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伟:从西方视角看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党―国家体制

作者:沈大伟发布日期:2011-05-16

「沈大伟:从西方视角看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党―国家体制」正文

摘要:本文选自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授权发表的新著《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的第三章。文章主要描述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共产主义政党―国家体制的研究,根据对中国政治体制未来走向的看法,作者将这些研究分为“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两个阵营,并分别对这两个阵营的观点进行了阐释。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政党―国家体制当前正同时处在收缩和调适的状态中,中国政治制度表现出了巨大的弹性和适应能力。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中国共产主义政党―国家体制的演进将走向何方?中国的观察家们所思考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当前状况与未来吗?

意料之外的是,很少有中国专家尝试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宏观层面的政治变革提供系统性的比较视角,并加以阐释。当今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非常微小的分析单位,缺乏更广阔的视野,也没能产生对中国、中国共产党未来前景的预测。在美国,中国问题研究似乎就是对越来越小的东西了解得越来越多。不过,也有一些中国专家已经尝试着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放进比较的视野中加以研究。

在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党―国家垮台之后,一些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就公开宣称,中国走上相同的道路只是个时间问题。他们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政权脆弱不堪,四面楚歌,正处在溃败的边缘。

但是,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党―国家没有随着东欧、苏联、蒙古制度的崩溃而成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1991年后更是牢固地掌控了权力。这样的预测也就逐渐销声匿迹。直到90年代末期,这样的预言重新出现。一些记者和畅销出版物都在预测和谈论中国政治体制的未来走向,但是这些讨论基本上都限于中国研究专家的圈子,他们开始探讨中国共产主义政党―国家的优势和弱点。

不论是在如何看待中国,还是在对中国进行分析的内含方面,中国问题观察家们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他们之间存在两个明显分裂。第一个分裂是那些关注中国表面形态――它的经济能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影响力上升的外交政策――与那些研究中国国内状况的学者之间的分裂。这两个分析家阵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分裂变得明显了,前一阵营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具有凝聚力、日益强大的国家,它(“Party ?State ”一词有多种译法,此文我们统一使用“政党―国家”或“政党―国家体制”的译法。――译者注)的影响和力量已经扩展到世界舞台。在这些分析家当中,几乎没人认为中国国内政治体制将会变得脆弱敏感(唯一的例外是美国主管东亚事务的前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Susan L?Shirk],她在《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中认为,中国表面上越来越强大,而内部却越来越脆弱)。实际上,对于这个阵营的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牢固的共产主义政党―国家体制是“中国崛起”和“中国威胁”两种论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戴维。兰普顿用“强大的中国范式”一词取代了“孱弱的中国范式”。

第二个明显分裂是在那些关注中国国内政治和国内状况的分析家当中产生的。这些分析家却有一个重要的共识,所有人实际上都认为,中国的政党―国家体制经受着多重问题和弱点的折磨。所有学者都一致认为存在这些问题:党的合法性降低,党的组织遭到腐蚀,官方指令越来越得不到服从,党的意识形态空洞化,社会道德出现真空,腐败无法遏制,官员热衷于寻租和其他掠夺性行为,等等。

正因为如此,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观点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收缩之中。但是,对于收缩的范围和程度,学者之间有很大分歧;在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改革尝试在重建党的合法性、支撑党的治理上是否成功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更加尖锐。其中一方,我称之为“悲观主义”,认为这些问题都极其严重,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另一方,我给它贴上“乐观主义”的标签,认为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一切问题本质上是可以解决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将制度创新和实施创新的努力看成是既能适应所关注的问题,而且在短期到中期(5年到15年)又是成功的。因此,尽管大多数外国分析家在本质上认为中国的政党―国家体制处于收缩状态,但是对于这种状况的严重性以及制度反应的效能却持不同看法。

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者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陷入困境,极度危险。不少著名学者持这一观点。

