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如何推进人本改革

作者:李佐军发布日期:2016-06-06

「李佐军:如何推进人本改革」正文

改革是对制度或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本身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根据新形势进行创新。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式创新。改革理念创新核心是以人为本,改革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要,要依靠绝大多数人推进改革,因此要探索人本改革理论,推进人本改革,发展人本市场经济,走向中国特色人本社会主义。改革内容创新关键是要从原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位一体”的改革领域,推进全面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改革方式创新关键是要将已制定的改革蓝图落地,明确改革的具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为改革提供保障条件。

人本改革的理念

根据笔者提出的人本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树立人本改革观关键要抓住满足人、依靠人和引导人三个方面。满足人是指改革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要从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推进改革,用人民需求的满足程度来检验改革成效。依靠人是指改革不能只成为少数领导者或少数精英的事业,而要成为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事业,充分依靠全体国民来推进改革。引导人是指改革的主要对象――制度要成为激励人的合理合法行为、约束人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的手段,通过改革形成良好的制度秩序和社会秩序。

为何要推进“人本改革”

在过去30多年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渐进改革”、“增量改革”、“体制外改革”、“双轨制改革”、“局部突破改革”、“试点试验改革”、“经济优先改革”等改革策略。事实证明,这些改革策略是有成效的。不过,这些改革策略还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体制扭曲、信号混乱、“寻租”腐败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发展粗放、内外经济失衡等“后遗症”。随着改革进入新阶段及改革对象和改革形势的变化,今后的改革策略必须做出调整。那么,新的改革策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人本改革”、“全面改革”、“协调改革”、“公正改革”、“创新改革”等,其中主要是“人本改革”。

首先,“人本改革”抓住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核心环节。改革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从满足多数人各种需求出发的“人本改革”就抓住了这个基本方向。改革必须依靠多数人才能取得成功,以依靠人为纽带的“人本改革”就抓住了这个核心环节。我们是人类社会,改革是对调整人与人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的变革,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不会偏离改革的大方向。

其次,从过去国内外改革的经验看,“人本改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依靠多数人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俄罗斯的打击权贵资本改革、越南的党内民主和国会选举改革都因为得到多数人支持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人本改革”是其他新改革策略的纽带和灵魂。“全面改革”、“协调改革”、“公正改革”、“创新改革”等其他新改革策略只有坚持“人本”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谓“全面改革”就是要在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改革、文化改革和社会改革,而这些改革主要是满足人的自由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等需求。所谓“协调改革”就是要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改革,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等,其实质是要协调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所谓“公正改革”就是要使改革的过程、程序和结果尽可能公平正义,其实质是让多数人分享改革的成果。所谓“创新改革”就是要不断创新改革的战略、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要尽可能发挥多数人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索人本改革理论

改革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中,曾有多种理论对改革实践发挥过重要影响作用,但有些思想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改革形势,改革呼唤新的理论。

如政治经济学所有制理论、比较体制理论和短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过去的改革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面对中国今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改革,这些理论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局限:一是它们大多主要适用于经济体制改革,难以同时满足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其中有的理论只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不能直接套用到改革实践中;三是这些理论过于零散,没有用统一的理论逻辑很好地整合起来,使人们在应用中有无所适从之感;四是这些理论大多过分强调企业的微观基础地位,相对忽视了个人的微观基础地位,这使得改革实践总是从企业或家庭权利入手,而不是从个人权利入手,因而难以将各种改革融入统一的逻辑框架中去。

为了满足未来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整合和创新,重建新的改革理论。新的改革理论可称之为人本改革理论。

人本改革理论可以从笔者提出和倡导的人本发展理论延伸出来(参阅李佐军著《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人本发展理论以人为纽带,构建了一个包括满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和(分工)安置人在内的五人模型。其中,满足人是目的,依靠人是纽带或主体,(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和(分工)安置人是影响因素或手段。

