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伟:一个公民的呼吁――中国亟须休养生息

作者:孟令伟发布日期:2017-03-07

「孟令伟:一个公民的呼吁――中国亟须休养生息」正文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四十周年。约四十年前、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即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为转折的四十年来,一方面,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体量成为世界第二;另一方面,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受到重创也许是最为沉重的代价。表现为诸多方面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在提出新的发展取向,中国正面临新的抉择--中国亟须休养生息。其理由罗列如下:

近年冬季雾霾和空气污染已频繁牵动上至庙堂、下至普通百姓的神经,继北方城市频频拉响重雾霾和重污染警报之后,南方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大气环境凸显的问题,形成雾霾和空气污染的成因是复杂的,很难说那个因素是罪魁祸首,更可能是整个生态环境受到重创的"形而上"表现,而"形而下"的环境问题更令人触目惊心。近年中国的北方城市一到冬季,有几个不在雾霾和空气污染的笼罩之下?其冬天北方城市频频拉响重雾霾和重污染警报便是明证。但也不限于北方,"成渝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已经紧随京津冀之后了。尤其成都平原地区,大气环境问题凸显,牵动百姓神经"(1)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地方竟将雾霾正式定为气候现象;一些专家则认为,农村冬季烧煤取暖、城市燃煤锅炉是形成雾霾和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是非常可疑的。据笔者所知,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农村冬季燃煤取暖(包括做饭)、其它季节用煤做饭就已经比较普遍了,用不起煤的农家用柴火取暖或做饭更是浓烟滚滚,那时是10亿人口,8亿农民;那时城市企业和其他单位用燃煤锅炉更是普遍现象,且很多住平房的城市人以燃煤取暖。如果将审视的眼光放大一点,雾霾和空气污染应该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和河流、和湖泊、和湿地、和草原、和森林、和土地、和城市高楼、和各种密集的建设设施等等都有关系。然而雾霾和空气污染只是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一种表象而已,只是"形而上"的、属于环境"精神层面"的表征,请看如下"形而下"的属于环境"物质层面"的表征,哪一个不是触目惊心?

中国本是以水立国的国家,但现在河流污染已经是普遍性的事实了,长江流域年废水排放总量达三百多亿吨,黑臭水体成为不少城市的顽症,更严重的是整个中国河流泾流量锐减,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之源头冰川退缩,"黄沙片片",长江上游一些大河近年来水量大幅减少,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其源头和上游草原、高原湖泊的沙化和干涸程度十分严重,二十一世纪之初黄河的来水量仅有四五十年前的百分之一,中国许多中小河流断流,很多河接近干涸或只流着涓涓细流,能行船的河已经很少,由于污染、水电站开发、水量下降、追求急功近利的经营等原因,河流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惊人地减少。中国历史上是以水立国的国家。农业是国家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水又是古代经济周流的主要载体。因此治水是国之大事,而循水疏浚是治水的灵魂。古代中国不仅南方河流密布,港汊无数,北方的河流水系也很发达。直到清代,西安一带的八川水系仍是完好的。江河曾是中国东西特别是南北之间交通最有效的工具。所谓"溯流而上,顺流而下"。但时至今日,中国的水真成了大问题。现在从北到南,中国的河流还有几条没被污染呢?一位徒步旅行者拍照并撰文报道:"从上海到寺背村(注:在江西省宁都县,作者的故乡),我经过几百条大大小小的河,那些小河们像极了我村里的河,填满了垃圾,几乎没有干净的,有些甚至臭气冲天。城市周围的大河总是砌起了水泥防洪堤,虽看不见很多的垃圾,但河水一般是有色的"(2)。"2016年2月,清单在住建部和环保部合办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上公示,1861条黑臭水体的详细信息一览无余。"而经过公众监督后,到是年3月上旬,"部委信息库中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数量更新至1876条"(3)。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那曾是中国历史的骄傲,全中国人的骄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是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亿万计人民的南中国母亲河。历史上有多少吟诵长江的诗歌,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临江豪叹。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还有一篇古《大雾垂江赋》(疑为罗贯中所作),单写大江大雾之盛景:"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才隐南山之豹;继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吞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深浅;离娄之明,焉能辩乎咫尺?"这些千古名人和千古名赋,陪伴着长江一路走来。而今的长江,既难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更难见"长鲸千丈(用千丈形容长江大鲸),天蜈九首",也再无颜面对这些千古名人和名赋。据二十一世纪初的有关资讯:由于冰川退缩,冰湖消失,加上沙漠化加剧,长江源头已是"黄沙片片"。沿长江第一城曲麻莱县城,10年间有467公里的草场变成了沙漠。2016年《南方周末》以"重修长江"为题,报道了长江生态环境陷入的困境:"长江流域2014年废水排放总量达三百多亿吨,占全国接近五成"。"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突出: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段总磷浓度大幅上升,在江西、安徽段浓度下降,到江苏段再次上升,到上海入海口的朝阳农场断面达到高值。""九三学社中央《关于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研报告》提到了目前长江生态环境的七大问题:河川径流量减少、河流泥沙锐减、温滞效应明显、江湖关系改变、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河流环境容量降低、中游防洪风险仍然很大。""环保部:长江流域开发与生态安全格局、产业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尖锐,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结论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习近平语)"(4)。长江上游的几条大河来水量连年大幅减少。"水利部门数据显示,2014、2015年,沱江上、中、下游的水量连年下降。即使水量最大的下游,2015年年径流量也比多年平均值下降31.2%,比2011年减少20亿立方米。另据环保部门和武汉大学的相关课题研究,沱江水量2014年比2013年减少29%,2015年比2013年减少39%,每年都要从都江堰调水。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岷江,岷江水量2014年下降4%左右,2015年下降18.1%"(5)。由于上游供水量减少,长江甚至出现枯水季节大船不能航行的现象。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号称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古来黄河的气势雄伟甚至压过长江。孔子临黄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杜工部笔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太白笔下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又是何等的气势磅礴!而到新旧世纪之交,由于包括(黄河)源头区在内的青海黄河流域的草地严重退化和荒漠化(有资讯表明:到二十世纪末,青海黄河流域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黑土滩"、荒漠化草地总计面积达736.6万公顷),大量"海子"(湖泊)消失,使黄河上游水量减少了23%,加上300多条支流有不少干涸或接近干涸(据当时有关报道,黄河300条支流几乎完全干涸),导致二十一世纪初的"黄河来水量有时仅为四五十年前的1%" ,汹涌澎湃了亿万斯年的黄河居然在世纪之交出现频繁断流的现象。另外,中国北方四季不断流的中小河流还剩多少条呢?(南方雨量充沛,情况要好一些)。我家乡的滹沱河也是当地有名的河流。丁玲写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小说,其实桑干河还是滹沱河的一条支流。我在家乡务农时,夏季滹沱河就不必说,即使冬季也满眼是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离开家乡后,回去探亲时便发现滹沱河水越来越少,现在即便是夏季也只流着细细的一股水,河床大部分是青草和裸露的土地。历史上直到清末的辽河,曾有 "千帆竞发、满目舟楫"的壮阔景象,它不仅是沟通海洋、深入东北内陆的水上交通要道,而且是辽人的"鱼米之乡"。现在水少得已无法行船。近年不少地方为制造景观,在河流上兴筑橡胶坝,造出一大片清水,但这动人的景观后面却是可怜的涓涓细流。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北方旱情严重的那几年,有资讯说整个北方地区大部分中小河流处于干涸或接近干涸状态。近年有关资讯称"中国50%以上的河流已经消失,留下的也少有不被污染。环保部统计,约2.8亿中国人的饮用水不安全。全国近一半的河流,不适合人类接触"(6)。

