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龙:社区照顾模式在东莞运行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堑头、梨川、上桥、花园新村、梨川社区为例」正文
社区照顾模式在东莞运行现状的调查报告
――以堑头、梨川、上桥、花园新村、梨川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东莞人口的老龄化与高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给市政府财政,家庭成员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发展社区照顾成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而推动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中角色功能的发挥,是促进社区照顾服务发展的有利因素。通过对东城社区的走访调查,在分析社区居民对社区照顾服务需求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东莞社区照顾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社会工作者的视角上提出了服务改进建议。
关键词:社区照顾;主要问题;社会工作者;服务改进
前言
社区照顾是指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网络,为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由于中国正快速步入老年化社会,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的压力逐渐显现,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制度、社会服务等各项政策体制急需推进和完善,以降低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结构及功能转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所衍生的老年人照顾问题也日益突显,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主流养老模式,已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
目前,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分别是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以社会资源为辅助,鼓励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在空间距离、护理和服务方面都具有优势,成为了未来养老形式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之一。
我市目前推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引入“社工+义工”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进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模式,将正规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有机结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规范、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运行的实际情况和潜在问题,深入了解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的定位和功能,课题组对东城区堑头、梨川、上桥、花园新村、梨川五个社区分别进行走访调查,采用填写问卷的形式,以调查数据为参考,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区照顾调查结果的简单统计与描述
社区照顾模式在东莞社区运行现状调查来源是堑头、梨川、上桥、花园新村、梨川社区的居民,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指标包括被调查群体特征、经济状况、生活自理程度、需求状况。其中,被调查群体包括56%的男性和44%的女性,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其中18~59岁的占9%,60~79岁的占56%,80岁以上的占33%。被访者婚姻状况已婚的占大多数,其中未婚的占6%,已婚的占67%,丧偶的占26%。被调查群体的经济来源55%是来自养老退休金,18%来自最低生活补助和残疾人补助,27%来自家庭补助。而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低于505元的占3%,505~1000的占47%,1000~2000的占22%,2000~3000的占19%,3000以上的占9%。
综合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被调查者的经济情况大部分是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在身体状况方面,被调查者的身体状况只有9%是健康的,剩下的均患有肢体残疾、精神残疾、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被调查者有着不同程度的社区照顾需求;被调查者10%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困难,29%在乘坐出租车或者公交车出行方面存在困难。而在调查中可以看到社区目前所提供的照顾服务是非常有限的,被调查者大多数提供日常护理的是来自家庭成员,而在社区内享受到生活照料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被调查者在行动照顾、物资支援以及心理支持方面均存在不同的需求,而需求绝大部分并未得到满足。关于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调查,只有12%的被访者愿意并且有能力入住养老机构,而73%是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希望得到社区照顾。
二、社区照顾模式在东莞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照顾强调把需要照顾的对象留在社区内以解决他们的困难,强调建立社区自持网络,社区照顾有其一定的优越性,表现在实现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增强了社区人性化的关怀,密切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被照顾者提供了一个“原生态”的、可适应的社会环境。尽管如此,社区照顾在实际运行中,当与社会制度及社区内的资源相嵌合时,还存在种种问题。
