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根本立场和鲜明态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两个时期都不能否定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也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新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无数事实表明,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不能否定的。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前的奋斗探索,是承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而开始的新的伟大历史进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党曾经号召学习苏联经验,但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实践探索,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探索成果和巨大成就,必须充分肯定。
毋庸讳言,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也就是说,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那是从整体上说的,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于“文化大革命”前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已经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对于“文化大革命”,“历史决议”更是从根本上作出彻底否定的明确结论,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同毛泽东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时,也不能人为夸大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更不能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如果这样做,既违背历史事实和人民意愿,也势必造成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邓小平同志郑重地提出这个重大问题,其基本精神同“历史决议”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理直气壮地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才有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开创性科学回答。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历史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号召。经过实践探索,党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良好开局。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根植于中华大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壮丽篇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自身建设大大加强。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至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51.93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迸发,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快的速度,呈现如此大的变化,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人们普遍关注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不奇怪的,决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早在1981年,“历史决议”就曾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从那以后,党和国家又走过了32年。30多年来,党始终清醒地认识、科学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依靠人民攻坚克难、继续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正确方向和巨大成就,必须充分肯定。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联系。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充分肯定各自历史贡献、充分注意各自历史特点基础上,牢牢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决不能相互否定。
(一)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党的十八大高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结论。
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主要标志,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经过实践探索特别是总结经验教训,党就探索这条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化、特殊化;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党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主张。尽管上述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有的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有的没有坚持下去,但党在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和认识成果,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包括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