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志: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意蕴及其当代发展」正文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政党政治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国内政党之间权力分配与权力制衡的基本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方式。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前进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既需要我们冷静分析,更需要我们科学对待,决不能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更不能照搬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由此,重新认识中国政党制度及其内在价值,了解其发展,正视其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从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意蕴看,它对世界和中国的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中国政党制度的当代发展看,它需要不断地进行时代创新,通过创新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对推进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作用。作为世界上年轻而有活力的一种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意义与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国家范围,具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蕴。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开辟了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理论和原则,开创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新的理论体系。早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同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党派实行联合和合作以战胜比自己强大几倍的敌人,要求共产党“必须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1](P285)。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党派合作思想的基础上,列宁根据俄国的革命实践提出在苏维埃范围内实现多党合作的思想。列宁认为,苏维埃有多个政党参加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个优点,“我们不怕成员广泛和成员复杂,而是希望这样,因为没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没有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派的战斗的合作,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俄国革命的胜利”[2](P5)。由此,列宁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原则,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派合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实践看,尽管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多个政党、实行多党合作,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发展变化所决定,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还是走上了一党专政的道路,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危险和隐患。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有关多党合作的探索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无疑是一个成功范例,是由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政党合作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探索及其成功实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政党合作思想的继承与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第二,中国政党制度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政党运行体系。相对于漫长的政治发展史,政党还是一个新事物。意大利政治学家G.萨托利指出:“政党,我们知道,是一个为新的事物而起的新名字。说这个名字新是因为事物是新的。这个词直到16世纪才在政治意义上使用。”[3](P97)世界上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诞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就一直存在着国内各政党之间采取什么样的体系实现对国家控制与均衡发展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索致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主要模式的政党制度。辩证地看,尽管这些政党运行体系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其缺陷也不断显现,无论是美国的两党制还是法国的多党制、非洲的一党制,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都表现得越来越疲软,有些甚至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对于中国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已有的政党体系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个挑战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越南共产党坚持一党专政,通过革新开放加速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致使越南共产党也面临着执政基础、党内腐败、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挑战。可见,任何一种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可能永远保持一种绝对的运行优势。中国政党制度在短短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方面已经而且还在发挥其巨大作用,是一种极具生命和活力的政党运行新体系,为世界政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然,中国政党制度还有许多亟须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它对世界政党制度发展的新贡献。
第三,中国政党制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有关国家政治发展的一系列政治理念、政治方略、政治原则、政治制度的总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一,监督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健康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一个核心问题,而党的领导则成了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中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通过政治协商,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二,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政治协商,更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往往是其政治制度的产生形式。刘少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一起,在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忠诚合作,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凡是中国共产党参加并一道通过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将坚决地执行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最高威信而奋斗,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所要采取的态度。”[4](P433-434)可见,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起到了商议国是、决定国家重大问题、产生国家基本制度的作用。也正如刘少奇所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制度,与各民主党派一起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进程。
第四,中国政党制度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治国理政自古有之,从古代的君王治国到现代的政党理政,无疑都在寻找最佳的治国理政之道,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价值目标。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竞争性的政党制度来协调和分配国内各政党之间的权力,以达到更好地治国理政的目的,但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没有促使西方执政党的治国理政达到满意的效果。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执政党通过竞争性政党制度获取国家政权、实现治国理政的政治基础变得不稳定和更加复杂。与此相比,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效果显著,生产力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平稳和谐发展,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治国理政之道。在这条道路上,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政治要素就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一,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之一,切实维护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形成了四大民主制度体系: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制度体系从多层面、多途径开辟了人民维护民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运行国家权力的制度平台。其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体现了人民民主对党领导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人民民主所蕴含的多阶级力量的联合统治。”[5]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制度支撑,奠定了党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基础。其二,中国政党制度以其基本的政治功能,保证了治国理政的有效开展。治国理政需要执政党正确处理政党与社会、权力与民主、改革与稳定等一系列关系,发挥党的利益表达功能,推进社会的整合发展。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五个方面[6]。可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功能,可以实现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共产党的利益表达能力,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维护社会和谐发展,这些都是治国理政有效性的根本体现。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当代发展
中国政党制度伴随着中国革命的需要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党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一,政党制度运行环境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环境基础是政治民主,无论是国家民主、政党民主还是社会民主,都为政党制度运行提供了根本的环境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党内民主决策和常委会工作机制等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有效举措,切实提高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水平。以党内民主带动党际民主,最终推动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建设,成为中国政党制度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的基本逻辑进程。在共度波折与困难的过程中,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更加紧密,共产党更加信任和尊重民主党派,不断创造条件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与共产党一起共谋国家发展大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这充分体现了以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政党民主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运行环境在不断优化。以政党民主为推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和社会民主建设,为中国政党制度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政党制度运行内容丰富。从运行内容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主要包括“怎么实现共产党领导”、“怎么进行多党合作”和“怎么进行政治协商”三大基本问题,实践中体现为三大问题的辩证统一。几十年来,面对不断变幻的复杂国际环境和西方势力的不断冲击,中国政党制度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运行内容不断丰富,体现了高度的发展活力。首先,从实现共产党的领导来说,中国共产党在重视自设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科学化水平的同时,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同各民主党派实行相互监督。其次,从多党合作的具体形式来说,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占有适当数量,依法履行职权,让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家及地方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同时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多种形式与民主党派联系,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最后,从政治协商的形式和内容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形成了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