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紧扣发展大局 狠抓改革落实」正文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十三五”的形势和任务,概括起来核心是四句话,一是引领经济新常态,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三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做好201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着力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以改革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重点是要科学准确研判经济发展形势。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新常态的3大特点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应该说,我国经济增速“换了一挡”,经济结构“升了一级”,动能转换“进了一步”。
二是今年以来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出现了不少新的积极变化。总体上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有进、平稳开局,呈现“三稳”、“三升”和“一保持”。“三稳”,就是农业生产稳、就业收入稳、社会大局稳;“三升”,就是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上升、重点经济区发展带动作用提升;“一保持”,就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社会预期、市场信心逐步提升。取得这样的平稳开局,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简政放权有效激发了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创业创新促进了各类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是当前经济依然面临着下行压力。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效应外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外流、本币贬值、财政赤字增加,形成回溢效应,外溢效应和回溢效应相互传导和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振荡,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冲突激化。这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我国经济。从国内看,行业、企业、区域分化还在进一步深化,有效需求总体偏弱,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比较艰难,就业、金融、企业经营等领域不少风险还在加快集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重视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造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中央对新常态下“怎么干”的具体要求和精准施策。重点是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大有可为。
首先,既要重视资金等要素供给的作用,更要注重制度供给的作用。尽快补上制度供给短板,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次,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既要重视一般性政策的运用,更要注重运用市场化的办法。通过简政放权、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扎实做好201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改革任务非常繁重,概括起来主要是五方面:
一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部署由发改系统牵头的年度重点改革,一共有40项,其中作为第一牵头单位的有29项,这些任务要求上半年出手。二是国务院《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的10个领域50项年度重点任务,发改系统既要做好自身牵头的改革,还要做好文件落实的综合协调。三是发改系统牵头实施的重点改革,包括电力体制、国有林场林区、盐业体制、油气体制、公务用车制度,以及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培训疗养机构等改革。四是涉及发改系统自身职能的重大改革,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价格改革等。五是抓改革督促落地,包括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已出台方案的改革,以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都需要加强督促和总结,确保改革举措扎实落地、取得成效。
总之,要一手抓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新举措出台,加快推进基础性、支柱性改革,注意系统集成;还要一手抓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今年,要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第一,深化企业改革,着力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经济强不强,市场活不活,关键看企业。要通过改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带来源头活水。
一是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等“1+N”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蓝图”基本形成,今年要着力抓好“施工作业”,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这项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今年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开展混改试点示范,近期将启动央企混改第一批试点,各省也要分别选择3―5家地方国企开展试点。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避免“为混合而混合”。各地国有企业都不少,要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结合自身实际抓好国企改革。尤其是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比较高,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是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要大力支持总部设在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先行开展改革试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地方国企改革,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既解决自身问题,又为面上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改革。以电力、油气、盐业为重点,推进政企分开,开展特许经营,放开竞争性业务,强化政府监管。电力体制改革方面,围绕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做好售电侧改革、输配电价改革、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及电力市场建设等专项试点工作。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面,着力推进油气干线管道独立,放开油气上游勘查开发、进出口、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分离油气辅助服务业务。油气改革是继电改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希望各地发改委积极配合,扎实做好改革实施工作。盐业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打破不合理的区域限制,放开政府定价,取消产销领域的计划管理,建立食盐储备制度,实现产销一体、跨区经营、市场定价,保障食盐稳定可靠供应。
三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在市场准入、要素使用、政府服务等方面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对待,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在强化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上出台有力举措。通过改革,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向市场释放正面信号,改善预期,增强信心,给市场和民营企业下“定心丸”。各地也要多想办法、多出实招,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聚焦束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投资经营和便民服务的突出问题,继续取消下放审批权,把“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强化“放”的协同性,提高“管”的有效性,增强“服”的主动性。地方和基层要加强能力建设,确保把中央下放的权力接住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放而不乱。重点任务主要有3项。
一是建成用好放管服“2张清单4个平台”。“2张清单”,就是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权力责任清单。2张清单既是对政府自身的约束,也是对社会的承诺,更是接受社会监督的依据。今年,国家发改委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权责清单编制试点单位,地方政府权责清单也要全面公布,各地发改部门要切实抓好2张清单的落实。“4个平台”,就是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投资、信用、价格的3个平台去年底之前已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下一步要重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一张网”运行,把重点项目库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等对接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把各种信息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进一步强化价格投诉举报和价格信息监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今年6月份要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11月份实现全国联网,土地出让、矿业权交易、工程承包、政府采购等都要放到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各地要明确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做好与4个平台的联网对接,用好大数据,为强化监管和调控、优化服务提供支撑。
二是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在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4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先行试点。各相关省市要在总结外资负面清单制度基础上,扎实做好试点工作。各地可以先做一些准备,试点进行到一定程度将会进一步扩围。
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这几年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很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失信联合惩戒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司法失信、税务失信、上市公司失信、工商企业失信等四个方面的联合惩戒效果非常好。今年,要在信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建设、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第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投资潜力很大,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运营机制,进一步让投资精准有效,真正起到补短板、调结构的作用。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下一步重点是从3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缩减政府审批范围,建立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放宽放活社会投资。对确需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实行并联核准制度,提升服务效率。目前,有些地区已经实现企业投资零审批,通过项目建成后的验收环节加强管理,这方面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行深入探索。
二是改进政府投资管理。今后政府投资主要投向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领域,原则上不再直接投入竞争性领域。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发展需要,依法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引导等各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