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明年APEC:“胡马会”是否可行?

作者:邱震海发布日期:2010-05-22

「邱震海:明年APEC:“胡马会”是否可行?」正文

近年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胡马会”成为热议的话题。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包道格不久前提出,明年十一月美国在夏威夷举行亚太经合峰会时,可以考虑邀请马英九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前往,届时可与胡锦涛见面;奥巴马总统若能做到这一点,则无异于达成了胡马奥的三赢局面。包道格的这一建议提出后,立即在两岸间引起关注。

包道格建议:各方反应不同

5月12日,包道格出席由笔者主持的凤凰卫视《震海听风录》节目时,详细透露了他的这一构想的背景。

据包道格透露,虽然他在奥巴马政府内有很多朋友,但他在提出这一构想前却并未与这些朋友进行沟通,事后这些朋友无论在公开还是私下场合也都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包道格认为,这一情形很正常,因为这一构想能否最后实现,首先取决于台海两岸人们的意愿和评估,美国只是愿意做一个东道主而已。

同时出席节目的,还有来自台湾蓝绿两方面的人士以及北京的对台学者。蓝营方面是海基会前秘书长邱进益,绿营方面是海基会前董事长洪奇昌,而北京方面则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副所长李家泉。

国民党籍海基会前秘书长邱进益对包道格的这一构想予以很高评价,认为奥巴马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应该在两岸和平的问题上做一些工作。邱进益同时认为,人们不能因马英九现阶段对“胡马会”的表态相对谨慎,就断定他对此没有兴趣,相反美方若有意促成此事,则需要在两岸间多做一点穿梭工作。

而来自民进党的洪奇昌则认为,“胡马会”是一个积极构想,但马英九作为台湾领导人,不能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前往;这一设想也获得邱进益的呼应。

但北京学者则有所顾虑,并对美方这一建议的背景、目的以及这一建议可能付诸实施后可能的走向提出质疑,尤其对在美国土地上实现“胡马会”表示反对。

节目开始前,凤凰卫视曾在全球观众中就包道格提议的可行性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六个选项及其结果如下:一、这一构想完全可行(77.07%);二、这一构想完全不可行(4.67%);三、取决于台湾内部蓝绿意见的整合(1.67%);四、视乎北京的态度(3.28%);五、视乎马英九本人决心(11.64%);六、视乎美国在两岸间的游说力度(1.67%)。

面对台湾蓝绿、北京三方人士的观点和民调结果,并综合两岸结构性认知障碍以及台湾内部的共识和分歧可以看出,“胡马会”在两岸现有政治关系上仍是一个高度敏感议题,但从全球华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却又是一个众望所归、大势所趋的议题;因此,现阶段需要的不是在两岸间竖起新的认知藩篱,而是考虑如何巧妙拆解现有障碍,以策略和艺术逐渐达成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和解。

北京与马英九:各自有哪些障碍?

就心理障碍而言,北京与马英九可能各自都有顾虑;但比较之下,马英九的顾虑可能要多过北京。对北京而言,可能的顾虑无非是对美国角色的疑虑和对未来可能有的负面效应的评估。但过去若干年,北京已有“胡连会”和“胡萧会”的正面经验,而且2008年4月的博鳌“胡萧会”,恰好在萧万长当选台湾副总统之后;再加上年前胡锦涛也与连战在亚太经合峰会见面,虽然连战的身份不同于马英九,但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胡连会”加上零八年微妙的博鳌“胡萧会”基础上,再多一次“胡马会”对北京而言,心理障碍应该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但马英九方面就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对马英九的牵制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绿营反对;二、选举压力,两者相辅相成。但最近几个月,台湾内部形势似乎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首先是“双赢辩论”后,马英九的民调大幅上升;其次是蔡英文首度正式提出愿意与大陆展开不设前提的对话。最主要的是,虽然人们对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仍有诸多批评,但在蔡英文领导下的民进党,似乎正在不为人注意之中,逐渐改变民进党原先的非理性风格。一如之前许多人一味批评马英九的性格和能力,而忽略了其理性、中道和谨慎的特点,民进党正在发生的这一微妙变化,无论对台湾内部生态还是对两岸关系,其长期效应也都十分值得观察。

北京与马英九:各自须做些什么?

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在包括“胡马会”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议题的操作上,谨慎伴随这一良性进程的发展,而非再以各自保守的立场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毋庸讳言,大陆和台湾内部各自都有不少保守思潮和势力,民进党内部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和大陆内部的“宁左勿右”思潮若短兵相接,则两岸关系必将陷入长久恶化的局面。相反,若能陪伴和培养双方理性力量的成长,那么两岸关系就可能步出困境,走向光明。

因此,大陆在台湾双方各自都有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对大陆来说,能否接受马英九不以国民党主席,而是以台湾经济体领导人的身份,不但涉及到马英九能否整合内部民意,而且也涉及到大陆能否争取台湾全体民意或主流民意。至于美国的角色,既然从联合制约陈水扁台独开始,台湾问题部分国际化就已是趋势,那么继续“船借东风”运用美国因素,就应该成为北京在两岸关系趋缓之后的战略思路。

对马英九方面来说,在北京释放上述善意的基础上,就应该在内部果断整合。包道格出席《震海听风录》节目时说了一句话,大意是:2012年,胡锦涛将卸任中共总书记,马英九也将竞选连任,双方都有留下政治资产的决心,因此2011年11月的“胡马会”对双方都是机会。

当然必须考虑的是,明年11月距马英九竞选连任还有四个月,马英九即便有意参加“胡马会”,也必将考虑这一行动对其竞选的正负面效应。惟其如此,马英九和两岸从现在起就必须在化解台湾内部蓝绿对峙上花功夫。在这方面,马英九任重而道远,北京同样有许多工作要做。北京与民进党的对话若能放在这一框架下思考,就能获得不少战略元素。

人们有理由谨慎期待,若北京从现在起,一方面着眼于继续给马英九筹码,另一方面则着眼于与已开始微妙调整的民进党展开良性互动,那么一年半后笼罩在台湾上空的蓝绿对峙和笼罩在台海上空的大陆与民进党的对峙,有可能得到缓解;届时,也许马英九参加“胡马会”反而会为其竞选连任加分。

至于有人担心,“胡马会”一旦实现后谈什么,这倒反而是次要的问题。只要两岸关系有实质进展,届时胡马两人见面即便寒暄都有意义,反之即便寒暄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探讨“胡马会”可行性的背后,其实是探讨未来两岸关系的深层逻辑和各方应有的策略;只要策略对头了,“胡马会”谈什么,甚至是否要在明年11月举行,其实根本不重要。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