例如,哈佛大学的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lc Macfarquhar )明白无误地断言:中国的“政治体制是脆弱的”,“简而言之,虽然中国经济的进步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其政治制度却处在系统性危机中。北京展示给高级访问者的是巨大的实力,但这是一个脆弱的制度”。2006年,麦克法夸尔在国会图书馆与黎安友(Andrew Nathan )的对话中直白地说:“我所分析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共产主义制度在10年内崩溃……中国共产党像个能力超群的消防队,它控制社会活动者,满足它的追随者。通过管理新闻界,它成功地控制了地方的抗议……我认为,在某些方面,这些‘火星’会燎起全国之火……所有能够造成真正的大规模衰落的因素都在这里……问题是扳机会在哪里?”在与黎安友随后的交谈中,麦克法夸尔批评中国共产党是个空心组织:“这个党的本质是什么?它就是一个7000万人的‘扶轮社’,这些人加入进去是因为他们能得到好处。”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谢淑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未来有着相似的观点。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中,她指出:“中国可能是一个正在出现的超级大国,但它又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导致极大危险的恰恰是其内部的脆弱性,而不是经济或军事实力。”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理查德。鲍姆(Richard Baum)(中文名鲍瑞嘉。――译者注)认为中国:“充满活力的经济和社会,与僵硬的、过时的治理体制和政治控制体制之间的脱节越来越严重……这个制度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已经被冲淡,它在本质上已经不再被25年的市场改革和合乎经济原则的改革所承认;党再也不能为中国的未来提出鼓舞人心的前景。渐渐地,社会上的许多团体和个人把党视为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关的和令人厌恶的――能躲就躲,能忍则忍。”

这三位知名中国政治学家都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日子屈指可数。这种观点也得到很多华裔学者的赞同,裴敏欣是典型代表。但裴敏欣的预测不是政权会垮台,而是长期停滞。只有章家敦和布鲁斯。吉雷(Bruce Gilley)分别预测到政权崩溃与民主突破。

在出版界的“中国崛起”、“中国威胁”两种观点争锋的当头,章家敦耸人听闻的研究著作《中国即将到来的崩溃》假设了一场剧变。就在其他研究关注于中国向外扩张和对外侵略的可能性时,章家敦关注的是中国内部爆裂的可能性。他强调说,中国共产党的“分裂”的迹象随处可见,共产党被推翻只是个时间问题(他预想的似乎是以革命方式推翻共产党的政权而非等它逐渐死亡)。

章家敦的预测遭到许多学者和中国问题专家的嘲笑。2006年,也就是该书出版5年之后,他试图为之前关于到2010年中国共产党会垮台的预测做辩护。他开始在《远东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中期评估:

在《中国即将到来的崩溃》一书中,我预测了中国共产党将在2010年底垮台,我们正在半路上……这个最重要的政治组织究竟是不是正在走向垮台呢?看起来当然不是。相反,中国强大的一党制国家是个奇迹、引人注目……通过在国家序列中一步步地向上攀升,中国正在改变我们对政治治理的认识。

在这个转向之后,章家敦仍然继续为他最初的分析和预测进行辩护,他拿出了一个困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问题清单:社会不平等明显加剧,群体性事件增加。但奇怪的是,他对中国经济却绝口不提――这可是他早期批判的核心――而是特别转向了政治领域和中国共产党。他对党的领导提出了一个可怕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已经无力重新焕发活力。它曾经年轻、富有活力,但是,群众的普遍觉醒、不时发生的危机以及时间流逝所带来的衰弱效力,都在侵蚀着共产党。这个党或许很庞大,但是它腐败、遭人咒骂,经常发挥不了作用。它在一些地区几乎停止发挥作用,正在被某些家族和团伙所取代。

