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青凡:政治改革到了进入决策视野的时候了」正文
以稳定之名反对政治改革,最终的结果,稳定将不复存在。为什么要进行政治改革?因为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都源出于政治层面。如分配问题、腐败问题、教育问题、卫生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那一个跟政治无关?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限权和分权,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作。
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最终必然转化为政治危机!令人匪夷所思,现在有人提出,防止政治改革激进化。政治改革尚未启动,就担心激进化,这让人想起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刚启动,就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假如没有邓小平先生的当机立断,阻遏这种无谓的争论,中国的今天,将是另一番景象。
中共13大就提出政治改革的设想,着眼点就是党政分开,现在已经到召开18大的时候,政治改革之题未破,还在议论之中,可见阻力重重。政治改革最大的阻力,源于权力层,因为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类似于政治毒品,让玩权者上瘾。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但没有得到权力层的广泛响应,无疑给中国的明天,蒙上一层阴影。
治理国家,有治本或治标之分,只有法治才能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这跟人生病一样,该吃药的时候,就要吃药。该打针的时候,就要打针。该开刀的时候,就要开刀。不能因为怕药苦,怕打针或开刀疼,而坐失最佳治疗时机。前苏东剧变,现阿拉伯之春,都是坐失改革良机之故,一旦危机降临,连上帝都束手无策。
试图将政治改革等同于政治动荡的说辞,如果不是糊涂之极,就是拒绝改革的危言耸听。有经济改革的先例和经验,政治改革并非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理论来源,就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增长通常通过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试验,待成功后逐渐向周边扩散和传导;最后实现全面增长发展。所以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先生提出设立经济特区。实践证明,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经验,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贡献率,有目共睹。政治改革,同样可以有不同的范本或背景条件的考量,确定不同的政治特区进行试行。
增条极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政治改革。与所谓的顶层设计相比较,增长极理论最大的优点,就是既积极又稳妥,一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对全局的影响也有限,并且容易控制。而顶层设计就有诸多弊端,如对全局影响太大,并且不易控制,必然出现要末全对,要末全错的局面,广泛影响全局的政治改革信心和动力。如果能在18大时能提出政治改革的试点方案,可能是2012年的最大政治亮点。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