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重点

作者:周冰发布日期:2014-02-14

「周冰: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重点」正文


【内容提要】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复杂的多重性质,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体制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等四个方面各有其主要矛盾,公共品供给不足、市场体制不健全和扭曲、劳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是四个主要矛盾,或可概括为官民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三大矛盾。相应的改革重点应当是:政府政绩考核改为按部门专业职能分类型考核、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城乡分割的土地制度、从西部地区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集体谈判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框架为中心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建立覆盖城乡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 键 词】官民矛盾/城乡矛盾/劳资关系/地区差距/群体性事件/经营管制/土地城市化/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

 

一、用主要矛盾分析方法认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形势显得特别复杂,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越过温饱阶段进入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和生活富裕的程度与改革开放前那种缺吃少穿的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快速积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似乎开始进入了一个矛盾多发期,媒体天天展示着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一些原有的矛盾,如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矛盾没有消除,而且还在扩大,新的矛盾如贫富矛盾,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和城镇拆迁的矛盾,劳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矛盾,住房、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不公平和腐败的矛盾,已经在积累和加剧,有的还呈现出局部激化的情况。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一种多发和不断增长的态势。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交织在一起,互相冲突,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图像,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攻方向呢?

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一个事物就是认识这个事物的矛盾。矛盾是无处不在的。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规律是辩证法的第一规律。在事物运动发展过程,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必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或过程发展演化的方向,主要矛盾解决的方式决定着事物运动的状态。主要矛盾不同于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存在于人类的一切社会形态和各种社会的一切发展阶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主要矛盾则是指在事物发展的各个时期分别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它实际是基本矛盾在各个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具体反映。面对复杂事物和复杂形势应用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有利于认清事物的性质和准确把握形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矛盾在矛盾体系中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事物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的力量消长变化,有些矛盾激化了,有些矛盾缓和了,有些矛盾解决了,又有些新的矛盾发生了,原来的主要矛盾下降为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一种主要矛盾的解决,并不是主要矛盾的消失或消灭,因为这时必然会有一种原来相对次要的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成为新的主要矛盾。即使原来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各种矛盾之间的主次地位也会发生变化。

这一方法论的重大意义在于指导人们在面对任何事物或过程的诸多矛盾时,必须善于以主要精力从多种矛盾中找出和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的任务,从而掌握工作的中心环节。①当矛盾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时,要善于找出新的主要矛盾,及时转移工作的重点。这是进行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国家和执政党制定战略性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要对基本国情特别是对社会性质和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转型国家,因此,现实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体制转型的进程和转型度,都是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依据。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历史上形成并继承下来而且一度固化和扩大了的二元结构,是目前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作为转型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目前的基本社会经济关系,而且还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转型的最终完成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集中控制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具有多重复杂的性质。

事物的每一种性质都有一种主要矛盾起支配作用,决定着其性质;具有多种性质的复杂事物必有多个主要矛盾共同发挥作用,这些矛盾之间交错重叠,共同造就了事物性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由此观之,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绝不是单一的,目前形势的错综复杂和难于辨识,就是由于多种主要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有哪些主要的矛盾呢?主要有四对矛盾:从经济社会成长和发展阶段来看的主要矛盾,是广大居民迅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低效率的矛盾;从体制模式的改革和转型来看的主要矛盾,是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和扭曲的矛盾;在不断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劳资矛盾;从近代以来的文明转型的长期历史来看的主要矛盾,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城乡矛盾。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二、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1.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供给不足、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低效率的矛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判断,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起飞阶段,总体上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统计局,2007),由中期阶段向后期快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不平衡:一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供给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已经告别了普遍贫困和物质短缺的状态,但是服务业特别是社会服务的发展滞后;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领先,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滞后;三是私人产品的生产供给相对丰富、充裕,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所谓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中不存在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不宜由私人提供,而应当由政府提供,也就是不适合市场化或至少不能完全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国有道路、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无形服务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给的及时充分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近年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诸多社会矛盾中不难发现,发展到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私人物品的普遍短缺,而是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都普遍感到公共品的短缺,因此对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的不满情绪也就比较普遍。

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公众需求特别强烈、供求不平衡特别突出的公共品主要是:(1)包括广大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和公共卫生、住房在内的基本社会保障、失业和劳动保障;(2)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在内的个人安全和公共安全,正常健康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3)教育,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公平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提供;(4)广大公众了解和参与社会事务,了解和参与公共决策,要求表达自己心声和利益诉求;(5)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诉求,对弱势群体发展机会的关注;贫困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救助;(6)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保障环境安全和优美的要求等六大类。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社会矛盾快速积累,民众不满情绪增长,群体性事件频发,政府公信力下降,就是这一矛盾产生和发展的结果。

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经过30多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物质需求普遍得到了满足,在追求更加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需求必然极大的增长。这不仅表现在对文化精神产品需求的增加上,更多的则是表现在社会参与和对公共品需求的迅速增长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居民进入城市,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品的需求主体迅速扩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公共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结构变动,结构变动是保证经济增长持续的必要条件,起飞阶段经济高增长和高结构变动率是互相促进的。②尽管他们讨论的主要是经济结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也会带动社会结构的较快变动。自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中国政府就转变成了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长期以来都是把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放弃过去的阶级斗争思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公共服务之上,政府的职能实际是存在着偏差的,这也是政府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政府改革的滞后,仍然以计划经济时期全能型政府的思维和方式行为,必然是左支右绌,疲于应付。公共品严重短缺和供给不足的矛盾,就是政府改革和职能转换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结果。

这个矛盾是一种成长中的烦恼,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要经历和承受的矛盾。尽管目前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矛盾依然还是一个主要的矛盾,但是其发展过程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起步阶段,正在从一个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迅速迈进。与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相比,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这就是已由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不发达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转化为其更高阶段的、特殊的广大居民对公共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公共供给不足、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公共服务低效率、低质量的矛盾。

2.从体制转型的角度来看,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市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和扭曲的矛盾。

中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是典型的体制转型推动的增长,是市场化、民营化、全球化的结果,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机制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不健全、不完善、不协调的。首先,市场体系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商品市场发展较快,已经比较成熟和发达;另一方面要素市场的发育比较缓慢,很不成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扭曲。劳动力市场被户籍、所有制、干部和职工、学历等身份制度分割成所谓的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正规市场和非正规市场;土地市场被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和征收征用制度严重分割,基本上把农村土地排除在市场体制之外;金融和资本市场因国家的垄断和限制,发展远远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其次,市场体系的结构性扭曲和市场主体的行为扭曲。一方面,基础性的上游行业、关键性行业由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垄断经营,这些企业依靠政府对要素和资源的价格管制和享有的特权从市场上攫取了丰厚的高额利润,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