(一)社区在社区照顾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被照顾者的需求
一方面社区照顾模式在东莞部分社区试行时间不长,社区服务经验的缺乏使社区在社区照顾方面并不全面,目前为止的社区照顾服务内容很单一;另一方面,由于很多老人社区照顾项目没有列入财政预算,而社会捐助又极其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照顾在人力、物力方面的缺乏,这是社区照顾服务能力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随着东莞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加快,家庭功能、结构、规模的变化,老人人对社区照顾的层次需求不断增加,社区照顾模式发展的步伐跟不上老年人的需求发展,难以全面满足到被照顾着各方面的需求。
(二)社区照顾的服务提供者的非专业化
目前东莞社区照顾是以社区居委为依托,社区居委会成为了社区照顾的直接负责方,基于地域、便利程度、社区就业、资金投入等多种考虑,在聘用社区照顾的服务人员多数为本社区无业或下岗失业的妇女劳动力,她们多数没有受到过相关方面正规的培训,这导致社区照顾的服务提供者非专业化的问题。
(三)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不完善
目前,由于在规划社区时并没有把社区照顾方面的设施规划在内,从而导致在社区照顾方面的设施比较缺乏,特别是医疗护理服务设施非常缺乏,其他如对老年人的救助、安置措施等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认为只要老人有儿女就万事大吉了,而没有考虑到他们子女本身在时间、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困难,从而导致一些有子女的老年人并没有受到所必需的照料。另一方面,目前的服务提供者只要求每个星期到孤寡老人家里进行打扫清理,但是老年人在起居、饮食方面并没有得到照顾。
(四)社区照顾的主体力量单一,社区内小型服务机构缺失
社区照顾中,照顾者一般是被照顾者的子女或亲人,而孤寡老人则是由社区聘请或自费聘用的社区照顾服务人员进行照顾,社区照顾的主体力量相对单一。另外方面,社区内除了社区卫生站并没有引进相关的服务资源,比如:日间服务中心、日托所等,这些都是社区照顾服务的薄弱环节。
(五)社区照顾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东莞老年人社区照顾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由于社区服务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在东莞又是刚起步的事业,所以,很多社区的社区照顾管理体制不健全,宏观层面是由于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一些工作职责不清,工作关系归属不明确,使整个管理体制缺乏应有的整合效应,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成效。而微观层面则是,社区照顾在社区运行的经验缺乏,许多管理内容并没有设置规章体制或设置的规章不完善,这导致社区照顾在社区运行要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三、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模式运行中的角色与作用
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内有照顾需求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结合社区服务站的社区工作者、社区服务商以及志愿者,为特殊老人提供包括探视、老年餐桌、志愿者陪护、服务转介等生活照料;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另外,还可结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咨询服务,社工在老年人社区照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社区社工立足扎根社区,专业服务社区,在社区照顾中担任着多种重要角色,发挥社工功能与作用,有益于提升社区照顾服务水平。
(1)治疗者
社区社工深入社区,通过广泛深入的走访和调查,掌握社区内社区照顾需求者的基本需求,并接受社区老年人及残疾人个案服务,协助在社区内照顾的人员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并为诸如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以及行为偏差等个别服务对象提供行为治疗或其他心理治疗,与服务对象一同合作通过社工的治疗行为介入,达到治疗效果,帮助被照顾者恢复正常生活。
(2)辅导者和教育者
社区社工作为专业专职的社区服务人员,其有着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背景,可以为照顾者提供辅导服务,提升照顾者服务素质与服务水平,为照顾者小组提供训练课程,教导有关的照顾技巧,辅导照顾者,间接提高被照顾者福利水平。社会工作者除了在辅导照顾者服务技巧外,还在教育被照顾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内照顾人员提供教育性服务,为被照顾者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教育内容。
(3)非正式资源的协调者
社工为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的服务,如为照顾者小组的活动寻找社区资源、活动场地;推动照顾者协助服务机构推行服务;向照顾者小组提供财政或社区资源的资料和申请渠道,协调社区及社会可用资源,协同老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义诊、讲座、咨询等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在社区照顾服务中绝不可忽视非正式资源的作用。除了正式资源,另一部分资源来自于非正式资源:志愿者的服务,民间组织和服务对象的社会资本,则是社区照顾的重要资源。社区服务专门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拓展社区照顾的资源。如:招聘一般志愿者和专门服务的志愿者,发展与社区内组织的社区关系。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还要利用社区周边的福利机构等。
(4)倡议者
为较为特殊的服务对象倡议和争取合适的服务;替照顾者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和争取改善措施;通过教育和培训,鼓励照顾者自主争取权益。就服务对象的情况向有关服务机构提供意见,为照顾者小组提供支援,提供活动及发展方向上的意见。
四、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方向的服务改进
