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启动两岸政治对话?

作者:蔡逸儒发布日期:2013-10-20

「蔡逸儒:启动两岸政治对话?」正文

 

继本月初亚太经合会台湾的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以随团顾问名义出席,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度会面,双方并以官衔互称之后,11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又在上海举行,探讨了几项双方共同关切的重要议题,如国际空间、军事安全互信、政治定位、和平架构等等,会后又以论坛纪要的形式发表了十点共同意见,各界咸认两岸关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马、习二人会面的路径图已经浮现,各种意见纷至沓来,不一而足,值得进一步加以讨论。

首先,我们客观的来看,北京是不是想要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由经往政、由易而难、从浅水区往深水区发展,答案当然是绝对的。从过去到现在一向如此,远的邓小平、江泽民姑且不论,光胡锦涛、习近平,王毅及张志军就曾多次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认为两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代的传下去,政经问题本来就是纠杂在一起的,两岸不能只经不政,既经且政才是常态,但若因此就认为大陆不考虑客观的现实、实际存在的困难,揠苗助长想要强推两岸政治谈判这又恐与事实不合。

从这次两岸和平论坛的构想催生到敏感讨论议题的设定,由民间智库学者先行,而且明年还将移师台湾举行,有人或许认为,这是北京想要借此对台施压,让此议题在台湾不断的发酵炒热,希望发挥另一形式、以民逼官的作用,大陆期望能够重点突破,发生扩散效应,让两岸早日进行政治谈判。对此认知我们可以理解,但实情恐怕未必全然如此,至少中国大陆的主管部门似乎并无意利用台湾当前的纷扰,夺取短期的政治利益,而只是想要先行找出问题,再逐步寻求破解之道。

根据我们的理解,过去太多的两岸学术会议都讨论过相似的问题,但北京今后的做法是不要再好高骛远,不要再空谈理论、概念或只说不做,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在共识的基础上,把可以做的事情一样样往下,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比如说,在这次论坛纪要的十点共同意见中,有关组建论坛常设机构,建立机制,妥善处理两岸公务人员的互动,加强涉外经济事务及海洋相关事务的合作,和推动两岸领导人的会晤,都是最可能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加以落实的事情,应予肯定。

其次,我们再由台湾的角度出发,两岸僵局由来已久,未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三种,一是军事冲突,两岸兵戎相见的结果是生灵涂炭,智者不为;二是维持现状,此固为当前民众主流意见,但动态的现况对台渐趋不利,台湾正在朝向菲律宾化的过程中挣扎;三是政治解决,政治谈判就需要妥协,台湾已无绝对的优势和主动,但仍要把握相对的优势,慎选时、地和议题,坚持那些是不容妥协让步的核心利益,那些则是可以调整的次要利益,如此才能追求全民最大的利益。

若要探讨两岸之间错综复杂的问题,从内政到外交,从民意的是否支持到国际间的可能干扰,没有一个不足以让两岸关系停滞不前,可以让任何一个台湾的执政者瞻前顾后、无法动弹。如今台湾最缺乏的就是有远见、有视野、有胆识的政治领袖,能够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迈出重要的步伐奋勇向前,当然笔者也同意行稳才能致远,以渐进的方式来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但至少台北对这次和平论坛纪要中的一些共同意见应该大力予以配合、推动,这种要求其实并不过分。

马英九总统讲过,今年内两岸关系中要落实的三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成立两岸两会办事处。笔者以为,双方都应把这事提升到政治及战略的层次来加以处理,而不要再在技术及事务的层面来彼此纠缠。办事处的成立理所当然的会让双方主管官署的互访成为事实,然后这又会为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会面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两岸在外交及军事方面也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与协调。善意会形成更多的善意,良性的互动会带来更多的良性互动,届时中程协议,和平协议、政治谈判更容易水到渠成。

有关中程协议、甚至和平协议的研究,国际及两岸间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到底是该采用原始的封闭型或改良式的开放型,应不应该有追求统一或反对台独的指向性表述,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是采取戴帽子或堆积木的方法显然都还有讨论的空间。笔者当然理解,两岸几十年的纠葛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得到解决,对此,我们既不要求一步到位,也不主张揠苗助长,但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此其时也,就是单点突破的促成马习会面也是好事。值得大家共同努力。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构,只要双方同意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是两岸同胞共有、共享的中国,与其拖延、畏惧,两岸当局可以进一步尝试,先由政治对话开始,即使是所谓的高阶政治也还是有低阶的问题,以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只要有诚意,能够抓住机遇,可以创造条件,双方就一定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就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逐步加以处理,为解决双方的政治分歧奠下基础。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