借鉴人本发展理论框架,人本改革理论也可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改革的目标――满足人;二是改革的主体――依靠人;三是改革的对象――(制度)引导人;四是改革的手段――(资源)装备人;五是改革的支撑――(分工)安置人。

其中,满足人是指通过改革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成长需求和权利需求等多种需求;依靠人是指依靠民众来推进改革;(制度)引导人是指通过改革形成能激励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约束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含市场组织、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和管理制度;(资源)装备人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为改革提供条件和手段,同时通过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升级;(分工)安置人是指利用市场分工(如商品化)、产业分工(如工业化)、区域分工(如城市化)、国际分工(如国际化)等为改革提供效率和发展支撑,同时通过改革促进分工深化,使每个人各得其所。

人本改革理论看似简单,但它提出了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它为解释和判断各种好制度和坏制度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解释和判断一个制度或一项改革举措是好是坏,可以通过是否满足了多数人、依靠了多数人、引导了多数人、装备了多数人、安置了多数人来分析和识别。

二是它为提出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各个层面主体的改革对策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框架思路。有了这一理论,我们就知道,改革对策无非要从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市场组织、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管理制度、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升级、分工深化等方面去考虑。

三是它为整合各种零散的改革理论提供了平台。有了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通过人这根纽带,将各种改革理论从逻辑上串起来,如所有制理论主要研究了其中法律制度中的所有权制度,比较体制理论主要研究了其中的组织制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了其中的资源配置等。

四是它建立了改革的个人微观基础。这一理论将个体人作为基本的微观单元,在个体人层面上建立了改革理论的最微观基础,从而为将各种改革理论融入统一的逻辑框架中提供了可能。

五是它同时适用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等各种改革。因为不管是哪种改革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责权利关系安排这一主题。而且,这一理论中的制度包括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含市场组织、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和管理制度等。

六是它在改革与发展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发展除了表现为总量增长外,更多地表现为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提升)和分工深化(如商品化、工业化、城市化等)等,而这一理论已将发展的这些内容涵盖进去了。

发展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是将一种旧体制转变为一种新体制,旧体制是改革的对象,新体制是改革的方向。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改革对象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那么,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改革的方向我们一直在探索前行。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不甚明确的,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逐步探索改革的方向,先后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等改革方向和目标。直到中共十四大,才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明确定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要力争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有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之分,只有建立现代法治,才能建成好的市场经济。

笔者认为,上述探索在逐步逼近理想的改革方向,但仍然不是理想改革方向的较好表述,有必要继续寻找理想改革方向的较好表述。至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等已成过去,这里不再进行分析和评论。

我们先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述。这一表述与过去的改革方向表述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彻底打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赢得了广泛的共识,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一表述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对社会主义的内涵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以致出现了各种相互矛盾的解读,模糊了改革的方向;二是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没有明确指出好市场经济的方向;三是不能很好地整合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等概念。

我们再来分析法治的市场经济表述。这一表述的重大进步是考虑到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之分,将改革目标明确定位于追求法治的好的市场经济。这一表述的缺陷是:法治仍然只是手段,而不是价值目标;与市场经济有好有坏一样,法律也有善法和恶法之分,过分强调法治也可能导致一些人借用法治之名施用恶法。

而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则可以在吸收上述表述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前进。这一新表述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是明确了改革的价值理念目标――以人为本。改革也好,市场经济和法治也罢,都只是手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目标。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指出了改革的目标――人本,即未来的体制要满足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同时要依靠绝大多数人来推进改革。这样,就有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就有了衡量改革好坏的明确标准,而不会陷入为改革而改革甚至进行伪改革的误区。

二是吸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述。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没有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而且充分吸纳了其核心词,只是在其中加了两个字――人本,充分体现了继承性。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述既抓住了改革方向的重要方面,又已成约定俗成,完全改变它既无必要,又可能引起新的混乱,而在此基础上锦上添花相对较好。

三是包含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其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含义即是以人为本,五大统筹的关键也是要解决相对弱势地区和人群的平等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主要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问题。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