根据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习惯,老年人大多愿意留在家中度过余生,社区照顾模式显得十分有效,将是我国老年人照顾的发展趋势。作为社会工作者,充当着倡导者、支持者、照顾者和政策推动者的角色。以下是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方面的服务改进方向:
(1)建立社区老人照顾服务档案系统
推动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的前提是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老年人是特殊群体,具有身体机能下降、多病、逐渐退出社会舞台而出现的无力感等特点,社区照顾服务的制定需要坚持个别化原则,针对不同的老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照顾方案,为此,建立社区老人照顾服务档案系统尤为重要。建立社区老人照顾服务档案系统,记录老人的基本境况、接受服务情况、特殊情况等重要信息,不仅能够成为社区照顾方案的依据,更能够缩小社区服务反应的时间。
(2)引入专业老年人照顾组织,建立专业照顾网络
社区照顾服务与院舍照顾服务相比较,其中院舍照顾服务的优势之一就是具备专业的老年人照顾组织和编制的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倡导引入专业老年人照顾组织是社区照顾建设的主要内容,专业的老年人照顾组织亦成为正规照顾。老年人照顾组织可以是承包老年人照顾服务的公益项目,也可以是专门为区域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小机构。譬如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统筹,落实到项目开展,为老年人提供起居饮食照顾、打扫居所、代为购物等行动照顾。同时,社区本身已存在的一些显见资源也需要得以整合和利用,如社区的卫生所、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星光之家等,必须要把社区老年人照顾组织与社区原有单位联系起来,建立专业老年人照顾网络,发挥更强的作用,辐射影响更多的老年人。
(3)组建社区照顾服务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队伍在中国发展得很快,团队不断壮大,很多居民通过参与志愿者的方式来实现帮助别人的愿景。在老年人照顾领域,更是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内容。而志愿者服务又是社区照顾服务的重要补充,志愿者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定期入户探访服务,慰问服务等支持性服务。也有很多的志愿者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利用己长来帮助老人日常起居,例如装灯泡、修电器、维修家具等。建立社区照顾服务志愿者队伍,需要一个具备稳定性、能够提供常规服务的团队,社会工作者需要牵头组织这支队伍,包括制定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规范,包括整合志愿者队伍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也包括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提供长期性服务等。“双工联动”是社区照顾的有益探索,组建社区照顾服务志愿者队伍,能更大限度地扩充社区照顾的非正式照顾网络,使社区照顾服务更为完善。
(4)开展丰富的社区老年人服务
老年人常常伴随着寂寞和孤独感,家人的外出工作导致对老年人的忽略,使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显得枯燥而单一。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区老年人活动能够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社区老年人服务的策划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阶段特点和需求来设计,老年人最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问题,康娱活动也是老年人比较缺乏的一项。社工可以安排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义诊活动;也可以设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康乐游园活动,提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参与度,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整体关怀。
(5)营造邻里互助社区氛围
社会工作者倡导邻里互助的精神,这是建立关怀性社区得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特质,老年人是一个基数越来越大的群体,每一个人都会步入老年人的阶段,社区照顾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份力量的参与。社会工作者作为倡导者,倡导社区的人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照顾当中去,弘扬以人为本的社区精神,创造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社区生活,这是实现社区照顾终极目标的唯一有效途径。邻里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发展的精神,远水不能救近火,当老年人发生危机事件之时,邻里提供的及时协助会是雪中送炭,因而,社工应该积极投身于提供照顾人士的参与意识 ,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营造邻里互助社区氛围的工作中去。
总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养老问题将会是我国将面临而且长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堑头、梨川、上桥、花园新村、梨川等社区老龄人口多,对社区照顾需求量日益增大,给家庭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工作者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积极挖掘并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推进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服务领域的作为,推动社区照顾走向专门化的道路,达到社区照顾服务减少
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张钰龙:安徽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东莞市东城区社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