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立:台湾民意的三个层次

作者:陈孔立发布日期:2012-11-12

「陈孔立:台湾民意的三个层次」正文

摘要: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关键词: 台湾民意;台湾主流民意;台湾认同

台湾民意对于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发生的作用日益显现,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究竟什么是台湾民意?本文准备从台湾民意、台湾主流民意与“台湾认同”三个层次加以探讨。

一、台湾民意

民意指的是,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或特定现象的意见或态度。“意见”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势做出的反应,而“态度”则是总体的倾向。1台湾民意是指在当前台湾社会里大多数人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公共事务以及各种现象的意见与态度。

从台湾民调的资料来看,他们注意搜集的民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方面:有关选举的民意,包括对候选人的支持度、选民投票行为、投票率、对选举结果的预测、选举与政治民主化等等;政党偏好;统独立场;国家认同或族群认同;政局安定;对行政部门的满意度;对县市的满意度;经济方面:景气是否回升?就业机会是否增加?贫富差距是否缩小?对签订ECFA的看法。民生问题:对苏花公路改建的意见、对澎湖博弈的看法、对“消费卷”的看法。此外,还有生活品质、教育品质、环境品质、司法的公信力、社会公平等等。在两岸关系方面:是否好转?发展得太快还是太慢?支持统一、独立、维持现状的比例有何变化?认同中国人、台湾人、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的比例有何变化?等等。此外,从特定的事件了解民意,例如,对开放大陆学历的看法;对开放“陆资”入台的看法;对美国牛肉进口的看法;对陈水扁被判刑的看法等等。

研究台湾民意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台湾民意包括许多方面,按其重要性来说,是有区别的。我想,人们关心的不是对个别的或一时性事件的民意,而是关系到台湾的前途、两岸关系前途的重大问题上的民意,换句话说,我们更加重视的不是一时的“意见”与“反应”,而是政治“态度”与总体“倾向”。

第二、台湾民意是会改变的。有时多数支持“泛蓝”,有时多数支持“泛绿”;在2008年“第二次政党轮替”之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台湾民意;对于一些人物或事件的态度,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急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民意如流水”。

第三、台湾民意是多元的、不一致的,各人有各人的偏好。有的狂热,有的保守,有的并不关心,因此,出现相反的意见是难免的。在一家人之间、在夫妻之间就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意见。有一个典型事例:有人问一位台商要不要回去投票,他说不去。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回去,我太太也要回去。既花钱,又花时间,结果等于零。问他是什么道理,他说:我是蓝的,她是绿的。

因此,究竟哪一种看法代表民意,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搜集与整理。台湾地方较小,通常用“民调”的方法,因此,在民调中占多数的意见,就被认定为“台湾民意”,至于少数人的意见也不能说不是民意,也不能忽视。当然,对于民调是否可信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你可以对某一次或对某一个团体的民调有怀疑,但对于多次的民调与相对接近的数据,对于多年来连续民调的结果与趋势,则不能轻易地给予否定。关键要看能否给予正确的分析与解读。

二、台湾主流民意

过去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的主流民意”。这个说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只讲共性,不讲个性。“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法,可以说是全世界的主流民意,没有一个地方不要和平、安定、发展,台湾也不例外。可是这个说法没有说出台湾的“个性”。第二,对“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没有做出全面的解读。实际上它具有两重性:求和平必然反对战争,因而不要“台独”,也不要“飞弹”;求安定就要维持现状,维持“不统不独”,而“台独”与“统一”都是改变现状;求发展,经济上的发展,要求与大陆合作,而在“国际空间”上的发展则认为受到大陆的“打压”。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大陆代表了台湾主流民意,那更是一厢情愿的错误的说法。2

那么,当前台湾的主流民意是什么呢?

我们在媒体上可以看到如下不同的说法,有的是指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的主流民意,有的则是指在总体发展上的主流民意:

“救经济”是主流民意;“撤飞弹”是主流民意;“民主自由”是主流民意;“两岸和平”是主流民意;“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两岸和谐”是主流民意;“台湾主体意识已经成为主流民意的新基调”;“维持现状”才是主流民意;“台湾认同”是主流民意,不论“外省籍”或“本省籍”,大家都是“台湾人”,获得许多人的附和;台湾主流民意已经“从以前的‘捍卫中华民国’转向到支持‘本土化’的中华民国政治共同体”;等等。

对主流民意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台湾主流民意正在“绿化”,“台湾朝野和民意日益排斥统一而倾向于独立,已是不争事实”;有的说,“一边一国”是主流民意。相反的,有人指出:“台湾的主流民意取向出现了对两岸关系有利的变化”;“台湾主流民意不认同‘台湾独立’。”

我们来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的看法:

马英九说:政策很清楚,就是在宪法架构之下,追求一个“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这符合台湾主流民意。

