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性仁:台湾频发群众街头事件的省思

作者:刘性仁发布日期:2013-08-22

「刘性仁:台湾频发群众街头事件的省思」正文

近来,台湾频传部分群众走上街头抗争之事件,从苗栗大埔事件、洪仲丘案所引发之军审法修正及未来仍有可能爆发之抗议电价调涨等诉求,使社运团体、学生团体及遭到政治利用的各种社会团体与民众,以白衫军之名,似乎找到只要走上街头,大声激烈抗争,就能达成诉求等路径与机会,配合媒体的推波逐澜,使各项团体喊出的口号越来越激进,例如“昨天拆大埔,今天拆政府!”而所采取的手段越来越脱序,随意喷漆、破坏公物、乱贴标语造成更多民众洽公的不便与环境景观的破坏;而对于此抗争运动诉求与活动存有不同意见者,也遭到无理的谩骂与攻击。

这些事件的背后,台湾过去血泪斑斑的历史教育殷鉴不远,过去台湾缺乏体制内的改革方式,也缺乏媒体的监督与救济的管道;然而,今日环境情况迥然不同,少数的个案被散布成通案,甚至散播恐惧与仇恨思想,社会掀起一波斗争的风气,人与人间缺乏信任,这种现象实值得深究,社会议题的研究绝不逊于政治议题的研讨。

首先,是不是一定“爱哭闹的孩子有糖吃”?尽管台湾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但获得不利益者当然会心生不满,故透过群众运动希望能达成目的,争取公道;其实掩盖的本质与背后的诉求无非是马英九下台。但无奈,因为马英九是有任期保障,因此就算无法让马英九下台,起码也要让他执政不顺、处处受阻、受尽污辱、心理并不好受;

而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其论理的正反面意见,姑且不论何者为多数?何者为少数?只要透过群体性社会街头运动,一切都看似正当,警察不敢执法、媒体不敢有不同的意见,街头路线似乎得到了免死金牌,一切都变成我最大,失去了讨论的空间与尊重法制精神;但倘若民众养成如此的认知与习惯,未来无论中央或地方,只要一有民众不满意,就可纠众上街头,这非但是观念错误的偏差,更重要的将使得政府根本无法做任何事情,甚至为了少数而牺牲了多数及公益,这种民主的滥用,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这难道不是群众运动的变质吗?

其次,人民虽有集会及结社的权利,但绝非无限上纲,可以漠视法纪及多数民众的权益,到处喷漆、破坏及毁损公物,最后还是要靠全体的财产还回复,付出庞大的社会成本。抗议民众拍拍屁股解散走人,剩下的烂滩子就交由政府收拾;抗争团体将台湾比喻成电影悲惨世界,伴随着激昂的音乐,悲惨世界当时是发生在非法统治时期,而如今台湾已渐入政党政治常轨,两者情况岂有相比之处?固然在大埔事件中,苗栗县政府在执行上有可议之处,但在法律正当性上及合理性上,部分学生,一连串开始蛋洗“行政院”,涂鸦公共建筑,在凯道游行,农民阵线,及一些导演文学家支持之,到处贴东西等举动,实在难以取得多数民众的共鸣,反而失去与模糊原抗争的诉求。

另外,透过激情的鼓动与歌曲的感染,企图扩大更多群众的参与,但也必须留意可能会带来反面及负面的作用与效应,最后使群众运动污名化,社会运动沦为政治运动,为一些谋取政治提名、企图得利者找到了表演的舞台;科技的发展成为运动动员的工具,而失去人本价值思考的空间。

再者,民主的圣洁实不容激进街头运动及暴力脱序反社会行为所污染。在二十世纪理性主义伦理的浪潮下,世界各国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公共议题只要对多数人有利,自然会得到民众的支持;但今日台湾社会运动,已经渐渐成为少数人喊价的筹码,这种举动并不足取。看看被喷漆过后的环境、贴满标语后的景况、因维安受到伤害的警察,让我们更心痛台湾社会及民主发展,何以至此?中央与地方执政者当然要深自反省,但抗争民众也必须学习尊重及包容,自己永远无法代替全部台湾两千三百万人的意志,否则就是民主的滥用及民主的偏差。

值得探讨的是,到处开花的拆政府动作,能否达成其目的?还是反而引发多数沉默民众的反感?倘若继续透过激进行动企图达成诉求,那么台湾文革可以宣告正式来临,斗争运动开始展开,喷漆及破坏公物后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及形象所受到的伤害,恐怕也不能不考虑。

我们表达对马政府或地方政府不满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透过民主选举,来进行体制内的改革与调整;台湾无论是透过政党再轮替;或是修法及立法手段,都远比法动体制外的群众运动革命,要来的有效及正当;并且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经济。“昨天拆大埔,今天拆政府!”已经变质成反马英九个人运动,其背后的动机与用心不言自明,马英九下台,问题就解决了吗?不满者就能转为满意者吗?大埔事件中,我们实在忽略大多数沉默的苗栗县民声音,失去了法律的焦点及公共议题讨论的空间,而只强调房子拆了的事实,这绝非讨论公共议题的正确方向。

总之,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检讨的空间,近来台湾所发生的任何社会街头运动,我们必须记取教训,作为未来进步成长的动力来源。社会街头运动是被容许的,但往往是透过民主选举及公众监督机制,透过体制内各种法律程序,在救济程序完备后所采取一种不得不然的表达意见自由与言论自由的选择;社会街头运动也并非可以无限上纲,漠视规范及民众所能接受的手段,否则一旦其组织动员力量,无论网路或各种管道经有心人士煽惑,都有可能成为一项不轨的政治图谋,造成少数暴力,而导致难以收拾的地步。

可以预见,一个贫富差距存在的台湾社会,担心遭到不公不义对待的白衫军世代,势将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快闪集结,强逼行政与立法者应变个案,并自诩所做所为能够超越蓝绿、年龄与阶级;但实际上,喷漆、激进标语、及毁损公物等举动,却无法得到台湾及世界上多数民众的支持与认同。

尽管此类抗争终究秉于公平精神,一种坚信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但终究并非法治精神,也不是西方所认同的主流价值,既无助于解决结构性的贫富失衡与财政危机问题,反而使台湾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经济发展无法大步向前迈进,竞争力自然无法向上提升,这是今日国民党政府所面对的难题,但又何尝不是未来民进党政府所共同承受的共业呢?因此大家必须严肃以对,勿滥用社会群众路线,否则台湾经验将成为大陆人引以为鉴的惨痛教训。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