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经济明显分化 亮点与痛点、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辜胜阻发布日期:2016-12-05

「辜胜阻:经济明显分化 亮点与痛点、机遇与挑战并存」正文

12月3日,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2016新华网思客年会”在海南召开。国际金融论坛副理事长、经济学家辜胜阻发表了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主旨演讲,分享了自己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与意见。以下为演讲精彩内容:

不一样的经济增长:从高速换挡中高速

谈到宏观经济形势,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不一样的经济增长,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正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

去年的经济数字公布后,海外的媒体发布了几条新闻,说中国经济达到25年来最低值。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是9.8%,但是在相当多的年份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然而,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增速是不可持续的。

2015年,我们的经济增速是6.9%,今年前三季度是6.7%。这中间最显著的变化是民间投资的增速在下降,过去10年,中国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2011年甚至达到34%。但去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长仅为10%,今年前三季度是2.5%。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中国经济不一样的增长?首先我们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指标,2005年到2011年我们的目标是保8%,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高于8%。2012年我们放弃保8%,变成7.5%,2015年是7%左右,今年是6.5%至7%。

此外,要理解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增长周期、经济的规模是不一样的。我国的经济增速即使是6.7%、6.9%,增长的总量也是不一样的。去年的增量超过了6千亿美元,比美国、印度都高很多。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现在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增长的主导力量也不一样。

最近几年,我们要看到,居民的收入跑赢了GDP,居民收入和GDP增长基本同步。我们经济增长中的污染排放也不一样,环境有所改善。消费成为“稳定器”和“压舱石”,去年贡献力已经超过66%,今年超过70%,总规模超过30万亿,中产阶级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军。中国现在有3亿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阶层,未来5至10年,可能上升到5亿。

刚才讲到居民收入跑赢了GDP,这很好。目前世界GDP的排名中只有美国和中国进入了10万亿美元的俱乐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说中国6.9%的经济增量相当于瑞士全年的GDP。2015年GDP的增量相当于1985年中国全年的GDP。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少有国家的经济增速能够超过6%。

那么,有人怀疑,中国的GDP是多报高估。任何一个国家的GDP都有统计误差,有高估和漏报。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GDP是被低估了,比如说农村建房、家庭保姆收入均不计入GDP。除了GDP以外,中国老百姓的居民新增储蓄存款去年超过了4万亿人民币,全国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超过30辆,北京更是超过了60辆。此外,人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也是很高的。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不一样的增长。

经济分化:亮点与痛点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潜力与压力都有

我要讲的第二点是经济分化,亮点与痛点并存。现在我国存在着经济分化的趋势,希望和困难同在,潜力和压力并存。

一是地区分化,二是传统和新型产业之间出现了产业的分化,三是所有制出现了分化,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5%,但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四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出现了分化,脱实向虚,“脱实向房”,去年是股市的非理性繁荣,今年是楼市的非理性繁荣。五是企业也出现了分化,PMI指数大企业很好,小企业不好。最后一个分化是境内外投资的分化明显,内冷外热。我把以上的几大分化总结为8个字“脱实向虚、由内外向”。2016年上半年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近60%,六年间对外投资翻了1倍。实体投资越来越冷,金融投资越来越热。可以说,我国经济出现了过度金融化。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比金融大国美国和英国还要高。但是,一方面我们钱多,另一方面钱紧、钱贵,特别是实体经济中面临钱紧、钱贵局面。

我对15个省市的小微企业融资进行了调研,发现首当其冲的是贵,大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比发达国家高2至4倍。只有10%左右的小微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即使是拿到了贷款,融资成本也高达12%。我总结小微企业融资困局是“贵、难、乱、慢、险”。

当前,我国民间投资面临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三座大山”的挑战,增速下降非常快。民间投资对于中国的经济又非常重要。民间投资下行的原因,我认为是缺能力,少动力、缺资金、少空间。习总书记今年两会强调提出要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解决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制度供给三大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关键在于通过制度供给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应该明确供给侧改革的三大任务,即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制度供给。供给侧应该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间的结构性主要是针对结构矛盾而推动的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三去一降一补”已经取得了一些实效,也面临了一些问题,煤炭去产能导致了“煤超疯”,面临稳供应和去产能的两难选择。去产能我们要更多的靠市场化和法治化,特别是依法取缔和关停落后产能、污染产能和对安全有影响的产能。另一方面靠市场化,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所以,政府的政策要兜底。

要防止识上的三大误区,不能在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把供给和需求对立开,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的供给学派混为一谈,也不能简单的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扩大供给或者是淘汰供给,它是我上面讲的三者的统一。我们要依靠三大主体,发挥人的积极性,市场的主体――企业家; 创新的主体――科研人员,改革的主体――官员。这三个关键的少数,对于改革真正的落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要用好三大引擎,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三大引擎为“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双创”正蓬勃开展,我们现在创业每天新创的企业为1.4万户。这是什么概念?日本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也推创业,一年的新创企业是9万户。

近几年国人海外购物热潮,表明现在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另一个案例是空气净化器,室内污染已经成为健康杀手,空气净化器需求快速的增长,但是在空气净化器中,我们国产的品牌仅占7.5%。智能手机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分布中没有中国品牌。5年后,全球10大智能手机的品牌排名中,中国囊括七席,其中华为成为中国“第一智能手机厂商”,主要靠研发投入。深圳的创新创业模式得益于文化引领,深圳 是移民文化,有利于创新,这点和硅谷很相似,还得益于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的多元化,我把它总结为新四军,有海归系、孔雀系、深商系、裂变系。还有就是深圳形成创业,创新,创投的“铁三角”,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这是深圳创新与民间投资发展态势良好的重要原因。

宏观经济的“近忧”是实体经济,“远虑”是人口老龄化

我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有几点看法。

我刚才已经讲过了,经济形势最大的特点是分化。目前经济形势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近期是实体经济,中长期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我们有远虑和近忧。这次我们讲到了新动能,要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首先是实体经济,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巩固实体经济的基础,美国总结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总结出一个教训,即过度依赖金融。奥巴马提出,要重新转向实体经济,回归制造、回归创新。

中长期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到2050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将非常严重。去年我们放开了二胎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未来需要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生育。

如何通过“双创”培育新动能?我去了20多个城市,做了一个“双创”的调研。对此,我有五点体会:

首先是构建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创新人才的知识资本化和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建立知识合法转化为财富的机制,实现创新、创业、创富联动,形成创新“金三角”。二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创业、创投的“铁三角”。特别是鼓励更多的闲钱进入实体经济。三是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建立双创平台,实现“裂变式”创新创业,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与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的创业生态。大企业应该成为创业创新的黄埔军校。四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营造容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这点很重要。今年我调研了40家央企及金融机构,我感觉容错机制很重要,总书记强调建立容错机制,提出了“三个区分”。五是完善产权保护机制,让创新、创业、创富者有“安全感”。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转型的“航标”,“十三五”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当前有六大挑战:工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去泡沫)、实体经济降成本、结构补短板、金融去杠杆、环境去污染。同时“十三五”又面临六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二是产业高端化;三是经济服务化;四是发展绿色化;五是社会信息化;六是经营国际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