马英九说:目前“两岸统一”条件还未成熟,维持现状是台湾当前的主流民意。

江丙坤说,两岸关系发展仍需经历相当漫长的一条路,而两岸和平是台湾安居乐业的起码条件,也是台湾的民意所向。

张荣恭则说:“台湾的主流民意不会接受两岸关系倒退”。

陈水扁曾经说:台湾的主流民意是“守护台湾、对抗中国”。游锡则说:“中华民国已经破局”,台湾要独立建国不是偏激,而是主流民意,哪一党不支持台湾独立及台湾建国,就选不上总统。他认为“台独”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台湾学者吴乃德在分析近期民调时指出,大约53%的民众同意“国民党太过倾向中国政府的立场”;同时,也有50%的民众认为,“民进党过于反对和中国大陆来往”。“在大陆经济诱惑下,台湾民众则普遍担心‘统一’变得更容易。”他表示,“台湾主流民意似乎陷在两难困境中:一来拥有独立自主的政治社区意识。同时,却欢迎和中国大陆的经济往来。民众也担心,其结果会限制台湾未来的自由选择。”3

在大陆方面,国台办主任王毅指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

罗列以上看法,有助于对台湾主流民意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对当前台湾主流民意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认识:

1.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台湾主流民意。

从台湾民意来看,马英九上台以后的民调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民众认为两岸关系趋于缓和,认为台湾当局能够维持两岸和平稳定,肯定其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的贡献;有六成以上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国民党方面也支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马英九多次表示:两岸间逐步走向和平与繁荣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谋求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繁荣”。“两岸关系改善后,希望透过追求和平与繁荣,能用和解来消弭冲突,用协商来代替对抗。台湾人民都希望看到两岸和平,再怎么样也不希望看到战争。”“两岸关系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要以协商方式取代对抗,这几年有了较大的进展。”“两岸可以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双方争议。这是中华民族的幸运,若能够做到,绝对不会愧对我们的祖先,更不会愧对我们的后代。”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多次表示:应以“和平方式”处理两岸之间的问题。民进党“必须和中国大陆维持稳定的关系,不能让它恶化到变成是一种对抗的关系。”“两岸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繁荣发展的契机。”民进党“一定让两岸关系够稳定,够和平。”尽管只能口头上的表态,但至少可以说明,他们对于这一台湾主流民意没有采取反对的态度。最近民进党的发言人表示:愿意与中国大陆“追求共同利益,亦即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还应当指出,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他们就表示希望两岸关系正常化,“现阶段重点为‘和平发展、平等、互利、互信’,进行这项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是:‘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4因此,如果他们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背叛了他们过去与现在对台湾民众所做的承诺。

两岸关系已经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能倒退,倒退就违背了台湾主流民意,也违背了两岸主流民意。

2.在两岸关系上“维持现状”是台湾主流民意。

2011年发表的民调显示,希望维持现状的受访者高达八成。2011年1月《远见》杂志:主张维持现状达82%;“陆委会”委托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民调:主张维持现状的民众达87%。4月间,马英九指出:维持现状是台湾当前的主流民意。5月间,他又指出,过去20年调查,70至80%台湾人支持“维持现状”,不支持以“法理台独”的方式改变现况。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说:“台湾最大的共识就是维持现状”,尽管不同政党对维持现状的解读有所不同。台湾官员甚至说:“有超过90%的人希望台海维持现状,也就是不统不独不武,这就是台湾最大的共识”。5

由此可见,“维持现状”已经成为台湾主流民意,这是事实,谁也无法否认。

于是,可以进一步推论:凡是符合“维持现状”的政治主张,就会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例如,尽管很多人对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感到不满,但它就是维持现状,因而符合台湾主流民意。同样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与中国大陆交往,也符合维持现状的主流民意。

其实,维持现状之所以成为主流民意,有的是出于无奈。有几位台湾青年表示,“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维持现状是比较容易受青睐的选项”;“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去想像比较远的情况”;将来的前景还“没有进入到他们的生活”。6

此外,所谓“现状”,在台湾有种种解读。有的认为现状是“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有的则说:“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现在的名字是‘中华民国’。”民进党表示:大多数台湾人已经接受“中华民国”或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在台澎金马。于是,有人说,现状是“两岸互不隶属”,甚至有人说,“两国论”、“一边一国”也符合“现状”。在对“现状”做出这样的认识之后,台湾两个主要政党都说:“台湾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他们都把台湾与中国切割开来。由此可见,“维持现状”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已经被做出错误的解读,但它却成为现在台湾的主流民意。

当然,两岸关系不会永久维持现状,它总要朝着更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方向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在社会认同上,“台湾认同”已经成为主流民意。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民意调查工作,他们积累了20年的民调资料,其中有关“台湾认同”方面有以下的数据可供研究参考:(表略)

以上资料表明,十几年来认同“台湾人”一路攀升,而认同“中国人”急剧下降,认同“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则始终保持40%左右。相近的数据有TVBS民调中心2011年2月的民调资料,认同“台湾人”占50%,认同“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占43%。7人们很难想在马英九上台以后,“台湾认同”却上升为多数。对此,马英九表示“并不意外”。实际上,国民党早就把“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作为重要原则。国民党的发言人还公开提出:“国民党一向主张不论是战后移民,或是战前移民、原住民,以及新住民,只要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都是命运共同体,本来就是一家人,也都是台湾人,没有我群、他群的分别”。这说明“台湾认同”得到国民党的支持和鼓励。再看民进党,他们高喊“爱台湾”、“守护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强调“我是台湾人”,她说,“任何住在台湾、认同台湾的都是台湾人,大声说出‘我是台湾人’,代表认同台湾民主社会与价值”。由此可见,这两个主要政党都在推动“台湾认同”,这对于台湾的社会认同当然起了重要作用。

“台湾认同”与“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密切相关。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