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台北弃互信 反证北京吸引力

作者:石之瑜发布日期:2013-03-28

「石之瑜:台北弃互信 反证北京吸引力」正文

台北今年刚刚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不再提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推动,引起一些关注。不过,自从2012年以降,台北在两岸军事互信与和平谈判上的立场,已经出现了180度的调整,所以这次白皮书中相关文字的如,虽然为媒体特别揭露,也不至于惊世骇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台北从早期对军事互信机制看似非要不可的兴致勃勃,到今天几乎拒于千里之外的转变呢?这样做了以后,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其意涵是什么呢?

一个曾经可信的解释,指向马英九在2012年大选前夕的政治考量。当时,马英九提出选后要与北京推动和平谈判,遭到对手阵营质疑。似乎他是为了避免在已经领先但仍十分接近的选战中突生变数,马英九几乎在24小时内就急流勇退。

他甚至还提出了两岸进行和平谈判的十大条件,包括必须先经过公民投票获得国民授权后,才会推动,且重申在他任内不会推动。换言之,他在24小时内将他本来规划已久的重大政纲,甫一推出后,就一夕下架。

事后回想,这大大不合乎常理。从原本在选前承诺在当选后要做的事,突然变成是承诺在当选后绝对不会去做的事,且其理由佶屈聱牙,繁复冗多。果真如此,那怎会在提出前从未想到的呢?

事情在今年稍早终于露出了马脚。就在马英九再度解释两岸政治谈判为何不适合时,其中他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北京至今没有回应台北为因应钓鱼台(中国称钓鱼岛)领海争议所提的东海和平倡议。这表示,为了东海和平倡议而推动两岸政治接触是可接受的,但为了两岸军事互信与和平而进行政治接触,则是不可接受的。

请注意,台独人士反对两岸和平协议,也反对东海和平倡议,同样的理由是这些接触就是向北京妥协。然而,在同样的反对之下,马英九并没有从东海和平倡议退却,而且竟然用东海和平倡议为理由,来替自己继续反对两岸和平谈判当藉口。

可见,起真正关键作用的,不是台独人士对马英九的攻击,起码不是他当初狼狈地在一天之内,甘冒选前风云莫测的敏感时刻,出尔反尔,自己掌嘴的原因。而他坚守东海和平倡议,就也不是台独人士用国共合作的大帽子恐吓他所能阻止的。

除了台独,另外有谁能给两岸和谈这么大的否决压力,或给东海和平倡议更大的支持而压制台独的反对呢?答案当然是指向了华府。事实上,在钓鱼台问题升高以来,华府各界对台北唯一的担心,就是台北会与北京合作,而事实上,这正是北京的愿望。

华府在亚洲开展了再平衡的战略,戮力重整美国在亚洲各地的关系。而其中若要有效确保中国与之合作,则在中国周边建立自己的势力,代替中国维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就是迫使中国凡事必须与美国直接周旋的方法,则再平衡策略下的台湾,岂能容之进一步建立两岸政治关系?

任何了解台湾内部政治的人都了解,民进党人无论私下如何从大陆谋取利益,或他们的亲朋好友在大陆得到了什么再生的机缘,他们上了台之后,一定要表现成是反对两岸交流的。知情的人可以批评他们不要脸,但这正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典型表现──在公开场合有责任坚守立场与遵循仪式,在私下要照顾个人利害。

马英九何尝不是如此?他先前已经推动了两岸三通,为了让他个人留名青史,他又想到了军事互信与和平谈判。但是,他现在凡在公开场合,一定要表现成是在各方压力大到挡不住的情况之下,他才会继续推动新的交流,而他本人必须看起来是没有立场,不主动,且基本上采取反对再扩大交流的姿态。

应该说,华府各界的担心实在是因为没法掌握台湾朝野各自的矛盾情感,而东京也与华府一样,整天担心两岸合作。在他们一再表达怀疑,且华府具体介入的情况下,两岸政治合作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短期内在台湾已经毫无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钓鱼台危机升高以后,所有来自大陆鼓励两岸合作的论调,全是一厢情愿。

面对华府、东京的压力,与台北朝野自己的政治表演需要,而导致两岸军事互信的推动被打入冷宫,就毫不稀奇了。相形之下,东海和平倡议中,台北与东京及北京构成三足鼎立,合乎华府的再平衡。则北京愈对台北示好,台北就逼得只剩两条路可选,要么对东京让步,要么跟北京冲突,唯有如此,才能维持等距。

稀奇的是,无论台北怎么表态,华府与东京心中的阴影,永远挥之不去。而他们心中那一片两岸可能合作的阴影,就自然而然变成了马英九的阴影。

现在可以整体推论事情的来龙去脉。亦即,是美国担心2012年选前承诺两岸和平谈判万一在选后成真,就一发不可收拾,因而迫使马英九活生生地吞回他的政纲,甚至将之变成是反政纲,逼他自缚手脚,如此才能向美国有效保证,两岸绝对不会政治合作。

吊诡的是,无论是马英九对军事互信不再感到急迫也好,或是华府或东京尽日担心两岸合作也好,他们之间共同所反映的前提是,北京根本已经不是台湾的威胁,甚至是对台湾最有利的一方,才会对台湾构成无比吸引力。(来源:联合早报网)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