章家敦在他的中期评估中得出结论说,社会经济变革正在削弱政党―国家的管理能力:“不要认为中国人会让国家干部来控制转型的步伐。北京的官员曾一度领导改革,但现在他们在奋力追赶……政府实力越来越下降,老百姓对政府越来越疏远,会导致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几年陷入更大的不稳定……总之,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不管是不是宪政政府,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快都难以驾驭。”

在预测中国共产党消亡和中国最终进行民主化方面,并不只有章家敦一个,还有许多著名的中国史学家。阿瑟。沃尔德伦(Arthur Waldron)在演讲中和美国报纸的时评版上都发表这样的预测言论。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 )寻找着中国共产党陷入“合法性危机”的迹象,也在寻找着与帝国王朝和国民党政权衰亡相似的国家权力衰落的迹象。默尔。戈德曼(Merle Goldman )一直在追寻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种子,长期以来一直倡议中国实行民主化。2006年,她指出,由下而上的民主化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布鲁斯。吉雷写了一本著作专门论述“民主突破”将降临中国,以及2005年是中国共产党最后阶段的开始之年。他预测,随着社会“破裂和运动”,当某一精英集团选择了民主方向,革命就将从上层开始。

英国记者兼作家威尔。赫顿(Will Hutton )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中,将中国的政治体制描绘为结构上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列宁主义的法团主义”。他写道:“它(中国)无力抛弃政党―国家体制和列宁主义的法团主义而成为一个接受宪法约束的官僚政党制度――但是,这是一定会发生的。它如何发生将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他又强调说:“中国共产党需要为它的控制提供正当性的证明,不论是对村镇选举还是对媒体都是如此。在它生死存亡之间,所有的立脚点都在于它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和对军队警察的控制能力。但是在实现长期统治的过程中,尤其是当经济受到‘政治烂尾楼’的脆弱性所侵扰时,这些立脚点都是靠不住的。”

诺丁汉大学的华裔学者郑永年认为,政权的更迭既是必要的,又是不可避免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威权主义制度实现了民主化。中国会与这个趋势相悖而成为一个特例吗?可以肯定的是,政权更迭的力量已经存在。所有这些力量汇合在一起,可能给中国带来某种意义深远的制度。”但是与吉雷及其他人不同,郑永年并不认为中国的民主化会很快到来。郑永年假定了政权更迭的四个路径:

借助外部力量(不可能);

上层的崩溃(不太可能);

下层的革命(可能);

渐进的政治自由化(很有可能)。

郑永年并没有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政治自由化制定一个时间框架,而是指出,各种不稳定因素可能会促成下层过早地发生革命。但是他似乎也相信,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这两种力量将会使制度从内部发生变革。

其他一些分析家认为,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处在即将崩溃的危险中,但是却面临着严重的“治理危机”。这种观点最有权威的倡导者是裴敏欣。

裴敏欣在一系列文章中对许多现象和统计进行了分类和辨别,在他看来,这些现象和数字都意味着“国家的无能”。他认为,除非在较短的时期内进行严肃的政治改革,改变这些现象,否则中国强大的经济增长将会停滞,政权的统治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他把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主要问题分成三类:

1?党的组织渗透能力下降;

2?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吸引力受到侵蚀;

3?党内纪律遭到破坏。

裴敏欣还认为,腐败和庇护体系是长期困扰着中国共产党的痼疾。他明确地警告说:“在许多关键领域,中国混合的新威权主义秩序展示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政治停滞与苏哈托时代印尼权贵资本主义的病症。”他认为这些病症――例如无处不在的腐败、地方官场的勾结、精英的犬儒主义和群众的觉醒――都是治理能力弱化的典型症状。

在2002年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危机》的演讲中,裴敏欣也说到: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支持基础实际上已经遭到侵蚀,现在它是一个以精英为基础的党。它正经受严重的认同危机,没有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于统治精英的普遍嘲讽和幻想破灭。社会上责任丧失,腐败蔓延,地方官员相互勾结。中国共产党正在发生政治溃烂。它的威信遭到破坏,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