中国几大著名湖泊水体面积大幅减少,曾经操练大规模水军的鄱阳湖低水位时变身"大草原",洞庭湖早已失去了往古的澎湃浩瀚气象,"八百里洞庭"已被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昔日"鱼米之乡"的天然渔业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水质分别下降为四类和五类,太湖虽经投入巨资治理,但富营养化程度仍很严重,昆明之所以为美丽的昆明是因为滇池的存在,但滇池面积和水体的缩小、透明度的大幅下降、池水的污染、传统水生植物和鱼类的骤减使其前景堪忧,新旧世纪之交和建国初期相比,整个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减少近一半,当年曾滋养红军的洪湖面积缩减了百分之五十八点五,"千湖之省"湖北百亩以上的湖泊由建国初期的一千三百三十二个减少到近年的五百七十四个,其中五千亩以上的湖泊由三百三十二个减少到一百二十五个,北方相当数量的平原湖泊、高原湖泊、草原湖泊消失,中国大地上不少湖泊已经永远地消失,还有一些湖泊正在走向消失,"春来湖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和"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鱼米之乡"已经名不符实了。江西的鄱阳湖,亦名彭蠡湖。那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指丰水时的面积而言),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吞吐湖泊。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文中写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描写的就是鄱阳湖(7)。唐朝王勃在其千古名作《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是鄱阳湖秋日的奇景和湖上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水战--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水上对决就发生在鄱阳湖。鄱阳湖也是三国时代东吴周瑜经常操练水军的地方。周公瑾在鄱阳湖练好水军,转到扬子江(长江)打败了曹孟德的八十三万大军。所谓"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但"据新华社11月3日(指2016年11月3日)报道,继今年9月19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破12米大关,较历史同期提前54天进入低水位期后,11月3日8时,星子站水位跌至10.6米,通江水体面积924平方公里,不足丰水时期的八分之一。鄱阳湖正变成'大草原'"(8)。其实,四年前的2012年10月25日8时,水文部门的监测数据便显示,其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1.97米,跌破12米,湖区水体面积1060平方公里,比同年8月16日的3990平方公里,缩小2930平方公里(9)。和2012年相比,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