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谢长廷的大陆之行」正文
曾经参选正、副总统,担任过行政院长、高雄市长及民进党主席的谢长廷上周四(10月4日)前往中国大陆厦门及北京参访,由于他是民进党内的所谓重量级政治人物,其大陆之行当然引起各界广泛留意。比如说,他有无个人政治目的,将来他和苏贞昌与蔡英文之间的竞合关系,国民党如何看待此事,中共同意其往访有无特别政治目的等等,都是大家关切的议题。
如果说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大陆这些年来成功的主要原因,大陆就没有不接受谢长廷往访的道理;如果说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大陆也应该欢迎谢长廷的到访;如果说团结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争取哪怕是暂时的同盟军是正确的话,大陆更应该接受谢长廷的到访。换句话说,不管是出于战略或战术的考量,接受谢长廷登陆访问都是一项正确的决定。
大陆从上到下早就说过,它反对的是台独的主张与行动,中共不能接受与主张分离主义的民进党与其进行政党对政党的交流,但北京从来没有排除和民进党人及其各级公职人员以适当身份进行互动,只要知过能改,大陆甚至欢迎铁竿子深绿的绿营人士前往中国到处走走看看。如今的谢长廷并无任何党职、公职,只要不给予过高规格的接待或特殊性待遇,北京同意其前往大陆参访,此其时也。
谢长廷此行先是表示“豪气天下可去、胆小寸步难行”;接着又说,到了厦门“就像进兄弟的家一样”,返回故乡祭祖时还掉了眼泪。谢长廷还说,“做对的事永远来得及,政治不能没有人性,两岸不能只是求同存异,还要超越差异”。话是讲的不错,虽然有人难免还会想到奸巧之说,对他过去在党公职任内许多有关台独的负面言行,维新馆事件同样让人记忆犹新,但外界今后可是要拿谢长廷今天的言论来检视他的诚信。
谢长廷是否言行如一尚须观察
就像2005年当两岸关系紧张,北京通过《反国家分裂法》之后,国、亲、新三党主席,连、宋、郁相继前往北京访问,为两岸关系打开了新的局面一样,今天的谢长廷前往大陆参访,如果不只是出于权谋的算计,不只是展现他个人理性的一面,而且也预示着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将会与时俱进,以渐进的方式做出理性务实的调整,这对台湾、对两岸都勿宁是好事一桩。但这会不会是太过一厢情愿,好得让人不敢相信(too good to be true)?
谢长廷现在无官、无职一身轻,如果今后他还要和蔡英文及苏贞昌从事党内竞争,和国民党继续进行选举斗争,打中国牌是目前看来最合理的算计,至少行前谢长廷就说过,不能让国民党独占与中共交往的机会,民进党也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谢长廷或许想先抢得头香,占据战略高地,虽然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的风险,但高风险带来高报酬的铁律,确实会让许多只有权力及政治逻辑,为了争取胜利的政客以为,这或许是个值得冒的风险。
对于谢长廷的大陆之行,国民党最好的做法应是不要妄加评论,表面乐观其成,但要私下分析其中利弊及其大陆政策走向,挑起民进党内部的权力斗争。毕竟如果民进党也能理性面对中国崛起、正确处理两岸关系,甚或放弃其不切实际的分离主义主张,解构台湾民众对它的不信任感,国民党不能再独占两岸关系的利基,此时的国民党将面临新的挑战。国民党恐怕要不断口语传播,除非民进党公开放弃台独主张,今天的一切动作都只是策略的调整,并非本质的转变,不可轻信。
在共产党方面,要期望谢长廷的到访形成扩散效应,造成绿营的中国热可能并不实际,如果可以促成民进党以更理性务实的态度面对中国大陆,调整其分离主义幻想则将会是重大成就,但要在短期内有此效果可能期望值仍然高了一些。最不济的话,如果能造成民进党的分裂,削弱民进党的力量和社会基础,这倒也不错。另外,如果能够因此在台湾社会形成一种不排斥统一的氛围,或使国民党为了自救而采取进一步倾向统一的行动,这将也会是一大收获。
谢长廷此行是否意味着一种突破目前仍然言之过早。如果民进党不能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调整其逢中必反、分离主义立场和政策,民进党将来仍然得在全国总统大选中面对不安的选民,质疑其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如果谢长廷返台后又是另外一套嘴脸和说词,这将再度显现出民进党政治人物缺乏诚信,立场不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一贯作风。万一奇迹出现,谢长廷此行预示着民进党的改变,这将是台湾内政和两岸关系的一大重要转折,但这种事情多半不会发生。
最后,大家还是宁愿抱持比较正面的角度来看待谢长廷的大陆之行,至少表面上这是一个健康、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果大家都能少些个人或政党的算计,如果台湾将来真能摆脱统独之争,能够专心一意把台湾搞好,不要再有不当的悲情意识或被迫害者症候群的心态,这当然会是一个大家都乐于见到的最好结果,但这种好事未必能够成真,即或成真,届时中国又要面对一个意志统一的台湾,问题仍然不少。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