不安全的突出表现。要减少和消除这些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影响,需要更新网络信息管理观念和方法,在加强防范与抵制的方法之外寻找更能适合信息传送规律的新方法加以应对。
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对信息受众--作为个体的人的争取。互联网时代的个体个性突出,知识丰富,信息来源广,独立意识较强,是非分明,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但同时他们感情细腻,容易动情,易于上当受骗,而且报复心强。针对这样的群体,不能动则以"不明真相的群众"或"受教唆、挑拨的群众"的称呼命名加以待之。相反地,而是应该以传播健康的,科学的,符合国家、社会及个体合法利益的网络信息争取之,即通过及时的、真实的、合法合理的、符合社会与个体合法利益的网络信息对其进行引领。近几年与网络相关诸多事件,如周久耕案、躲猫猫事件以及刘铁男案等无不表明:只有以真实、及时、准确的信息进行引领,对社会安全不利的网络事件才有可能转化为催生社会正能量、有助于社会安全的网络事件。当下,中国在加强引领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时,还将网络引入合法的反腐途径之内。这使得争取信息受众的做法更加切合民心民意,必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对信息安全管理的引领性。
〔参考文献〕
〔1〕曾勇.国外南海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12,(6).
〔2〕张植荣,王俊峰.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72-75.
〔3〕王逸舟.和平发展阶段的中国国家安全:一项新的议程〔J〕.国际经济评论,2006,(9).
〔4〕国际公法参考文件选辑〔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425.
〔5〕高建."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1,(3).
〔6〕惠志斌.新安全观下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J〕.国际观察,2012,(2).
〔7〕沈逸.应对进攻型互联网自由战略的挑战--分析中美在全球信息空间的竞争与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
〔8〕黄旭东.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中国家安全问题〔J〕.中州学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